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双极性蓝光主体材料量化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双极性蓝光主体材料量化研究

  • 字数: 1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712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无同类书 内容较专业,适合图书光。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了作者近年来通过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设计并研究大量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包括D-A型有机小分子、纳米环和纳米管等体系)的成果。本书分为7章,第1章是概述,对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常见的磷光材料以及典型的红绿蓝色磷光主体材料进行综述;第2章是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包括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电子激发态理论、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以及本书理论计算中具体运用的计算方法;第3~7章是专题,按照不同的系列体系,分为五个章节,介绍通过量化手段研究体系的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和单三激发态的分布和能级、芳香性、激发态的跃迁属性以及主客体能量转移机制,进而初步预测研究体系的电子和空穴注入能力以及是否适合用作各种颜色的磷光主体材料。本书学术思想新颖,对磷光OLED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还可以作为从事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研究方面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简介
1.2 常见的磷光客体材料
1.3 典型主体材料
1.3.1 空穴传输主体材料
1.3.2 电子传输主体材料
1.3.3 双极性传输主体材料
1.4 磷光主体材料的性能参数
1.4.1 蓝光主体材料需要满足的条件
1.4.2 主客体系统的能量转移机制
1.5 本书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1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2.1.1 价键理论
2.1.2 分子轨道理论
2.1.3 密度泛函理论
2.2 电子激发态理论
2.2.1 激发态的形成
2.2.2 激发态的失活
2.2.3 大力度优惠单三重激发态及单三劈裂能
2.3 分子激发态能量转移
2.3.1 Forster和Dexter转移机制
2.3.2 能量转移的影响因素
2.4 理论计算的主要手段
2.4.1 主要研究思路
2.4.2 计算程序和软件的熟练运用
2.4.3 理论计算方法的选取
2.4.4 电子结构与性质的表征
第3章 基于氧(硫)化膦/咔唑基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理论研究——可有效调节电荷注入性能而不影响三态能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研究体系分类
3.3.2 几何结构
3.3.3 分子轨道和电荷注入
3.3.4 三线态能和自旋密度分布
3.3.5 大力度优惠单三态劈裂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苯咔唑/氧化膦的星形状的深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量化表征和设计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分子轨道和电荷注入
4.3.2 单三态跃迁属性和能量值
4.3.3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材料的匹配
4.4 结论
第5章 绿光到深蓝光磷光主体材料的理论设计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分子轨道和大力度优惠单线激发态
5.3.2 三态能和T1的跃迁特征
5.3.3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间能级匹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氧化膦基(三苯胺)芴的深蓝光主体材料的量化表征和设计
6.1 引言
6.2 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前线分子轨道和大力度优惠单线态
6.3.2 大力度优惠三态能及其跃迁属性
6.3.3 主体材料和磷光客体的匹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1,4-BN杂环对[6]CPPs的三态能、激子分布以及芳香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初步探索:单一BN杂环取代的[6]CPP
7.3 寻求高三态能BN-[6]CPP分子的设计
7.3.1 三态能
7.3.2 芳香性
7.3.3 电子/空穴的注入能力
7.4 结论
7.5 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