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就是中国历史 宋 君臣共治的天下

这就是中国历史 宋 君臣共治的天下

  • 字数: 1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712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就是中国历史(套装共10册)》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客观全面的讲述每一个故事,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链接、闯关习题,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本套书采用手绘场景图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地反映中国历史,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
内容简介
宋朝为什么有北宋和南宋“两个”呢?宋朝到底是“积贫积弱”还是国富民强呢?杨家将、岳家军、梁山好汉……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字,背后都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如果你有过这些疑问和思考,那么非常欢迎你和我们一起推开宋朝历史的大门。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宋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宋朝历史时期的正史概念。
目录
导读 历史是这样的
伟大的开端
赵匡胤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烛影斧声
踏灭北汉,征讨大辽
半部论语治天下
忠烈杨家将
背负骂名的潘美
高开低走的“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
治世经邦
刘太后临朝听政
宋夏战争
庆历新政
“守成贤主”宋仁宗
宋英宗执政
王安石变法
断齑划粥的范仲淹
孝顺刚正的包拯
醉翁欧阳修
“面涅将军”狄青
三朝贤相韩琦
博学多才的沈括
北宋倾覆
新旧党争
联金灭辽
宋江、方腊起义
两宋分水岭
警枕励志的司马光
文彦博安定危局
命途多舛的苏轼
轻佻天子宋徽宗
一代名将种师道
千古第一才女
偏安一隅
赵构称帝
社稷之臣李纲
文武兼备的宗泽
忠勇韩世忠
岳飞精忠报国
绍兴和议
天资忠义的刘锜
虞允文大战采石矶
亘古男儿陆游
落日余晖
宋孝宗隆兴和议
开禧北伐与嘉定和议
史弥远专权
宋理宗端平更化
联蒙灭金与端平入洛
宋蒙交战
将门虎子孟珙
祸国殃民的贾似道
南宋灭亡
历代帝王世系表
摘要
     伟大的开端 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 宋朝建立之初,周边强敌环伺。经过赵匡胤和赵匡义(即赵光义)两代皇帝的努力,终于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方,实现了大一统。 也许,赵匡胤本人也想不到,他建立的宋朝历时三百余年,在中国历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辉。 赵匡胤陈桥兵变 月黑风高夜,马蹄声碎,驿使声咽。八百里加急快报从边关传递到东京城,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厚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哒哒”的马蹄声划破安宁的夜空,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后周皇太后符太后的心头:辽国联合北汉大举进攻本朝边关,倘若边关有失,敌军将长驱直入,首都东京都有可能不保。当时后周英主周世宗柴荣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周恭帝年纪还小,不懂事,这样的大事只能由符太后来应付。符太后心知情况危急,但想不出任何办法,只有唤当朝宰相范质前来商讨对策。范质思前想后,觉得能够独挑大梁,并率领军队拒敌于关外的大将,也只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一人了。殿前都点检是掌握朝廷亲军的大将,赵匡胤在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曾经多次率军抵御北汉,征伐辽国,还曾带兵攻打过南唐,让他来抵御这次北汉和辽国的进攻应该足以胜任。于是范质急忙派人去请赵匡胤入朝,准备听取赵匡胤的退兵之计。 此时赵匡胤正躺在床上,听到贴身侍从的呼唤,他不禁心中狂喜:连日来的计划,终于能够顺利地实施了。当时是五代十国时代,五代的开国君主,从后梁太祖朱温到后周太祖郭威,几乎都是作为统兵大将夺取前朝的皇位。赵匡胤作为后周军队的头号大将,早就想做皇帝了。如今后周皇帝年幼,太后主政,正好是夺取皇位的好时机。辽国和北汉军队入侵的消息,其实是他勾结边关将领伪报的。知道宰相范质来请他,赵匡胤强压着心头的欢喜,急匆匆地穿好衣服直奔相府。 “赵将军,今夜快报,敌军犯边,你可有何良策?”范质问道。 “臣世受国恩,愿以我赵匡胤换取我朝的安宁,御敌于边关之外,保我大周。”赵匡胤装出慷慨激昂的样子。 “依将军之见,需要多少兵马,大将几员?” “此次敌兵犯境,是趁了先帝刚刚归天之机,见我朝中不稳,必是举国入侵,非得集中我朝的大部分兵马,并让王审琦、高怀德等大将辅佐,方能击退敌兵。不然,我等都会成为罪人,无颜见先帝于地下。”这三员大将都是赵匡胤的亲信部将,赵匡胤用他们作为大将,又要调动全国大部分兵马,他的算盘打得可真精。 “既然如此,本朝所有兵马,都归将军调动,将军想调哪支军队就调哪支军队。”范质是个老实人,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抵御敌兵。 等调动兵马要用的印信符节都到手了,赵匡胤马上召集军队,准备出征。一日之内,大批兵马齐聚京师,第二天誓师出征,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方边关开去。当天晚上,几十万大军驻扎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赵匡胤与大将王审琦和高怀德、弟弟赵匡义、心腹赵普等人吃过晚餐,痛饮几杯之后,便早早地去睡了。赵匡义、赵普等人却睡意全无,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地开始了与赵匡胤谋划已久的行动。 此时,夜幕刚刚降临。晚风急,军旗鸣,营中火把随风飘。 黑夜下的将士们,并没有睡得安稳,因为他们正聚在一起商讨一件会掉脑袋的大事:当今皇帝年幼,太后主政,将士们在外出生入死,皇帝长大了也不会知道我们的辛劳,实在是让人寒心。有人提议:“既然皇帝视我等如草芥,我等何不推举赵将军为我等做主?”短暂的沉默换来几声干净利落的附和,一小群将士的热情感染了整个军营。将士们一拥而入来到赵匡胤的中军大帐,高声呼喊着“赵点检为天子”。大帐门口值守的侍卫来不及阻挡,将士们已经冲进了赵匡胤的营帐。假装熟睡的赵匡胤被将士们推醒扶起,叱问将士为何喧闹。大家一同答道:“愿让赵点检为天子。”赵匡胤假装生气的样子:“我等世受国恩,怎敢背叛先帝?!”见将士们不理会自己的说法,赵匡胤只得高声问道:“既然尔等愿尊我为帝,不知尔等可听我命令?”众将士一同下跪,齐声道:“愿听皇上号令!”话音刚落,就有军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肩上,并一同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礼,高呼万岁。这一切表面上是将士自发地要让赵匡胤当皇帝,实际上都是赵匡胤指使自己的亲信将士发动的。 被将士们立为皇帝后,当夜赵匡胤便下令全军,要严守军纪,不得有误,违令者斩。士兵们在各位将领的带领下迅速归营,值守的值守,休息的休息,军营恢复了应有的肃寂。第二天,天蒙蒙亮,几十万大军按照赵匡胤的命令,迅速埋锅造饭。然后赵匡胤清点军队,誓师训诫。誓师完毕,大军后军作前军,直奔后周都城东京而去。 赵匡胤带军出征的当天,东京城内就流传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的谣言,等到赵匡胤第二天带着大部队返回的时候,很多人心中已然明了。因为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以及心腹赵普早就作好了安排,所以东京的守城士兵也早已换成了自己的人,统兵大将正是赵匡胤的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