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喧嚣世界里持守匠心 仇英传

在喧嚣世界里持守匠心 仇英传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林家治,卢寿荣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56120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仇英曾传为一漆工,受周臣赏识,并教他绘画,同时受到陈暹的影响,得以享名。仇英的画技多得自宋人画迹的临摹,往往可以乱真。在画目前他与文徵明、唐伯虎、沈周合称“明四家”。 在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时代,以“工笔人物”得名的仇英的处境其实有些 尴尬 ;在重视画家“画外功夫”的文人画坛中,他可谓异数,因此少 不了遭遇冷眼。但仇英毅力非凡,他凭着勤奋与意志确立了属于自己的 风格。他将精细工笔与青绿山水相结合,诠释了中国画的秀丽与意境; 他师古、仿古,却独具浪漫情怀。正如书中所言,他留如椽画笔,竖立 人间千古,吞吐四方风云。可以说,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画家。 本书从仇英的角度来讲述他的整个生平,在展现他人生经历的同时,也配上他在不同阶段的画作和诗文,呈现出一个多面而立体的艺术家形象。
内容简介
在讲究书画一体的中国画坛中,仇英显得有些另类:他匠人出身,一生专注于画,纯粹因画画本身闻名。
在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时代,以“工笔人物”得名的仇英的处境其实有些尴尬;在重视画家“画外功夫”的文人画坛中,他可谓异数,因此少不了遭遇冷眼。但仇英毅力非凡,他凭着勤奋与意志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他将精细工笔与青绿山水相结合,诠释了中国画的秀丽与意境;他师古、仿古,却独具浪漫情怀。正如书中所言,他留如椽画笔,竖立人间千古,吞吐四方风云。最终,漆匠出身的仇英,得与儒生才子们(沈周、唐寅、文徵明)共同跻身于“明四家”的行列。
本书是“艺术的故事”丛书的一种,作者细致勾画了仇英的一生,四十多幅配图与其生命历程相对照,令仇英形象更加立体。作者将人物与历史背景相融,将仇英成长、创作风格的演变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结合,在写人物的同时也是写社会生活,极为难得。
作者简介
林家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创始人、苏州 市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美术史、吴门画派研究四十余载。
目录
第一章 初出茅庐
第二章 锋芒毕露
第三章 跃上巅峰
第四章 推陈出新
第五章 大家风范
附:仇英年表
摘要
     第一章 初出茅庐 一 在苏州阊门内下塘街17号,人们可以看到一棵老银杏树, 枝叶还很茂盛,许多小孩没事的时候会在树下玩耍。此地原来是一座道观,占地数亩,道观正面有石牌楼一座,上书“道冠 之才”四字,边角上则有“道夫甲辰杏月重修”的注解,这大 概是道观最后一次重修的时间。银杏树已经有两三层楼那么高了,据说在苏州市区,这是第二古老的银杏树。但是大部分人 都不知道,这可能是仇英当年栽下的树种,这座道观原来应是 仇英的居所,当年他长期寓居富家,据推测就把自己的宅子捐 出来做了道观。四百多年过去了,历史的风声微微掠过银杏树梢,只留下一片苍茫。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约明弘治十一年(1498)出生在苏州太仓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里,父亲是个漆 匠。明代的发展此时已到中期,按照通常的说法,苏州一带出 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当时城镇中手工作坊林立,很多家 庭都投身于此度日。仇英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一家人常常是饿着肚皮度日。因此,仇英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便出来跟着 父亲做漆工,帮忙营生。现在提起漆匠,有人可能会带有些鄙 夷的意思,但对于仇英来说,那就是现实的生活,他没有选择 的余地。当漆工要学会识色、调色和图案设计,这对仇英日后 的学画也是有帮助的。高明的漆匠,往往也会画一些比较精细 的漆画,颇受人欢迎。当时吴中一带,吴门画派已经兴起,以 沈周、文徵明、唐寅(唐伯虎)、周臣等最为有名。仇英虽然 地处偏僻的太仓,无缘和这些人物认识,却在内心暗中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亲自跟这些名重一时的人物把臂而交。做漆 匠经常要跟商贾画店打交道,因此仇英也很容易看到各种好画,每有机会,他总是会默默地瞻仰一番,久久不忍离去。贫穷的 仇英是没法买得起这些贵得离谱的画卷的,他只是轻轻地来, 悄悄地去,忍受着老板们的白眼和富人们的讥嘲。 仇英小时候的性格就比较倔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 在乡间流行一种叫“二踢脚”的游戏,即单腿直立,将另一只 脚横放在支撑腿的膝盖上,然后孩子们互相撞击为乐。这是对 大块头有利的活动,谁的个子较小,通常就会被撞得人仰马翻。 但瘦弱的仇英在这种游戏中总是能坚持到最后,他其实也没有 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比较能忍。当大块头向他撞过来的时候,他要么迅速躲闪,跳到一边,要么就咬紧牙关,不管被撞得多 么摇晃,支撑腿始终抓牢地面不放松。这样时间久了,大块头往往反而忍受不住腿脚的酸麻,长叹一声认输。仇英在游戏中有着坚忍的精神,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立下要出人头地的志向。因此,他几乎将所有做工之余的时间都腾了出来,在家里用简单的颜料自描自摹。虽然无人 喝彩,但是仇英非常快乐,每当画出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 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地笑。另一方面,他卖力干活,省吃俭用,想积攒一笔钱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中去汲取养料。他知道太仓不 是一个能发挥自己光和热的地方,他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 人士的指点和称赞。在仇英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做出了一生中 最重要的决定——离开太仓,告别老病的父母,孤身一人来到 繁华的苏州城。世界向他展示出花枝招展的一面,他知道自己 从此将跻身其中,并且与众不同。 二 当时的苏州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经济上讲,苏州已摆脱明代前期那种萧条的景观,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商业气氛。苏州的丝织、刺绣、制扇、玉刻、木雕、髹漆、颜料制作、 书画、装裱等手工业都十分兴旺发达。士大夫阶层及富商豪绅 营造园林成风,使苏州园林的建造与发展处于高潮时期。此外, 大批文人学士也聚集于苏州,形成知名的吴中文坛。苏州书画 业发展迅速,俨然成为全国的中心之一,因此仇英来到苏州, 可谓恰逢其时。他最初选择的落脚点,是在桃花坞。这一带是 手工业作坊的云集之地,画匠、漆工比比皆是。初到苏州的仇 英毫无名气,只能先靠自己擅长的漆工为生。此外,一些有名 画家也都居住在桃花坞附近,如唐寅的住馆“桃花坞别墅”自 不待言,文徵明的居所文衙弄和祝枝山住的三茅观巷也位于此 地,可谓俊才云蒸、彪炳一时。大才子唐寅就曾留诗吟咏这一 带的盛况 :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这里是画工、漆匠大显身手之地,仇英选择在此地安居, 既是谋生的需求,也是进一步开阔眼界、提高画艺、接触文艺 圈的需要。对于仇英来说,他虽然对于漆匠的营生兢兢业业, 但这并非其终极目的,他的目标在于心爱的绘画艺术。当时, 仇英在一家手工作坊干活,工头对于工匠的盘剥相当厉害,每 天都要干十二三小时的活,整天累死累活不说,剩下仅有的空 闲时间也往往受到很大的。而他矢志学画的举动,更是动 辄受到非难,老板有时候甚至是声嘶力竭地朝他吼叫,威胁他 如果再不专心做漆匠,就立刻滚出苏州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