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

  • 字数: 1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蔡元培著王怡心选编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91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雅俗共赏: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对中国人生智慧进行详细叙述,笔调流畅,通俗易懂。 2.优秀大众读物:运用通俗精炼的语言讲述中国传统的人生智慧,是中国现代影响很大的人生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中国现代学术大师蔡元培有关人生的论述,是中国现代有关人生论述的奠基作,在20世纪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书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对中国的人生智慧进行详细叙述,准确凝练,笔调流畅,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该书叙述中国传统的人生智慧,对现实人生做了深刻思考,是一部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有关人生的典范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学术大师。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创北大之风。他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又曾数度赴德、法等国留学与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著作等身,影响巨大。
目录
目录 现代境遇下的人生归宿 胡军 ——《名家论人生丛书》序 导读 1. 教育理念之革新 ——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 2. 世界观与人生观 3. 以奉行勤、朴、公为要务 ——在浦东中学的演说词 4. 养成优美高尚思想 ——在上海城东女学的演说词 5. 教育之高尚理想 6. 智育篇 ——华工学校讲义 7. 两种感想与三点希望 ——在清华学校高等科的演说词 8. 以美育代宗教说 ——在北京神州学会上的演说词 9. 人生的三个时期 ——在中国大学四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10. 思想之自由 ——在南开学校敬业、励学、演说三会联合讲演会上的演说词 11. 自由、平等、友爱之道德 ——在保定育德学校的演说词 12. 科学之修养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修养会上的演说词 13. 义务与权利 ——在苏州中学的演说词(要点) 14.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15. 我的新生活观 16. 学生的优势与责任 ——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学生的谈话 17.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18. 对于学生的希望 19. 关于宗教问题的谈话 20. 劝北大学生尊重教师布告 21. 美育实施的方法 22. 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 ——在上虞县春晖中学的演说词 23. 教育的目标 ——在南京特别市教育局的演说词 24. 说青年运动 25. 以美育代宗教 26. 美育 27. 美育与宗教 ——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的演说词 28. 美育代宗教 29. 义、恕、仁 ——题绍兴成章小学校训 30. 义务与权利 ——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演说词 31. 美育与人生 32. 选择职业的原则 ——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学术演说词 33. 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 34. 大学生之被助与自助 ——在武汉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要点 35. 在上海市第四届儿童节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36. 美育之功能 ——《美学原理》序 37. 假如我的年纪回到二十岁 38. 我的读书经验 39. 为什么要研究学问 40. 复兴民族与学生自治 ——在大夏大学学生自治会上的演说词 41. 现代儿童对于科学的态度 ——不但享受科学的成绩,也要有点贡献 42. 慈幼的新意义 43. 美育与人格 ——在香港圣约翰大礼堂美术展览会上的演说词
摘要
     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从前瑞士教育家沛斯泰洛齐有言:“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何谓成人受教于儿童?谓成人不敢自存成见,立于儿童之地位而体验之,以定教育之方法。民国之教育亦然。君主时代之教育,不外利己主义。君主或少数人结合之政府,以其利己主义为目的物,乃揣摩国民之利己心,以一种方法投合之,引以迁就于君主或政府之主义。如前清时代承科举余习,奖励出身,为驱诱学生之计;而其目的,在使受教育者皆富于服从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驾驭。现在此种主义,已不合用,须立于国民之地位,而体验其在世界、在社会有何等责任,应受何种教育。 社会逃不出世界,个人逃不出社会。世界尚未大同,社会与世界之利害未能接近一致。国家为社会之优选者,对于国家之责任与对于世界之责任,未必无互相冲突之时,犹之对于家庭之责任与对于国家之责任,不能无冲突也。国家、家庭两种责任,不得兼顾,常牺牲家庭以就国家;则对于国家之责任,自以与对世界之责任无冲突者为范围,可以例而知之。至于人之恒言,辄日权利、义务。而鄙人所言责任,似偏于义务一方面,则以鄙人对于权利、义务之观念,并非相对的。盖人类上有究竟之义务,所以克尽义务者,是谓权利;或受外界之阻力,而使不恪尽其义务,是谓权利之丧失。是权利由义务而生,并非对待关系。而人类所最需要者,即在克尽其种种责任之能力,盖无可疑。由是教育家之任务,即在为受教育者养成此种能力,使能尽接近责任,亦无可疑也。 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我国人本以善营业闻于世界。侨寓海外,忍非常之困苦,以致富者常有之,是其一例。所以不免为贫国者,因人民无道德心,不能结合为大事业,以与外国相抗;又不求自立而务侥幸。故欲提倡实利主义,必先养其道德。至于军国民主义之不可以离道德,则更易见。我国从前有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之语。现在军队时生事端,何尝非尚武之人由无道德心以裁制之故耳。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从前言人才教育者,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可见教育家必有百世不迁之主义,如公民道德是也。其他因时势之需要,而亦不能不采用,如实利主义及军国民主义是也。吾人会议之时,不可不注意。 又有一层,我中国人向有一弊,即是自大;及其反动,则为自弃。自大者,保守心太重,以为我中国有四千年之文化,为外国所不及,外国之法制皆不足取;及屡经战败,则转而为崇拜外人,事事以外国为标准,有欲行之事,则日是某某国所有也。遇不敢行之事,则日某某等国尚未行者,我国又何能行?此等几为议事者之口头禅,是由自大而变为自弃也。普通教育废止读经,大学校废经科,而以经科分入文科之哲学、史学、文学三门,是破除自大旧习之一端。 至现在我等教育规程,取法日本者甚多。此并非我等苟且,我等知日本学制本取法欧洲各国。唯欧洲各国学制,多从历史上渐演而成,不甚求其整齐划一,而又含有西洋人特别之习惯;日本则变法时所创设,取西洋各国之制而折衷之,取法于彼。尤为相宜。然日本国体与我不同,不可不兼采欧美相宜之法。即使日本及欧美各国尚未实行,而教育家正是鼓吹者,我等亦可采而行之。我等须从原理上观察,可行则行,不必有先我而为之者。例如十三个月之年历,十二音符之新乐谱,在欧美各国为习惯所限,明知其善而尚未施行,我国亦不妨先取而行之。学制之中,间亦有类此者。 (据《教育杂志》第4卷第6号,1912年9月出版。)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