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戴震卷

戴震卷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陶武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2121087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为“皖籍思想家文库”之一种。与其他品种一致,戴震卷分为“本论”与“文选”两部分。本论包括戴震生平著校、思想研究以及简要评析等方面。文选大致按照戴震思想演变脉络辑录。
作者简介
陶武,中国哲学博士。2005年获中国科大中国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安徽省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著有《比较视域下的戴震人性论研究》学术专著及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001
前言/001
第一章戴震生平与著校/001
第一节戴震的生平/001
第二节戴震的著校/013
第二章戴震思想研究/040
第一节体情遂欲的哲学思想/040
第二节笃实闻道的经学思想/082
第三节存意开源的西学思想/094
第四节切于民用的方志思想/104
第五节相师为学的教育思想/109
第六节贵民重吏的治世思想/118
第三章戴震思想简评/126
第一节理论旨趣/126
第二节现实关照/131
第三节历史影响/134
附录戴震文选/144
哲学思想/145
经学思想/286
科学思想/305
工艺思想/308
方志思想/310
参考文献/316
一、中文典籍/315
二、中文著作/317
三、期刊报纸/321
四、外国译著/324
后记/326
摘要
     (三)学有所成 由于过人的天分,加之专注的学风,戴震取得了时人难以企及的成绩。从1744年撰成《策算》(一卷)算起,他几乎每年都要完成一至两种著作,毕生著作及纂校之书达五十种。戴震的学术研究常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他于26岁(1748年)结婚,娶孺人朱夫人,朱氏功苦食淡以侍舅姑、事君子,尽心侍奉戴先生;由于戴震心无旁骜、一心向学,无暇经营生计,家庭生活入不敷出。戴震夫妇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戴中立,青年殒命无嗣④;嗣子戴中孚努力尽到为人之子的职责;次女远嫁山东曲阜孔继涵的次子孔广根@,孔家为戴震学术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戴震渴望进入社会上层,对于一些未知领域也勇于挑战。他不是徽州专享进入科考激烈竞争的商人子弟,但他却是极为特殊的一位。戴震学术生涯初始阶段的特殊性并不因为引入“天才轶事”而变得更为人所理解,尽管这种“天才轶事”是戴震论及自我的优选作法。更确切地说,他的选择反映的是其被迫要应对的社会和文化境况。他设法以一种非正统的方法,克服最困难的改变身份的障碍——经典的学习。而且,戴震可能生而具有数学和语言的禀赋,这使他擅长从分散却是具体的材料中归纳出量化和定性的类型。他从文字入手掌握经典的非传统方法,在他的经学研究中产生出了一种归纳推理法。在天算,尤其是球面三角学的著述中,戴震显然使用了归纳法。然而当戴震进行科举文章写作时,这一种非常规的作法,令戴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①。戴震的科考路艰辛而漫长,愈挫愈奋中深耕学术、初衷不忘。二、居无定所,声播四方作为一介书生,戴震将所有的精力都致力于学业方面,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然而人心难测,世事难料。面对族豪强占祖坟,正直的戴震不想忍气吞声,起诉于县衙以期维护正义,然而事情并不简单:当金钱与权势合谋,一切公平正义都将暗而不彰;真理化为意见,金钱腐蚀权力。族豪通过贿赂县令,不仅枉顾是非曲直,反而要网罗戴震“莫须有”罪名。戴震痛心真理得不到声张,然而又无力与其周旋,只得随身带些书本连夜背井离乡、奔赴京城。 (一)京华交友 乾隆十九年(1754年),戴震三十二岁,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清史稿.儒林传二·戴震》称他“避仇人都”④。段玉裁在《戴东原先生年谱》中说:“盖先生是年(乙亥1755年——引者注)讼其族子豪者侵占祖坟,族豪倚财结交县令,令欲文致先生罪,乃脱身挟策入都,行李衣服无有也。寄旅于歙县会馆,馇粥或不继,而歌声出金石。”@初来京城的戴震经济局促、举目无亲,好在还有歙县会馆让他暂时落脚,虽然三餐不继,但精神是自由的,歌声不断、金声玉振。 京城交友在戴震学术思想发展、传播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思想发展倾向。据胡槐植考证,戴震避仇京城、结识新科进士仰赖于同乡先贤程恂老师的参谋与推荐。在程恂好友陈兆伦(1700—1771年)的引荐下,戴震结识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新科进士钱大听、纪晓岚、王鸣盛、王昶、朱筠,继而又得益他们让戴震相识更多学者与官员,包括礼部侍郎秦蕙田、翰林院侍读学士庐文弨、内阁学士翁方纲、史部尚书王安国以及桐城举人姚鼐等。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