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博物学家眼中的世界 海因里希自然观察笔记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 (美)贝恩德·海因里希
出版日期: 2020-11-01
商品条码: 978754287354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生物学家、获奖科普作家贝恩德·海因里希的自然观察笔记首次集结成册,35篇随笔涉及土壤、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动物生存策略等多种主题 ★作者文笔细腻,对动植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可与梭罗相提并论
内容简介
这本引人入胜的自然观察笔记,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兼作家之一贝恩德·海因里希笔下。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以博物学家的眼光记录了一种密切观察自然世界的生活,这种生活产生了奇妙的、改变心智的顿悟和发现。
海因里希常年居住在缅因州的森林里,于他而言,森林中的一撮土、一棵树、一片叶子都是生活中具有无穷兴会的一部分。他在那里有许多发现,比如北美红松鼠有收获槭树树液的习惯,黄旗鸢尾“瞬间”开花是一种保证有效授粉的手段。他还在那里尽地主之谊,招待来自欧洲的粗野粉蝇和来自亚洲的瓢虫。渡鸦更是海因里希的最爱,他称一些渡鸦是他“多年的挚友”,并为它们设计了一项独特的实验,来研究哪些有趣的因素会影响渡鸦的智力。
这些有关土地、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主题的随笔以轻松流畅、含意隽永的文字描绘了不同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结以及这种联结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人们感受自然的渴望,不再对四周的诗意茫然无知。
作者简介
贝恩德·海因里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动物学博士,佛蒙特大学生物系荣誉退休教授,对昆虫生理和行为以及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001 前言
001 第一篇 万物始于土地
003 土壤中的生命
010 坚若磐石的地基
017 扩展中的美洲板栗树
029 当粗树枝弯曲时
034 圣诞树
039 第二篇 昆虫
041 解读叶片信息
051 热血蛾与冷血蛾
057 似羊毛且奇妙的蚜虫
062 冬日来客
067 极地熊蜂
075 热量是敌人,热量也是武器
079 追寻蜜蜂,为之筑巢
087 甲虫与花儿
094 合作任务:与螨虫协同作业
102 豉甲虫:敏捷的涉水者
109 第三篇 渡鸦和其他鸟类
111 我常惦记的渡鸦
119 "愚蠢的大脑"?永不复焉!
129 渡鸦和那些难以企及的事物
135 霸鹟日记
140 与啄木鸟对话
147 苍鹰的凝视
150 戴菊鸟的寒冷国度
160 魔鬼夜鹰
165 第四篇 哺乳动物
167 隐藏的甜食
176 冬眠,保温和借咖啡因提神
180 与象共存:一种牧食的关系
185 狩猎:一个角度问题
193 耐力型捕食者
201 第五篇 生存策略
203 同步:放大信号
210 蜜蜂和花儿所知道的
213 奇妙的黄色:浅析莺尾花的行为
219 缠绕和扭转
227 给蛋着色的鸟儿
237 鸟儿,蜜蜂和美丽:适应性审美
244 在森林中的顿悟
201 第五篇 生存策略
203 同步:放大信号
210 蜜蜂和花儿所知道的
213 奇妙的黄色:浅析鸢尾花的行为
219 缠绕和扭转
227 给蛋着色的鸟儿
237 鸟儿,蜜蜂和美丽:适应性审美
244 在森林中的顿悟
摘要
土壤中的生命 《博物学》,2014年11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爸爸、马穆莎、我姐姐玛丽安娜,还有我,曾在德国北部黑黝黝的森林中一座只有一个房间的小棚屋里居住了6年。高大的松树、云杉和山毛榉遮住了地面,只露出小棚屋前面一小块倾斜的土地。一场小雪刚刚覆盖了地表,眼下一阵温暖的春雨降下,白雪就化作了黑泥,这倒让我注意到我家门口有些令人惊喜的事物。日复一日,我瞧见有一小块土地变成了翠绿色。也许明天或后天,这小片绿色就会扩展至整块黑色的土地:我被这一圈嫩绿的、在神奇扩张中的草叶迷住了。 这是尽我所能记起的我最初感受到奇迹的时刻。即使之前我曾踏上过小草,我也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它太常见了。可是,亲眼观察到一小片草地日复一日地扩展开来却是一个充满魔力和神秘的时刻,甚至还可能带着狂喜,这永远刻进了我的记忆里。 即便如此,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小草冒出来的那片土仅仅是被踩在鞋底和我脚趾缝隙间的某种易碎物质。它是大约1英里之外、位于我们的棚屋和乡村学校之间那条树木覆盖的道路上的沙土。我散步时,闪亮的绿色甲虫就在我面前飞速掠过,一阵短暂的曲折飞行之后,它们就落在几码。之外的前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好似宝石。我们称呼它们为“沙甲虫”,后来我知道了它们叫虎甲虫。尽管我不会飞,但我能跑啊,和这样的好伙伴保持相似的速度前行令人非常开心。 虎甲虫属于虎甲科,是步甲虫的近缘物种。步甲虫通常称为步行虫(ground beetle,德文名称Laufkafer)。步行虫不能飞,但都可以奔跑(这一特点体现在它们的德文名字中,源自laufen,有“奔跑”之义)。这些在地表活动的甲虫很快就成了我的心头所好,我想拥有它们,拿着它们。这是受到了我那身为生物学家的爸爸的影响。那时,他把树墩从土里挖出来,好挣点钱。这些树墩是曾经占领此地的英国士兵们留下的,他们早就收割走了树木。爸爸将木材卖掉换了几芬尼”。之后他又决定将他挖出来的坑改造成捉捕老鼠和嗣鼯的陷阱。陪他一起干这件事令我很是兴奋,比任何事情都令人激动,因为好些个步甲虫也掉进了陷阱;爸爸教我如何保存步甲虫,这样就可以像其他孩童集邮一样将步甲虫收集起来。他还给予我现场指导,教我辨认那些我已经收获的和日后可能会找到的步甲种类。很快,我就可以为它们命名了:又大又黑的似皮革步甲,深蓝色的地面步甲,橙红铜色的格纹步甲[跟它很相似的有大黑步甲],还有墨绿色的鲫鱼大步甲。这些纹路细致、线条美观的步甲虫,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们很漂亮,也在于我走在任何地方仅仅是粗略一看就能在地面上找到它们。更令人愉快的是:我能捉住它们。 如今我住在缅因州,一方新的大陆上。最近我在挖茅坑时,想到那些往事,记起我旧日时光的步甲虫,突然心头一动,怀旧般地认出了它们。就在那里,土下几英尺。的地方,我挖出了一只步甲虫。它泛着金属光泽的黑色,背部有纹路和痘瘢,边缘闪烁着深紫色。已经太久没有收集步甲虫了,我叫不出这种步甲虫的名字,也不清楚它在地下的行为,但我抓拍到一张它的照片。也许当它还是幼虫时就掘洞钻到那里,最终蜕变成了成虫,或者它蛰伏在那里过冬来着,又或者它在躲避酷热和干燥。然而,无论哪种情况,它很可能以蜗牛为食,而蜗牛食草。这一切又与那些土有关,而此刻我正准备用土来接受我的排泄物。正是这同样的土有朝一日将会接受我的全部,最终将我转化成小草、树、花,以及许多其他事物。然而,就眼下而言,我几年前种的那棵美洲板栗树,还有临近的那些糖槭树,会因为位于厕所附近而长势良好。 我利用挖茅坑时掘出的土做了一个花园栽培床,拿来种马铃薯。我将好几块种薯插进土里,嘿,秋天一到——好到简直难以置信——完美又可口的育空黄金马铃薯长出来了。我的合作伙伴林恩亲见了这个魔法,并且在我了解此魔法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更大的马铃薯栽培床,豆科植物顺着竿往上爬,甜豆伏在细铁丝网上生长,还有羽衣甘蓝、胡萝卜和生菜发出了小嫩芽。自从点点星星的绿色从黑土里冒出来并开始发芽,我们就密切关注着,热切地参与其中,8月我们就会收获用来越冬的马铃薯了。 我们由土地收获的不仅是食物。我觉得梭罗在175年前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并且,也许将它阐释得更好。老亨利(请他原谅我这么跟他套近乎)“决心要去了解豆子”,并自行开辟了一块两英亩”半的豆田。他终日照料豆田,为之松土,每天“从早晨五点一直劳作到中午”。他渐渐开始“喜欢”并“珍爱”他的豆子,他写道:“它们使我爱上了土地,因此我得到了力量,像安泰一样。”依靠双手,独自劳作,正如他写道,自己变得“与平日相比,和豆子愈加亲密了”。接着他总结道:“用手工作,都快到了做苦工的程度,总不能算懒惰的一种最差的形式了吧。”他继而给出了原因。 在照料豆田时,梭罗被“一群野鸽子给吸引住了”,他有时“凝视着一对鹞鹰在高空盘旋”,听褐矢嘲鸫鸣唱,以锄头“挖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