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止戈为武:中国传统兵学

止戈为武:中国传统兵学

  • 字数: 19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郭海燕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07573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郭海燕著的《止戈为武(中国传统兵学)》为《中国文化四季》系列丛书之一,为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发展源流、兵家典籍、战略战术、有名的战争案例、杰出的军事学家以及常见的兵器等,分专题叙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概貌,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兵制
一、军事领导体制
二、武装力量体制
三、兵役制度
四、军队编制
五、武器装备制度
六、武官选拔
七、教育训练
八、后勤保障
九、军事法制
十、武举
十一、武学
十二、马政
第二章 兵种
一、步兵
二、车兵
三、骑兵
四、水师
五、弩兵
六、炮兵
第三章 兵器
一、远射兵器
二、格斗兵器
三、卫体兵器
四、防护装具
五、城战器械
六、侦察器械
七、与火器
第四章 兵家
一、姜尚
二、司马穰苴
三、孙武
四、吴起
五、孙膑
六、白起
七、韩信
八、卫青
九、曹操
十、诸葛亮
十一、李靖
十二、岳飞
十三、成吉思汗
十四、戚继光
十五、努尔哈赤
第五章 兵书
一、《孙子兵法》
二、《吴子兵法》
三、《孙膑兵法》
四、《司马法》
五、《六韬》
六、《尉缭子》
七、《黄石公三略》
八、《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九、《太白阴经》
十、《虎钤经》
十一、《百战奇略》
十二、《纪效新书》
十三、《武经总要》
十四、《三十六计》
十五、《曾胡治兵语录》
第六章 军事谋略
一、先计后战
二、进攻速胜
三、胜于易胜
四、因敌制胜
五、造势任势
六、致人而不致于人
七、我专敌分
八、出奇制胜
九、避实击虚
十、以迂为直
十一、攻心夺气
十二、上智为间
第七章 作战战法
一、布阵之法
二、野战战法
三、城战战法
四、兵种战法
五、特种条件下的战法
六、火攻
七、鸳鸯阵
第八章 治军思想
一、将为国辅
二、将帅素养
三、将权贵一
四、以治为胜
五、教戒为先
六、精兵为上
七、恤士为本
八、务在激气
主要参考书目
摘要
    隋唐时期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优选领导机关是兵部。兵部隶属于尚书省,下设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分管有关军务,其长官称“侍郎”。唐朝还实行监军制度,派遣御史或宦官监军,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和对将帅的监督。五代十国时期,以枢密院为优选军政机关,其长官称“枢密使”,协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
     在宋代,中央军事领导机构分工严密。枢密院为国家优选军事领导机关,掌管全国军队,秉承皇帝的旨意,对军队有调动权而无指挥权;由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组成的三衙,负责掌管禁兵和厢兵,对军队拥有指挥权,但不能调动军队,三衙互不隶属,各自对皇帝负责;率臣(帅臣)是统领一方分属三衙禁兵的将帅,负责镇戍和征战事宜。枢密院、三衙、率臣相互制约,军权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时期,尚书省仍设兵部,但其职权被枢密院侵夺,名存实亡。辽、西夏、金三朝也都设立了枢密院作为掌管军政的优选机构。元代时仍设枢密院主管全国军务,以各省平章掌管地方军政,并根据需要临时组建行枢密院指挥战事。
     明朝初年,由枢密院改名而来的大都督府总揽军旅和军政。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分领全国军政事务。兵部负责总管天下武卫官军的选授、训练、镇戍、厩牧、邮传等政令,遇有战事,奉皇帝旨意调兵,任命将官。兵部有出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出兵权。两者互相牵制,听命于皇帝。地方上优选军事领导机构是都指挥使司,它率领所属卫所隶于五军都督府,而听命于兵部。
     清代的军事领导体制变化很大。在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为主要军事决策机关,兵部权力不大,仅掌管绿营兵籍和武职升转之事,无统御军队之权。到了后期,兵部改为陆军部,地位提高,不仅主管全国兵政,而且有统帅全国军队的权力。后又增设海军部。军机处仍然拥有较大权力,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才被撤废。地方军事领导机构相对复杂,驻防八旗的官兵由设在京师的八旗都统衙门管理,各省绿营兵征调权在于总督、巡抚,而统御权则在提督。
     武装力量体制,主要是指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区分及其相互关系等。中国古代的武装力量包括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常备军一般又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各朝代条件不同,武装力量的构成也不同。
     夏朝已经拥有一支较强大的王室军队,由夏王或六卿带领征战迎敌。各诸侯国也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商朝的武装力量大体上由王室军队、诸侯国军队和贵族武装三部分组成。王室军队在甲骨文中称“王师”,商王武丁时已有右、中、左三师,后来扩建为六师。诸侯国军队皆在其前冠以国名,称为“某师”。除此以外,还有由王的亲族或王族以下的子姓宗族组成的贵族武装,即族军,常见的有王族、子族、三族、五族等。
     西周时期,王室军队有“西六师”(保卫镐京及王畿西部地区)和“成周八师”(戍卫成周及对付东方夷人)。另外,还组建有虎贲、虎臣等宿卫亲军,守卫宫廷,有时也要参加征战。诸侯国的军队也称为“师”。西周王室有14个师,诸侯大国只有3师。P1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