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世虽纷纭,我有主见 文徵明传
字数: 18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作者: 王进
出版日期: 2020-10-01
商品条码: 978754561265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笔者希望,文徵明的画传不是简单地为文徵明之画提供背景材料和入门须知,而在于为重睹数百年前的艺术气象和艺术精神,打通冥冥中存在却无法尽情揭橥而出的生机勃勃之脉象。 优秀的画家史传也许不是画家毕生活动的影子和笔录,然而可 以成为对洋溢画作之中的艺术和历史气象的描述和填充,成为 画家人格和画作精神的具体附丽之物,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凝结 成了画家的创作,而它们又共同在画家九十年不断变化的人生 历程中寻到端倪。——王进
内容简介
文徵明凭借书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凭借诗文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可谓诗、文、书、画“四绝”。这样的文徵明在时人眼中是一流人物,加之父执辈为官均有作为,从政一时成了文徵明的理想。然而在九次应试九次不第后,他终于放下执念,在诗酒酬唱、书画鉴赏中度过一生,平淡中自有精彩。
文徵明的平和与淡泊在当时格格不入。好友如唐伯虎、祝允明大多风流不羁,可文徵明生活在江南佳丽地,置身放纵礼法的年轻才俊中,却能力摒流俗,做到“平生不二色”。与世不合的文徵明与周围人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少年时,他内心也曾升腾起挣脱现实的火焰,但到暮年,这股火焰已归于对自我的完善。终于,身兼艺术家和儒者双重身份的文徵明在平淡中实现了精神的自由。他去世时的场景仿佛浓缩了这份自由:在苏州,九十岁高龄的文徵明坐在书房的小椅上离世,面前是整齐摊开的纸笔。
可人们在探查文徵明看似平淡的生命轨迹时,除了看到他在艺术上的突破和他对理想、道德的坚守外,也能看到他曾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对生命有过痛苦的感受。本书希望探入文徵明平淡的生活水面,触摸他深埋于水下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精神,以便读者更多地了解文徵明其人以及他诸多创造精神的发端。由于作者将文徵明的人生轨迹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络脉交织在一起,读者对数百年前的艺术气象也将有更深的体会。
作者简介
王进 资深媒体人。以明代文学为研究方向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东方早报》、《中国证券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编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等传媒奖项。
目录
序章 丹青寄梦
第一章 少年徵明
第二章 乡居读书
第三章 多事之秋
第四章 渐入中年
第五章 偶入仕途
第六章 往事成烟
第七章 淡泊晚年
第八章 悄然离世
附:文徵明年表
后记
摘要
序章 丹青寄梦 文徵明逝世时的场景,不知道是不是他一生的浓缩象征: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二月,正是自然界乃至整个明王朝政治气候乍暖还寒的时候。江南苏州,文徵明正襟危坐在书房的小椅上,瞑目逝去,仿佛沉浸在书画构思之中,又仿佛创作之余的小憩。面前是整齐摊开的纸笔,翰墨飘香——他死都死得很儒雅,而且得享九十岁的高龄。后世用“翛然若蜕”“翛然若仙”来表达对一代大师离世之从容和圆满的羡慕。这一天,同他的三位好友,与他并列“吴中四才子”的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的死,已经相隔了数十年。由于他的大名、他的高寿,在时人的眼中,他已是“活神仙”般的一流人物,大批拜读了他的诗文,赏鉴了他的书画的门生、文人或者权势贵胄们,都纷纷慨叹没有和这位“前代大师”生活于同一时代,却不知大师就在他们中间——“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 文徵明这一安于平淡和归隐的姿态,大约可以贯穿他的一生。这是一个没有传奇与戏剧色彩的人物。他的九十年人间畅游的经历,除了刚刚出生时有点儿古怪(史载文徵明连着数年不大会说话和走路)以外,在其余的漫长岁月里,他“相对自由”地读书、赏景、习画、练字、考科举而屡不中、被推荐入朝而迅即逃回以及最后在艺术和自然世界中轻松弃世而去。说他自由,是因为他既没有官场的羁绊和束缚,也没有“立德立言”的著述精神和不舍追求,他在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中度过一生,这是幸运的——比之于唐寅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认不服中逝世,徐祯卿在艰难跋涉的三十二岁英年之时不舍地离开。 古人每每叹息:“绚烂之极反归于平淡。”我们会觉得,其余诸人一生的紧张和繁华,即使如唐寅那样播传于众口地春花绚烂、才子风流、火树银花、流星绽放,最终都不敌文徵明的平静和淡泊。文徵明的魅力在于他无论是作为自然个体还是作为艺术家,迷人之处恰好就在于这份从容不迫。他的画作,也正是带着这份精纯的艺术气韵,在中国画目前,同沈周、唐寅、仇英一起,共创了吴门画派,被后人合称为“明四家”。故而文徵明的一生,既是暗藏着政治之梦的隐士的一生,更是不折不扣恬淡艺术家的一生。相比之下,“吴中四子”中的其他人就未必有这份艺术的纯粹。所以,文徵明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之间游刃有余,并在数个领域都创造了时代的奇迹,奠定了自己的艺术史地位。这一点,同沈周、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等只在某个或某几个艺术领域中达到精纯和大师地位是不同的,这倒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兼通多种艺术派别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人颇为相似。 这本画传,正是希望探入文徵明这种平淡生活的水面,触摸他深埋于水下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精神。虽然这有些像花港观鱼,有些像极目远眺,有些像趴在山顶的俯视,远远近近的、模模糊糊的,但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更多地了解他许多画作的由来,许多创造精神的发端。 文徵明本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于是改字为徵仲,改名为徵明。由于文家先祖曾在衡山县居住良久,所以以“衡山居士”为号。他思想宽容、敏锐,性情却沉稳执着,有时甚至近于固执。他不喜欢修整容貌仪表,不喜欢接近女伎,而重容仪喜女伎则是当时社会的标志性风气,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莫不如此。他力摒流俗,甚至有“平生不二色”的名头,在以温柔佳丽地著称的江南,且置身一群放纵礼法的年轻才子中,这是一件难得和不可想象之事。“小事不小”,从他的诗文、思想与“色”之一字的矛盾上,可以看出他大致所趋同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而同样“不好色”的礼法之士、卫道之夫,同文徵明这样的外忠厚、内自由的时代人物,还是不一样的。他生性豁达,但朋友间如有小过错,却又断然不放过,经常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朋友间谁有一技之长,他也从不吝赞美之词。所以,文徵明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是真性情之人。 但是,后世史论家都执着地认为,文徵明的忠厚性格以及由这种性格所决定的平静生活的抉择,并不能掩盖他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文徵明固然少年老成,始终将儒者的风范乃至老来长者的儒雅展露给乡人,甚至被尊为地方道德标准的“楷模” (史书曰:“晚岁,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由于人生道路的蹭蹬不平,也由于思想、性格的与世不合,文徵明和他周围的一大批人常常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但是,他的个性不改,他的朋友,祝、唐、徐三人,均是狂傲不羁之人,他们以强烈的个性精神与社会势力对抗,追求自由生活,蔑视社会规范,因此用常人眼光来看,不免有些畸形和变态。三人的作品多次表达了这种安于癫狂和尖锐的姿态。祝允明有《祝子罪知录》,唐寅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之宣言,文徵明虽然表现得温和与内敛得多,但他日日与此等人为伍,一同高谈阔论、抵掌叹息,大家相近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可想而知。只是文徵明没有更多地表现在行动和外表之上,而是表现在艺术创作之中罢了。 所以,文徵明虽然没有唐寅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没有祝允明的张扬尖锐、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