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眸70年 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征文作品集

回眸70年 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征文作品集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2221959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文集收入了云南多位名家的散文、小说、诗歌,共26篇。其中散文收入了丹增《我的汉语老师》、黄尧《仰望东大门》、范稳《高原与高铁》、张永权《珠江源,孕育着一个美好的梦想》等17篇;小说收入了段海珍《封山》、沈洋《易地记》、刘兴邦《验粮官》等4篇;诗歌收入了李煜萱《卖火把的小男孩》、鲁若迪基 《小凉山很小》、汤萍《中国:一个龙的传语(组诗)》等5篇。作家们用文艺的形式表达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目录
散文
我的汉语老师 丹增/003
仰望东大门 黄尧/008
高原与高铁:历史遗产与现实 范稳/014
珠江源,孕育着一个美好的梦想 张永权/023
曲靖交通的奇观 张庆国/038
父亲的三双鞋 纳张元/049
离村庄记 付昌惠/053
天生之桥 李朝德/068
实话实说 郝正治/073
时代橱窗里的她 和晓梅/078
——建国70年丽江女性作家影像
从撒玛坝梯田到迤萨古镇 程健/091
长征路的长征 黄立康/101
母亲的土地情 饶云华/106
宝剑锋梅花香 曹卫华/112
大家的节日 艾吉/129
呈贡龙街 陈兴宇/137
……
摘要
     我的汉语老师 丹增 我的家乡在西藏。1953年的藏历新年初一,天还没有亮,从我家大门外传来“折嘎”的说唱声。刚穿上新衣的我,从二楼顺着扶梯滑下,跑到大门后,从门缝往外看。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白发蓬松的中年男子,左肩披着一件白色羊皮面具,左手端着木碗。“折嘎”意为白发老人。相传古时候,在西藏遇到战争胜利、农牧丰收和聚众庆典,都得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白发老人说一番祝福赞美的话。这种习俗沿袭下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说唱艺术即“折嘎”。每当藏历新年初一,“折嘎”都到大户人家门前,用洪亮的声音说唱一番动听的赞美话,带来吉祥的兆头。那年“折嘎”的唱词有许多新意,多是即兴创作、自由表达:共和国诞生,解放西藏,汉藏团结……西藏刚获得和平解放,希望的曙光闪现在“折嘎”的唱词里。 1960年,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个人碰上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一年我13岁,脱掉绛色的僧服,走出古老的寺门;穿上整洁的校服,走进现代的校门。 通往那曲地区政府所在地的四百公里路,是牲畜踏出的小路和行人双脚踩出的土路。我白天骑马赶路,夜晚睡在路旁。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一路的烦躁寂寞,艰辛劳累深深埋在心底,太多思念、牵挂,百味杂陈咽进肚里。再从那曲镇沿着通车不久的青藏公路,向第二站——甘肃夏东火车站进发,全程近两千公里,全是灰尘翻滚的土路。要翻越唐古拉山、昆仑山、日月山等12座大山,要跨越楚玛河、通天河、拉多河等25条江河。经过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历时25天,终于听到火车的汽笛声。从县城出发,骑马、坐车、乘火车历时3个半月才到达目的地——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 千亩校园,青砖筑成的围墙,高大的校门上方,白底红字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着校名“西藏公学”。我们在敲锣打鼓的欢声笑语中走进校门,沿着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寻找宿舍。繁密的树林丛中掩映着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青砖墙,灰瓦顶,门前是黄泥铺的走道。每一间宿舍十来个平方米,摆着4张上下双层床,住着8个学生。五层高的教学楼,显得威武高大,墙壁是砖边石心,屋顶是灰色大瓦,楼脊上有透明窟窿的瓦做装饰,还涂上彩绘,迎着太阳看去,充满着希望。房脊的两端各塑有一个鸽子,既是和平的象征,也说明我们这些学生就像小鸽子一样,从遥远的西藏飞到咸阳美丽的校园。上课第一天,在明亮的教室里,懂汉语的藏族班主任介绍汉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我数学很好,但是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一个汉字都不认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位汉语老师。 他叫陈钦甫。第一印象,仪表堂堂,体格匀称,面孔俊秀,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他穿的黄色衣裤明显旧了,但非常干净整洁,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认认真真,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更惊讶的是第一次开口,他用流利的藏语说:“你们一路辛苦了,这学校你们喜欢吗?”这下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贴近了民族情感,更让我产生对老师的敬畏之心:人家是藏汉双语兼通的老师。正式开课后,陈老师教的第一句汉话是“老师,你好”及“你吃饭了没有”;教的前三个汉字是“你、我、他”。后来我才深刻体会到:一位好老师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一句“老师,你好”值得终生铭记。 咸阳这座安静的新城中,猛然来了一大群藏族学生。3000多名学生,不论出身,学校一视同仁,都是学生。有人说,我们这个学校“三不像”:既不像小学、中学,学生大的40多岁,最小的只有十来岁,我当年13岁是最小的那拨学生之一;也不像千校、党校,尽管学生中有县长、乡长,但学的还是文化知识;更不像大学,尽管教师中有教授、讲师,但课程是汉语拼音,使用小学教材。 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时至今日,这个学校从西藏公学、西藏民院至西藏民族大学,走过60年的历程,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8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干部,被称为“西藏干部的摇篮”。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