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为经济学

华为经济学

  • 字数: 1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习风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33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超越案例的层面,抓住华为管理的顶层逻辑】 如何能够将华为的管理方法植入各个企业的实践?如何让企业掌握华为管理方法的本质,而不是形式?这本书给你答案。 2. 【华为前流程管理专家,教你修炼华为经验的底层内功】 作者习风在华为工作10年,先后在流程管理总部、地区部总裁办、研发市场等部门工作,用亲身经历讲述华为的经验之“法”、管理之“术”、业务之“器”。 3.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华为管理,用华为管理验证经济学】 这本书创造性地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华为管理,从现象到本质,让华为从好听、好看,变得好学、易学! 4. 华为前海外区域副总裁范厚华、华为前海外CFO何绍茂、华为大学前领导力发展总监刘全伟等 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华为的基本经营理念是什么?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企业为股东服务,还是为客户服务?
如何能够将华为的管理方法植入各个企业的实践?
如何让企业掌握华为管理方法的本质,而不是形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背后有内在的中国因素和中国经验。同样,华为成为全球闻名的企业,也有极为重要的华为经验。
这本书立足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领域,以华为的管理实践为背景,用经济学这根线串起了华为管理方法的粒粒珍珠,从深层次剖析了华为成功的机理,并总结了现代公司治理的转型和升级方法,为企业家学习华为管理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华为从好听、好看,变得好学、易学。
很多企业都渴望学习华为的管理,但往往只得招式,不得要领。当各种管理方法产生矛盾时,当变革效果不能快速显现时,当上下不能齐心时,很多人就动摇了。是否华为的方法只适用于华为?这本书帮助你理解华为管理的顶层逻辑,掌握华为经验的底层内功。
作者简介
习风,流程型组织引导者、独立管理咨询顾问、讲师及撰稿人,华为前流程IT专家,传世智慧特聘总裁级专家。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及工商管理硕士,20多年专注于管理技术领域问题的研究。 曾工作于银行和外企,后就职于华为,先后在流程管理总部、地区部总裁办、研发市场等部门工作,大跨度地掌握了华为流程、营销、研发等管理方法,通过深度研究发现华为管理的底层逻辑。 目前为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传播流程型组织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方法,著有《打造流程型组织》和《华为双向指挥系统》。
目录
推荐序/刘全伟V
前言XI
第一章引论:企业视角的经济学及其意义
本章概述003
导入案例:华为如何开启IPD变革之路004
第一节管理学的目标在哪里?008
第二节经济学是为政府服务的吗?014
第三节现代企业应该是什么样的组织?019
第四节华为经济学的意义024
本章小结030
第二章华为政治经济学
本章概述035
导入案例:谁接手了贝尔实验室的创新大旗?036
第一节企业的使命039
第二节华为为什么不上市?044
第三节劳动价值与绩效管理050
第四节集体领导与群体决策058
第五节以奋斗者为本065
第六节流程型组织071
第七节企业家的本钱075
本章小结080
第三章华为的贸易观
本章概述085
导入案例:富士康换上“机器人马甲”就能大变样吗?086
第一节国际贸易与企业经营089
第二节力出一孔,利出一孔094
第三节从比较优势到绝对优势099
第四节避免绝对劣势的“备胎”策略104
第五节逆行的国际化之路107
本章小结112
第四章华为微观经济学
本章概述115
导入案例:“人单合一”把创客小微推向一线,海尔的战斗力增强了吗?116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和盲区119
第二节决胜千里的秘密125
第三节驶向大规模经营的和谐号131
第四节进攻是优选的防守139
第五节谁是企业的明星145
第六节市场竞争第五态150
本章小结156
第五章华为宏观经济学
本章概述159
导入案例:海南航空集团的债务问题160
第一节烹小鲜亦如治大国162
第二节华为的“财政政策”167
第三节华为的“货币政策”172
第四节趋之以势,度之以量178
本章小结184
第六章公司治理新模式
本章概述187
导入案例:诺基亚的陨落究竟是谁之过?188
第一节企业青春期191
第二节谁是权力新贵?197
第三节没有CEO如何玩得转?202
第四节战略感应术209
第五节以人为本,开放治理215
第六节从财务到财经的一字之差220
第七节流程型组织的旗舰227
第八节管理业务的三板斧231
第九节自觉性是如何养成的?236
本章小结241
第七章流程型组织
本章概述245
导入案例:20年磨一剑,华为流程再造是如何炼成的?246
第一节企业之道:以组织再造保障流程再造250
第二节管理之法:管理权与指挥权双向指挥255
第三节再造之术:从高屋建瓴到全民皆兵262
第四节效率之器:基于企业架构的信息系统建设269
本章小结273
结语275
参考文献277
摘要
     本章概述 很多商学院有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经济的多半去政府部门,那里可以发挥他们所学之长,调节国家经济气候,而学管理的多半去企业,那里有机会施展经营之术,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国家治理和企业经营有根本的差别吗?很多大企业富可敌国,俨然一个帝国,《水煮三国》就把“三国”写成了企业经营,仔细品味确实有其道理。水煮的东西别有味道,因为串起了五味杂陈才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寻常的境界,而经济学与管理学串一串,或许可以让我们领略一下大企业这个园子里的西洋景。 本章作为引论,首先需要说明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联、交点,即经济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关系。这种融合在当今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尤为重要,企业创新需要拨开迷雾,重新审视以知识人为主的企业组织所需要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并非空洞的研究,华为的经营实践可以作为实证。 导入案例:华为如何开启IPD变革之路 IPD是华为向IBM学习的第一个大型变革项目,并且华为学得非常成功,它奠定了华为研发管理的基础,形成了核心竞争能力,格外引人注目。其后很多企业也实施了IPD,但鲜有成功的,能够依靠研发实力把企业发展到千亿美元规模的更是少见。 其实IPD并非华为引自。IBM咨询的第一个项目。1998年华为第一次与IBM合作,实施流程及IT(信息技术)策略与规划项目,主要内容与核心目的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该项目由IPD、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财务制度和账目统一、编码统一、流程统一和监控统一)等8个子项目组成。通过这个项目,华为开始布局未来,走上了系统化的管理变革之路。 由此可见,IPD只是最初规划的项目之一,它之所以成为第一个重大变革项目,还在于IPD团队自身的努力。换句话说,任正非一开始重点培养了8个孩子,请IBM进行了初级训练,接下来就看8个孩子的行动了,而IPD团队是最早交作业的。 从1998年初开始,华为就开始自己摸索实施IPD,组织了项目组(成员主要是工商管理硕士),拿出了一套基于IPD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实施。但这次IPD变革效果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它基本上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尽管交的是不合格的作业,但它仍然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接下来从1999年初开始,通过比较分析,华为正式决定高价聘请IBM的洋顾问来帮忙解决问题。项目启动之前,IBM第一期报价4800万美元(当时约合5.6亿人民币),相当于华为公司一年的利润!华为的财务总裁想砍价,任正非说:“你负责砍价,能否负责承担项目风险?”由于IBM是一口价,任正非只问一句话:“你们有信心把项目做好吗?”IBM的代表沉思片刻,说能。于是,任正非拍板定了项目。加上实施与IT等费用,整个IPD变革共计花了20亿人民币。 这20亿元请来的是一批美国本土货真价实的洋顾问。华为1998年8月启动调研,1999年4月启动IPD体系建设,2001年7月导人试点项目运行,IBM顾问的密集服务期持续了27个月。华为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针,持续对业务体系进行变革和优化,一直到2016年推出“日落法”,开始进入固化阶段。 毫无疑问,华为是业绩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华为公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华为2019年全年营收8588亿人民币,在1999年到2019年的20年时间内营收增长了112倍,2019年的研发投入达1317亿人民币,近10年累计投入超过6000亿人民币,基于IPD的研发体系的高效产出是华为实现超常规发展速度的重要原因。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