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片丹心向阳开 "最美奋斗者"阎肃的艺术人生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仇秀莉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11527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片丹心向阳开(好看奋斗者阎肃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再现我国有名剧作家、词作家,荣获“好看奋斗者”称号的优秀共产党员阎肃一生的文学作品。阎肃从军从艺60多年,他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扎根于生活,走与人民结合之路,创作了《红梅赞》《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源起
第一章 志存高远,青春无悔新生路
1.生逢乱世一路向南逃亡
2.多才少年熟读唐诗宋词
3.进步信仰在心中扎根
4.难忘的朝天门码头
5.战火硝烟中选择从军路
第二章 扎根军营,坚定报国信念
1.改名后的阎肃仍活跃
2.“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3.感受基层军营火热生活
4.情注祖国神圣的蓝天
5.经典歌曲激励后人
第三章 “红梅”精神,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1.才子佳人喜结良缘
2.从小说《红岩》中寻找创作灵感
3.创作中结下的深厚友情
4.刘亚楼将军关心“江姐”
5.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幸福时刻
6.扮演“江姐”的五代空军文艺工作者
7.镌刻在人们心中的“文艺符号”
第四章 嘹亮军歌,激励官兵的“冲锋号”
1.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诞生了《雪域风云》
2.为军营男子汉写赞歌
3.谁在长空中吹响玉笛
4.《长城长》唱出军人血性格情怀
5.一词一句为军吟
第五章 京腔京韵,引领时代风貌的经典歌曲
1.京腔京韵溢真情
2.前门情思大碗茶
3.“脸谱”“变脸”唱响大舞台
4.京腔京韵呼唤海外游子
5.在BTV度过最后一个温馨的生日
第六章 词坛泰斗,站在时代浪潮上放歌
1.永葆童心的“80后”
2.敢问路在何方
3.《雾里看花》原是打假歌
4.用真情抒写奥运情怀
5.评委席上的“不老男神”
第七章 经典红剧,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
1.新创歌剧《党的女儿》成为经典之作
2.红色京剧备受当代青年热捧
3.“风花雪月”诠释当代军人赤诚情怀
4.精彩晚会见证中国精神在升华
5.“点子大王”忙得很
第八章 相濡以沫,风雨兼程五十余载
1.浪漫金婚伴君行
2.龙龙凤凤是最爱
3.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4.没有名人架子的大名人
5.艺坛“寿星”惹人爱
第九章 珍贵荣誉,此生最爱是戎装
1.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会
2.铁笔真情铸华章
3.越老越红的秘籍
4.一片丹心永远向阳开
5.全军年龄优选的现役军人
6.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第十章 红梅花香,永驻人间留芬芳
1.艺坛硬汉的最后辉煌
2.追梦中难忘的记忆
3.雪花飘舞诉说离别情
4.红岩上红梅永盛开
5.永远年轻的空军蓝
后记:年轻的心
摘要
     第一章 志存高远,青春无悔新生路 1.生逢乱世一路向南逃亡 河北省保定市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时期为燕赵之地,曾是直隶省会、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它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有着“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美称(即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 就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城里,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戏曲家。一位是元曲四大家中名气最响的关汉卿,祖籍河北祁州(今保定市安国市)他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目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六十七部,现存十八部,的是《窦娥冤》。另一位是祖籍河北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的元代有名杂剧作家王实甫,他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目前“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很优秀的作品之一。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天有意的安排,继关汉卿和王实甫之后,当代的保定市又诞生了一位声名远扬、令人敬佩的有名军旅词作家、戏曲家、剧作家——阎肃。 河北省保定市东大街,初建于宋淳化年间,是一条贯穿东半城,以现莲池北大街相隔,与西大街相连的通衢道路,全长约七八百米。清朝时,这里曾驻有保定通判署、河盐捕局和后营守备署。清中期以前,在东大街西税务角以东到大慈阁这一段,是保定城内最早的商业闹市。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保定军校后,这里开始逐渐繁荣起来。1923年保定军校没落时,却是保定市东大街的最鼎盛时期。根据史料记载以及附近的老年人讲,当时这里有许多特别有名的商号,如:太和祥茶庄、宝安堂药店、国光文具店、宝书成笔墨店、德顺风箱铺、茂盛恒铁铺、保仁水社、保定银行等等,可谓百业杂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东大街留给后人对往昔的无限回味与思绪。 1930年5月9日清晨,在东大街一个普通的小院里,年过四旬的男主人阎襄臣着急地在堂屋内来回踱着步,眼睛不时地向屋里张望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希望母子平安,让我家有后!” 此时,太阳初升,朝霞满天,几只喜鹊在大树上欢快地叫个不停,似乎在安慰着阎襄臣。请来的接生婆在屋内忙碌着,不时传来他太太临产前痛苦的喊叫声,也让阎襄臣的心提得很高,很高! 突然,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从里屋传了出来。 “生了,生了,是个男孩!”接生婆跑出来,高兴地向阎襄臣报喜。 常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听说是儿子!阎襄臣高兴极了,他大声喊:“男孩,我中年得子了,我阎家有后啦!”激动与兴奋的喊声似乎在向世人宣布阎家这一喜讯。 阎襄臣出生于保定农村一个普通家庭,青年时期,他出外闯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很难在外立身,直到四十一岁那年,回到了家乡。人的缘分似乎上天早已注定,村里的媒婆得知他仍是单身,于是,热心为阎襄臣说媒,把未出嫁的陈亚贤介绍给他。经媒人传书达情,他娶到比自己小十五岁贤惠能干的妻子。如今,人到中年喜得贵子的阎襄臣,怎能不高兴呢? 妻子陈亚贤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欣喜地对阎襄臣说:“别看儿子现在身子骨小,只要有骨头就不怕长肉,儿子很讨人喜爱,快给儿子起个名吧。” 阎襄臣疼爱地看着襁褓里的儿子,听着儿子发出响亮的哭声,按照家中祖谱的规定,孩子的名字属于“志”字辈,沉吟片刻,说:“这孩子长大后,没准能成大器,就叫他阎志扬吧,希望他长大后有志气,名扬天下!” 尽管给孩子起一个吉利的名字,是天底下所有父亲对儿子寄予的优选厚望,但这个愿望如同坚实的种子,竟然真的在这个名叫阎志扬的男孩身上发生了奇迹!真的如父所愿,后来,他在中国艺坛上成为声名远扬的泰斗级人物(他后来改名为阎肃)。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