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生总有孤独时——韩联社散文精选集

人生总有孤独时——韩联社散文精选集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韩联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11523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选集,分为此情若雪、煮字疗饥两部分,收录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作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所历、所思、所感。全书通过真挚叙述,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眷恋、对朋友的情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笔下的故事,情致婉丽;作者笔下的人物,灵动真切;作者笔下的世界,折射着时代变迁之波、社会发展之光、现实人生之跌宕,回荡着作者的澎湃激情与淡淡诗意。
目录
上卷 此情若雪
父亲
父亲,一路平安
永远的遗恨
哥哥
嫂子
弟弟说他不回家
兰芝堂姐
文法堂哥
勤英表姐
黄老师
墓草青未青
往日里的珠泪
难以承受生命之轻
小城无故事
冬天的告别
人在天涯
人在灵隐烟雨中
雨中临济听棒喝
一个飘着雪花的冬天的夜晚
让我敬您一杯酒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从前,不只是缥缈如蝶
君自故乡来
身上荡漾着玉米粥的清香
——大学琐记之一
洒下一掬伤心的眼泪
——大学琐记之二
那间颇具神圣色彩的“422”宿舍
——大学琐记之三
大街上,感受平常心
——长江抗洪前线见闻之一
大堤上,感受生之辉煌
——长江抗洪前线见闻之二
大水患,令你痛苦思考
——长江抗洪前线见闻之三
心祭
——痛悼马国胜君
山自青碧水自流
——沉痛悼念江佑老师
滹沱长水已吞声,古郡文脉耸高丘
——深切怀念董五顺先生
下卷 煮字疗饥
东庐瞥书记
敬园阁里的奥尼尔
储公,俺来也,请别走!
把一根土豆丝吃成一道绚丽彩虹
像阳光一样纯真的笑容
千古悲泣十二郎
千金纵买相如赋
天欲雪,人欲眠
无端想起李元昊
元稹与薛涛
“应谥为缪”许敬宗
有眼不识“帝女花”
人性的,太人性的
安得《汉书》能下酒
哽咽的眼泪浮动了群山
——关于女作家梅洁的随想
一篇采访记与一本回忆录
一次非同寻常的灵魂之旅
——《孤鹜已远》自序
浓妆艳抹数千载,再添一笔又若何?
——《我为峰》自序
仿佛听闻了史册里传来的殷殷叮咛之声
——《历史的忠告·史海殷鉴录》自序
人间万事付沉吟
——跋《孤鹜秋水辞》
我看见了沸腾的生命吱吱发芽
——《深渊与彩虹》自序
打捞记忆深处的史海英华
——《史海撷英录》自序
晚霞里逝水一般漂流的惆怅与忧郁
——关于中篇小说《都市的忧郁》的闲话
闲话小北
——序夜语风荷《与梦同住》
滹沱苍凉育英才
——读李英才文集《踪影在线》
唯求字字蕴真情
——读提恩畅诗集《竹吟集》
飒飒清风扑面来
——品读《清风絮语》
后记:煮字元来不疗饥
摘要
     父亲 那是1989年深秋,父亲自故乡来省城见我,是商量他的婚事——如果我们兄妹四个不反对,我们将会有一位继母。我口上唯唯,心里却感到了一份儿苦涩。按理,母亲故去已经两载,父亲也该有个伴侣;但是,我还是感到如吞食一枚硬果,难以下咽。 但我不能反对。 两周之后,我给弟弟妹妹打了电话,约定一起回家,参加父亲的婚礼。弟妹虽也不大想去,但耐不得兄长相催。 那天酒席结束,夜色昏瞑,父亲对我们说:“我满意了!” 但我们并不满意。大哥、我,还有弟弟妹妹,喝完喜酒,情绪反倒低落,相聚到大哥家,兀自泪眼汪汪。 月色澄静了,院儿里月迹斑斑。我们怀念母亲,品出酒的苦与辣。一会儿,父亲轻轻进来,似有愧意,低声对我和弟弟妹妹说:“回去睡吧?” 我们都有相依在母亲身旁睡去的经历,此时都无话。望着父亲低头离去,踽踽地走在月光里的低矮的身影,我忆起了母亲临终对我说的一句话:“你爹这人,心比天高,命比纸儿薄,没了我,你们要好好对他……” 这次别后,我心里反倒少了一份儿牵挂。半圆的月亮复圆,自然就没有了凄楚与孤独。有时走在城市的夜里,便想到远方乡下老父亲的坎坷人生。他生长在乡村,心灵却如夜空中的弯月,透亮而又孤寂。在兄妹七人中,他排行老五,最聪明,也最多思。少年时代,光风霁月,春风秋露,从寥落的家门走人村外寥落的青纱帐,伴着他的,既有梦想,也有书本。虽然只读过九个月的私塾,他却在繁忙之余认了很多字,熟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籍。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悲愁情绪,浸染了他一颗庄稼人波澜不起的心——这使他过分体会了人生的几重意趣。 在我少年的梦里,总伴着父亲的孤独身影。 那时候,父亲在村供销社当代销员,我跟着他在供销社睡觉。每天晚饭后,我与父亲便走出家门,绕道去到坐落在村中央的供销社去。 小村之夜很落寞,天空很高很远,父亲的身材却有些矮。他给我讲赵南星苦学,给我讲李白海底捞月亮,还讲薛宝钗是个了不起的女子。虽然岁月流逝,家山已远,这些故事却那么清晰地依然活跃在我的心上,使如今的我又甜蜜、又忧郁。 一天晚上,我去看大伯大娘,回家晚了。刚走到院子里那棵高大的钻天杨之下,便昕到父亲母亲的声音。 “我不想干了,那太危险。” “那……那你干什么?” “回生产队干活儿呗……” 他不愿在供销社当“过路财神”,他惧怕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但阖家反对。大伯、二伯、叔叔都不同意,父亲只有再去“赴汤蹈火”。那会儿动辄就斗人,父亲怕得有理。但家境毕竟艰难。老大的裤子破了,老二的书包也该换个像点样子的了,还有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多少次父亲为这些发愁,甚至怄气。当时我很有点儿不以为然,认为“大丈夫当谋天下众人之利”;但为我谋利的,只有父亲、母亲。 我十三岁了,到了该到生产队下地干活儿的年龄。一个春夜,偶尔听到父亲母亲商量着盖房子的事。母亲坐在院子里的捶布石上,父亲蹲在猪圈窝上。我在屋里写作业。煤油灯下,有颗心儿在燃烧…… “有什么法子呢?……” 听到父亲的叹息,我走出来。 天光如水,院落里很清爽,很温柔。月色涓涓而下,照耀父亲母亲。 “我不上学了,我回生产队里干活儿……” 父亲的脸上,忽然燃烧起愤怒的火焰。 “你……你说什么?你就这样叫老人失望吗?” 我从此再不提此话。但那天晚上,一轮大月亮滚进了我的梦里,至今没有隐去。 我的小姨家在南边秦家庄村,姨夫在藁城电业局北汪变电站上班,家境相对富裕些。 那年,父亲给小姨家代买了一台缝纫机。好几百块钱的东西啊!我们要求留用一些日子,但父亲不同意。他说,别人准会以为我挪用了供销社的钱呢,咱别担那个不是。于是,我和哥哥就拉上小拉车,给姨家送去。 上学的路上,有一排排绿树,浓荫一片片,遮住了春天的回忆;还有一个波光潋滟的池塘,荡漾着细细的波纹,水面上飘着一片密密麻麻的水葫芦。在那绿色的岁月,上学真是美事。 忽然有一天,我的铅笔弄丢了。这让我像遭了灾祸一样,眼前发黑。我不敢告诉家里。我害怕父亲无言的责备。 晚上,跟着父亲到了供销社,我依然惶惑不安。正巧有人请父亲去喝酒了,我独自留下。我从住屋悄悄溜到店堂里,蹑手蹑脚走过那一排排货架子,在那两盒蓝绿相间的铅笔前发怔。从小到大,从不敢偷东西,因为父母最恨偷东西的人。还记得一个叫郝小七的外乡人偷了村里秋忙大爷家的一辆自行车,被抓住后游街示众的情景——佃我实在没的用啊! 我颤抖着手,拿了一支蓝色带橡皮的铅笔……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