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懒父母的巧智慧——儿童思维程序学

懒父母的巧智慧——儿童思维程序学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作者: 郑永生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48324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该体系的理论和案例汇总而成的育儿读物,以“心脑结合”为核心理论,帮助每个家庭构建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训,帮助孩子构建安全感、自主感、真实感、愉悦感、满足感和宁静感,让孩子同时拥有敏锐的头脑和美好的心灵,在人生的长跑中收获成功和幸福。
作者简介
郑永生,盘古树教育集团创始人,毕业于香港大学,曾任全球五百强金融集团高管,盘古树和盛丰悦投资基金创始人,全球知名心理学导师奥南朵中国传承人,儿童程序教育学创始人。
目录
第一章 儿童思维程序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程序
一、世界上优选的力量
二、思维程序就是一个自发性系统
第二节 儿童思维程序的分类
一、先天思维程序
二、后天思维程序
三、你有育儿焦虑症吗?
四、父母两大忌,你犯忌了吗?
第三节 思维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一、心和脑
二、真正的教育,是心和脑的完美结合
三、什么样的幼儿园更适合孩子?
第四节 思维程序是如何建立的
一、把握思维程序建立的关键期
二、已经建立的思维程序会不断复制、代代传承
第五节 如何植入良好的后天思维程序
一、植入良好的后天思维程序的基本法则
二、思维程序植入的四个维度
三、如何通过四个维度植入思维程序?
第六节 如何解除不良思维程序
一、解除不良思维程序的基本法则
二、解除不良思维程序的方法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章 孩子的“七情六感”
第一节 如何读懂你的孩子——大数据育儿
第二节 读懂孩子的”反馈“信息”
第三章 安全感
第一节 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
一、安全感的对立面是什么?
二、孩子的安全感是怎么被破坏的?
三、孩子的不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
第二节 如何解除不安全感
一、解除不安全感的方法之一:早、简、素
二、解除不安全感的方法之二:见光死
三、解除不安全感的终极方法:豁出去
第三节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一、恰当的分离和融合
二、过多的分离或者过多的融合
三、充足的触感
四、好人VS坏人
第四章 自主感
第一节 什么是自主感
一、行动源自脑
二、行动源自心
第二节 是什么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感?
一、缺乏自主感的两大特征
二、认识制约
第三节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感
一、身为父母要学会耐心等待
二、用心说“是”,用脑说“不”
三、作为父母要学会引导
第四节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主感
第五节 小结&育儿知识问答
第五章 真实感
第一节 什么是真实感
第二节 还孩子真实感的外在世界
一、虚假的世界VS真实的世界
二、回归大自然
第三节 还孩子真实感的内在世界
一、透过思维程序看世界
二、思维程序要与时俱进
第四节 还孩子真实感的父母
一、百术不如一诚
二、做真实的父母
第六章 愉悦感
第一节 什么是愉悦感
第二节 愉悦感去哪里了
第三节 如何回归愉悦感
第七章 满足感
第一节 什么是满足感
第二节 为什么满足感会日渐减少
一、满足感的对立面
二、不满足感源于未完成事件
第三节 未完成事件
一、欲望和需要
二、孩子的欲望从何而来
第四节 如何让孩子拥有满足感
一、孩子的满足感是什么?
二、作为父母,要从两个层面让孩子拥有满足感
第五节 育儿知识问答
第八章 宁静感
第一节 什么是宁静感
第二节 孩子的宁静感是如何被破坏的
一、过度的人为干扰
二、物质选择过多
三、电子产品的危害
第三节 如何保护孩子的宁静感
一、给孩子足够的独处时间
二、减少物质选项
三、严格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
四、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四节 育儿知识问答
结语篇
摘要
     第一章 儿童思维程序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程序 一、世界上优选的力量 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优选的力量是什么吗? 是重复!重复是世界上优选的力量。 举几个常见的关于重复的例子。譬如“水滴石穿”,水能把石头滴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落下的力量。譬如“铁杵磨成针”,日复一日地摩擦,能将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针。 类似这样的重复充满了力量。再普通的事情,如果反复去做,就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植入和重塑。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思维程序是什么?思维程序便意味着重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成为一棵合抱之木,要看从小的一点一滴。为什么孩子的教育那么重要?就好比一棵树,如果在它还是小树苗的时候用心浇灌,它就会慢慢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反之,如果没有用心培育小树苗,待它长大以后才发现长歪了,要重新掰直它会非常难,而从它还是小树苗时就开始培育则容易得多。 学习思维程序,就是学习重复的力量。日常养育孩子,你说的每个词语,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持续地影响着你的孩子。孩子每天重复接收的信息,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都会内化为孩子的思维程序,而这种思维程序一旦形成,就将指挥、操控他的一生。 那么,什么才是思维程序?只有经常性无偏差的重复方能算思维程序! 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所谓的敏感期,你会发现敏感期多达几十种,譬如语言敏感期、空间敏感期、诅咒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性别敏感期,等等,女孩子还有明显的审美敏感期。敏感期如此之多,作为家长,通常很难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那是不是我们就因此感到焦虑呢?其实大可不必。 根据思维程序学,敏感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不会长时间地重复发生。既然是阶段性的现象,就肯定会有终结的一天。 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的四岁的小女孩有段时间说话结巴,而且比较严重,孩子的奶奶非常担心。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值得紧张。我让他们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结巴的现象不超过一个月,就不用管它,超过一个月才需要干涉。为什么?因为从儿童思维程序学来说,这不是重复的现象,只是偶发性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孩子只是结巴了两三个星期,就恢复了正常。 又譬如有些孩子在某个阶段喜欢打人,有时孩子会说:“打死你。”有些孩子还讲粗口,父母们会很紧张,担心孩子是否养成了什么不好的习惯,急于想办法纠正。 其实,父母需要明白,每一个敏感期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不是思维程序,允许孩子自然地度过这个敏感期,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和人为干预。 重复发生才称为思维程序,偶然发生不是思维程序。 思维程序是处处可见、涵盖多个方面的,儿童有思维程序,成人也有思维程序。 成人思维程序,譬如迟到,有人会习惯性迟到。我跟一个朋友约定十二点在某餐厅吃饭,对方答应了,这就相当于签订了一份口头协议,对方如果迟到了,便相当于没有履行协议。如果对方总是习惯性迟到,连一个如此简单的约定都屡次失约,试想谁敢和他签一份更大的合约?如果你有迟到的程序,就很难获得别人的信任。 “喜欢打断别人说话”,这也是一个程序,如果只是一两次并不可怕,但经常这样就会不经意间得罪人。还有坐电梯不礼让,最基本的“先下后上”规则都没有遵守。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小却很不好的思维程序。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