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母亲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胡适 等
出版日期: 2020-10-01
商品条码: 978754476921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收录百年文学史名家书写父母亲的散文,品读鲁迅、胡适、茅盾、巴金、老舍、王安忆、余华、阎连科、迟子建等作家对父母亲的爱与怀念。2.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帆精心编选。3. 此套散文集多篇文章入选语文教科书,包括邹韬奋《我的母亲》、史铁生《合欢树》等,适合包括学生读者在内的全年龄段读者阅读。4. 随书附赠全国演播艺术家聂梅配乐朗读音频,扫码即可收听。
内容简介
《父亲》《母亲》是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主编的散文集,收录了百年来诸多名家书写父母亲的精品文章八十八篇,作者既包括鲁迅、胡适、茅盾、巴金、老舍等现代文学大家,也包括王安忆、余华、阎连科、迟子建等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作家。多篇文章曾入选多种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读者大有裨益。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乃亘古以来始终的主题。文集所选篇目既有对于父母亲发自内心的怀念,也有对“如何做父母”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一篇篇散文使读者回想起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种种细节,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更可能因此重新认识“父亲”“母亲”这两个伟大名词的意义。 这次特别邀请全国演播艺术家聂梅精选部分篇目配乐朗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随书附赠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名家作品。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有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目录
1 胡适 先母行述(一八七三— 一九一八)
5 郭沫若 芭蕉花
9 周作人 先母事略
11 石评梅 母亲
20 许地山 疲倦的母亲
22 叶紫 长江轮上
28 靳以 母亲的安息
41 鲁彦 母亲的时钟
48 巴金 最初的回忆
78 老舍 我的母亲
83 邹韬奋 我的母亲
88 萧红 感情的碎片
90 季羡林 母与子
99 聂绀弩 母亲
112 曾卓 母亲
123 苏青 母亲的希望
128 秦兆阳 忆亡母
139 秦牧 梦里依稀慈母泪
145 史铁生 合欢树
148 贾平凹 写给母亲
155 程乃珊 我的妈妈
162 屠岸 我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子
167 从维熙 母亲的鼾歌
175 牛汉 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
179 王蒙 母亲
184 汪曾祺 我的母亲
188 资华筠 严母的慈爱
193 凸凹 另一种母亲
204 张洁 母亲的厨房
212 叶至诚 追念母亲
235 麦家 母爱有灵
239 钱理群 这也是一种坚忍与伟大
242 刘心武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255 余秋雨 为妈妈致悼词
261 张抗抗 苏醒中的母亲
267 张中行 迎母送母
271 毕淑敏 抱着你,我走过安西
290 韩少功 母亲的看
293 铁凝 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
297 高建群 买一张火车票去看母亲
301 雷抒雁 生死之间
305 鲍尔吉·原野 我妈
308 迟子建 两个人的电影
311 王安忆 风筝
314 林白 横穿在母亲身体的时间
316 潘向黎 妈,你要一直美下去
320 李娟 致流浪的母亲
摘要
先母行述(一八七三一一九一八) 胡适 先母冯氏,绩溪中屯人,生于清同治癸酉四月十六日,为先外祖振爽公长女。家世业农,振爽公勤俭正直,称于一乡;外祖母亦慈祥好善;所生子女禀其家教,皆温厚有礼,通大义。先母性尤醑粹,最得父母钟爱。先君铁花公元配冯氏遭乱殉节死,继配曹氏亦不寿,闻先母贤,特纳聘焉。 先母以清光绪己丑来归,时年十七。明年,随先君之江苏宦所。辛卯,生适于上海。其后先君转官台湾,先母留台二年。甲午,中东事起,先君遣眷属先归,独与次兄觉居守。割台后,先君内渡,卒于厦门,时乙未七月也。 先母遭此大变时,仅二十三岁。适刚五岁。先君前娶曹氏所遗诸子女,皆已长大。先大兄洪骏已娶妇生女,次兄觉及先三兄洪胚(挛生)亦皆已十九岁。先母内持家政,外应门户,凡十余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其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先母一一处之以至诚至公,子妇间有过失,皆容忍曲喻之;至不能忍,则闭户饮泣自责;子妇奉荼引过,始已。 先母自奉极菲薄,而待人接物必求丰厚;待诸孙皆如所自生,衣履饮食无不一致。是时一家日用皆仰给于汉口、上海两处商业,次兄觉往来两地经理之。先母于日用出入,虽一块豆腐之细,皆令适登记,俟诸兄归时.令检阅之。 先君遗命必令适读书。先母督责至严,每日天未明即推适披衣起坐.为缕述先君道德事业,言:“我一生只知有此一个接近的人,汝将来做人总要学尔老子。”天明,即令适着衣上早学。九年如一日,未尝以独子有所溺爱也。及适十四岁,即令随先三兄洪胚至上海入学,三年始令一归省。人或谓其太忍,先母笑颔之而已。 适以甲辰年别母至上海,是年先三兄死于上海,明年乙巳先外祖振爽公卒。先母有一弟二妹,弟名诚厚,字敦甫,长妹名桂芬,次妹名玉英,与先母皆极友爱。长妹适黄氏,不得放翁姑。先母与先敦甫舅痛之,故为次妹择婿甚谨。先母有姑适曹氏,为继室;其前妻子名诚均者,新丧妇。先母与先敦甫舅皆主以先玉英姨与之,以为如此则以姑侄为姑媳,定可相安。先玉英姨既嫁,未有所出,而夫死。先玉英姨悲伤咯血,姑又不谅,时有责言,病乃益甚,又不肯服药,遂死。时宣统己酉二月也。 姨病时,先敦甫舅日夜往视,自恨为妹主婚致之死,悼痛不已,遂亦病。顾犹力疾料理丧事,事毕,病益不支,腹胀不消。念母已老,不忍使知.乃来吾家养病。舅居吾家二月,皆先母亲侍汤药,日夜不懈。 先母爱弟妹最笃,尤恐弟疾不起,老母暮年更无以堪;闻俗传割股可疗病,一夜闭户焚香祷天,欲割臂肉疗弟病。先敦甫舅卧厢室中,闻檀香爆炸,问何声。母答是风吹窗纸,令静卧勿扰。俟舅既睡,乃割左臂上肉,和药煎之。次晨,奉药进舅,舅得肉不能咽,复吐出,不知其为姊臂上肉也。先母拾肉,持出炙之,复问舅欲吃油炸锅巴否,因以肉杂锅巴中同进。然病终不愈,乃舁舅归家。先母随往看护。妗氏抚幼子,奉老亲;先母则日侍病人,不离床侧。已而先敦甫舅腹胀益甚,竟于己酉九月二十七日死,距先玉英姨死时。仅七阅月耳. 先是吾家店业连年屡遭失败,至戌申仅余汉口一店,已不能支持内外费用。己酉,诸兄归里,请析产,先母涕泣许之;以先长兄洪骏幼失学,无业,乃以汉口店业归长子,其余薄产分给诸子,每房得田数亩,屋三间而已。先君一生作清白吏,俸给所积,至此荡尽。先母自伤及身见家业零败,又不能止诸子离异,悲愤咯血。时先敦甫舅已抱病,犹力疾为吾家理析产事。事毕而舅病日深,辗转至死。先母既深恸弟妹之死,又伤家事衰落,隐痛积哀,抑郁于心;又以侍弟疾劳苦,体气寝衰,遂得喉疾,继以咳嗽,转成气喘。 时适在上海,以教授英文自给,本拟次年庚戌暑假归省;及明年七月,适被取赴美国留学,行期由政府先定,不及归别,匆匆去国。先母眷念游子,病乃日深。是时诸兄虽各立门户,然一切亲戚庆吊往来,均先母一身槽拄其间。适远在异国,初尚能节学费,卖文字,略助家用。其后学课益繁,乃并此亦不能得。家中日用皆取给于借贷。先母于此六七年中,所尝艰苦,笔难尽述。适至今闻邻里言之,犹有余痛也。 辛亥之役,汉口被焚,先长兄只身逃归,店业荡然。先母伤感,病乃益剧。然终不欲适辍学,故每寄书,辄言无恙。及民国元二年之间,病几不起。先母招照相者为摄一影,藏之,命家人日:“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儿;当仍倩人按月作家书,如吾在时。俟吾儿学成归国,乃以此影与之。吾儿见此影,如见我矣。”已而病渐愈,亦终不促适归国,适留美国七年,至第六年后始有书促早归耳。 民国四年冬,先长姊与先长兄前后数日相继死。先长姊名大菊,年长于先母,与先母最相得。先母尝言:“吾家大菊可惜不是男子。不然,吾家决不至此也。”及其死,先母哭之恸。又念长嫂二子幼弱无依,复令与己同爨。先三兄洪胚出嗣先伯父,死后三嫂守节抚孤,先母亦令同居。盖吾家分后,至是又几复合。然家中担负日增,先母益劳悴,体气益衰。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