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及制备

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及制备

  • 字数: 1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赵浩成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687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随着WOLED在平板显示、液晶显示、固态照明等广泛应用领域的深入,具有制备成本更低廉、工艺更简单、高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长寿命和高量子产率的,能够真正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和照明的有机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受到了更多的青睐。 2. 然而,直链型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使分子聚集易产生链缠绕、结晶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光谱稳定性差、器件发光效率降低、易老化寿命短等。 3. 本书以螺双芴为支化中心以合成具有良好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的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而且本文的合成方法具有低毒、环保制备工艺简单、易纯化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内容简介
为了解决制备白光OLED器件中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书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辛基芴的单一分子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本书以聚烷基芴衍生物为主链,通过与窄带隙红光发光基团偶联共聚得到能够实现高效白光发射的聚合物发光材料,并从提高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和效率等角度出发,围绕这一类聚合物发光材料通过变换窄带隙基团,改变聚芴主链的结构等方法对其开展一系列合成实验及基础研究,制备研究单一分子型超支化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可供从事材料、光电及新能源器件、聚合物材料研发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及新能源器件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作者简介
赵浩成,山西能源学院,讲师,硕士和博士期间所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在山西能源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研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事聚合物功能材料开发与改性、柔性器件制备与封装的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白光OLED的功能特点和发展
1.2 白光OLED的研究现状
1.2.1 白光OLED的材料分类及实现方法
1.2.2 白光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超支化聚合物的优势
1.3 图书编写目的、意义和内容构成
1.3.1 目的和意义
1.3.2 内容构成
参考文献
第2章 在链端引入不同末端基团的直链型白光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2.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2.2.3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2.3.2 热稳定性质
2.3.3 光物理性质
2.3.4 成膜性
2.3.5 电致发光性质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以螺双芴为核心的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3.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3.2.3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3.2.4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FT计算
3.3.2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3.3.3 热稳定性质
3,3.4 光物理性质
3.3.5 溶剂效应
3.3.6 成膜性
3.3.7 电致发光性质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以螺双芴为核心的荧光/磷光杂化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4.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4.2.3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4.3.2 热稳定性质
4.3.3 光物理性质
4.3.4 成膜性
4.3.5 电致发光性质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以芴-咔唑交替共聚为主链的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5.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5.2.3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5.3.2 热稳定性质
5.3.3 光物理性质
5.3.4 电化学性质
5.3.5 成膜性
5.3.6 电致发光性质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以芴-咔唑交替共聚为主链的荧光/磷光杂化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6.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6.2.3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6.3.2 热稳定性质
6.3.3 光物理性质
6.3.4 电化学性质
6.3.5 成膜性
6.3.6 电致发光性质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以芴-咔唑交替共聚为主链的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表征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7.2.2 器件制备及表征方法
7.2.3 目标产物合成及表征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材料合成与结构表征
7.3.2 热稳定性质
7.3.3 光物理性质
7.3.4 电化学性质
7.3.5 成膜性
7.3.6 电致发光性质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趋势分析
8.1 主要结论
8.1.1 三维立体的螺双芴和共平面的芘对聚芴白光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8.1.2 支化中心螺双芴的含量对超支化白光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8.1.3 高效磷光基团对超支化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8.1.4 咔唑基团对超支化白光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8.1.5 红光磷光基团对芴-咔唑交替共聚超支化白光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8.1.6 红绿磷光基团对超支化白光聚合物色饱和度性能的影响
8.2 创新点
8.3 趋势分析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