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作者: 张翅飞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31136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对阳明四大弟子哲学的系统解读
内容简介
《王阳明与其及门四大弟子的情论研究》以阐明王阳明情论的存在形态、内容构成以及与良知学的内在联系为研究任务。阳明心学之所以在当时能够重塑学术理性且安顿士人精神,主要原因即在于其良知学所蕴含的鲜活而丰富的情论。阳明之后,其弟子王畿、王艮、邹守益、欧阳德等人致良知的工夫路径各有特色,在情论上或重视超越情识,或肯定日常情感,或强调道德情感,或偏重于人情磨砺,由此形成了良知学情论不同的脉络走向。本书为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陶行知劳育观与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273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翅飞(1975-),湖北应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师。2009年获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获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曾在《阳明学刊》、《人文论丛》、《学术交流》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第一章 儒学情论范式的发展演变和阳明学重情思想的兴起
第一节 天-命-性-情范式下的先秦主流情论
一 先秦儒家的天·命·性·情范畴
二 天命的直接下贯——《性自命出》《中庸》《易传》一系的情论
三 性情修养的上达——孔子与孟子的情论
第二节 从荀子、董仲舒到李翱的情论
一 荀子的性-情-欲思想
二 董仲舒的天道观与性情论
三 李翱的性情论
第三节 阳明心学的兴起和明代中叶的重情思潮
一 程朱理学的没落、明代专制政治的腐化与阳明心学的兴起
二 阳明心学情论的思想史前奏
三 明代社会重情的时代思潮
第二章 王阳明良知学的情论内涵
第一节 阳明情论相关范畴比较分析
一 情与性
二 情与知
三 情与志
四 情与意
五 情与欲
第二节 阳明良知学中的情
一 “心即理”与融情入理
二 “知行合一”与情感动力
三 “致良知”与情感升华
第三节 由良知学情论看王阳明的道德践履
一 孝亲情感与良知实践
二 真情与狂者胸次
三 人情事变与良知妙用
第三章 王畿先天之学架构下的情论
第一节 王畿良知本体的情论内涵
一 良知的先后天问题
二 良知的见在与信仰
三 本体无欲,虚明活泼
四 心体的淡与乐
第二节 致良知与理会性情
一 致谨于一念之微
二 不掺情识以复生机
三 于好恶求自慊
第三节 王畿的情论实践
一 立志为先,理会性情
二 人情事变,即用见体
三 万境忘情,自然和乐
第四章 王艮、邹守益、欧阳德的情论
第一节 王艮良知日用思想中的情与欲
一 良知见在,日用即道
二 生民情欲,人情俗事
三 安身尊道,本然真乐
第二节 邹守益戒惧说之情论
一 良知与性情
二 敬者,良知之精明
三 戒惧为宗
第三节 欧阳德知物合一、经世致用中的情
一 良知与知觉
二 本体感应与好恶之情
三 独知精明而情顺万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