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20世纪中国 觉醒 1910-1919

图说20世纪中国 觉醒 1910-1919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17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曾掀起“画传”风潮的媒体人师永刚,时隔17年,再次出山,推出这部“20世纪中国说明书”。走遍全球18家博物馆,扫描精品老照片,力图以最清晰的方式展现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全书选用轻质纸、专色印刷,设计前卫先锋,既是内容饱满、制作精良的图书,也是视觉和触觉的盛宴。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溥仪复辟、一战胜利阅兵、五四运动……种种历史大事件,来自当时记者一手的目击照片。
内容简介
“对祖国历史的领悟和学习,不能孤立与封闭自己,更不能视角单一。不仅要同世界历史相关联,更需要借用他国的眼光,来反观自己的历史。这样在辨别那些大是大非或大真大伪的历史问题时,才能更为客观,结论也更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历史事件是无法重复的,只有汇集各种视角的资料,只有拥有各种类型的历史证据,我们才可能逼近历史的真实。看上去,这是一个全然崭新的时代。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陆续送走一个王朝的独裁者、统治者,继而轻轻打开了一扇相对开阔安定的门。这个古老而新兴的国家开始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道路之间犹豫不决,而世界也关切中国的变化。在这风雨如晦的时代,一批觉醒的青年人正在悄然成长,并一举走上历史舞台。
作者简介
师永刚,作家,媒体主编,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切格瓦拉画传》等20多部著作,曾被聘为数所院校客座教授。
目录
陌生的祖国(代序):一部由影像讲述的中国百年史
1910:觉醒的新时光
美利坚的贸易顺差
清国向何处去
栋梁们
谁来领导新清国?
1911:激流
孙中山办“革命公司”开卖“革命股票”
革命是如何策动的
死亡之城
中华民国国旗上没有龙
袁世凯再度出山
光荣的战斗
中国政治民主的诞生
1912-1913:共和
孙文的共和国宣言由西方记者拟就
被忽略的刺袁现场
共和的隐忧
共和国的异见者
日本公使拒绝拜见袁大总统
陈旧的袁世凯与新生的民国
北方派与广东派的分裂
拥有民国天才与多重国籍的孙氏内阁
1914-1915:希望与虚妄
独裁者的共和骗局
新民国已被特权阶层控制
日本国“二十一条”与民国的“新闻自由”
袁世凯的来信
新女性的代表: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1916-1918:寻路
谁是中国的摩根
日军首次在郑家屯向中国军队28师开火
张勋的辫子军与短命的复辟
民国的“闲情逸致”
遥远的“一战”:中国首次参加“协约国”军向德开战
15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奋战
1919:逆流
国联:是筹码还是赌注
中国在公开的阴谋中受辱:德国将山东转让给日本
“五月四日”:愤怒的学生们创造的中国时间
孔子的后人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优选的纪念碑
被世界辜负的中国,仍在寻求机会
摘要
     谁来领导新清国? 觉醒的中国有强势的领袖吗? 这是西方观察家在中国多年,剖析在皇室被迫让权后,对古老的东方将由谁来领导所发出的疑问。 《纽约时报》等媒体宣称,现在的中国没有真正的领袖,正在迅速走上分崩离析之路。那些过去的领导人,要么已经离世,要么被迫去职。 吉尔伯特.里德博士曾经提到,一位有名的美国资本家对他说:“处于这种情势之下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可言?”他是透过一层有色玻璃在看中国,无法洞悉中国的一线生机。 而在这个洞悉中国所酝酿的缓慢变革的美国学者看来,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同,他肯定地说,虽然中国现在没有领袖,但中国人仍然能设法应对国内事务,专享的问题是外务问题。 人们看到,当慈禧太后在世时,中国拥有一位领导者,尽管也是独裁者。虽然她只是一介妇人。却赢得了不少人的拥护。在她去世后,如果说中国还有领袖,那就是摄政王载沣。载沣为人公正廉洁,因此在他上位后,宫廷的气氛纯洁了很多。载沣本人在处理洋务问题上并非全无经验,义和团起义后,他即作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为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专行致歉。此次访欧,他不仅有机会见识了美丽的风景,结识了欧洲各国的达官贵人,也亲自面对不少关于中国、欧洲、美国和亚洲方面的国际问题。现在所有诏令都要由他签发,所有人都需要等待他的最终决定。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他也必须寻找可以信任的强人。 其中一个备选的人物是那桐。他既是内阁学士,也是皇族内阁的成员之一,此外他还是外务部会办大臣。在这个职位上,他必须了解一切内务和外务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决策。在中央政府内部,他被认为是强人之一。 不过他的经历并不像张之洞那般显赫,事实上,他的能力只在最后几年才得到了证明。1900年,他进入总理衙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任职留京办事大臣,负责跟联军议和。舆论普遍认为他对外国人持同情态度。他与国外使节们相处甚欢,表现了他随和的天性。此后他得到提拔,首先作为专职大使被派往日本,为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一事道歉。此行充分展示出了那桐的热忱。他与日人相处融洽,至少没有像同僚袁世凯那样,受到日本人的公开斥责,因此后来有人说他是亲日派。 那桐在处理洋务问题方面素有威望。因为天生好脾气,他交了不少朋友。他对宪政的理解也超越了许多同侪。问题是他身兼数职,实在是太忙碌了。 除了这位满族领导人,西方专家与观察家们还看到一位汉族官僚,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自北京发来的电报上,他叫徐世昌。因为和他私下相识,吉尔伯特·里德博士一直非常确信他有领袖才能。他虽未到中年,但地位超凡。他通过了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先中举人再中进士。跟那桐一样,他也为人亲切,性格和善。 徐世昌、唐绍仪曾先后任邮传部尚书,这项工作与国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密切相关,铁路、轮船、电报皆由该部管理。邮传部当时面临的优选难题是,英、法、德、美四国提出要向中国借贷以修建铁路,而徐世昌能够灵巧地游走于钢丝绳上,一面处理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关系,一面又能平息铁路途经各省官员和民众的舆情。他既不明确表示这样的借贷计划不可能实现,同时又避免公开表示对列强的支持,他尽量要求各省自筹资金修铁路,以避免引进外资。 在展开东三省铁路主权之争的同时,徐世昌还静悄悄地与伦敦的独立银行展开谈判,借资以重新赎回京汉铁路主权,这条铁路当年是靠比利时和法国的投资建成的。此番谈判最终取得了成功。 徐世昌的能力在他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开始展露。当时他必须要同时跟俄国人和日本人打交道,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强大的技巧,既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又不至于激怒任何一方。他的目标是通过中国人之手,开发东北的丰富资源,于是他不断鼓励内陆各省人移居东三省。他将沈阳开发成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城市。在为人处事上,他表现得更像是西方官员,而非旧时代的清朝官员。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汉族官员,从19世纪最后三十年以来一直为欧洲人所熟知,他经历宦海沉浮,并在北京身居要职——他叫盛宣怀。 当李鸿章走向权力巅峰时,作为李鸿章重要的门生之一,盛宣怀起先成为烟台港的海关道台,随后任天津港道台。之后他陆续任中国轮船公司和中国电报公司督办。在这两家公司他都拥有很大股份。 他亲近西方思想,在天津帮助建起了一座大学(即今天的天津大学)。后来用上述两家公司的资金,在上海修建了另一所大学(南洋公学,为今日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这两所学校都由美国人全权管理。对于教育改革,盛宣怀充满激情,鼓励所有人都接受西式教育。 盛宣怀还掌管着中国所有的铁路建设:先利用比利时的投资,建成京汉铁路,再通过美国人建成粤汉铁路。他还与一家英国公司达成初步协议。修建沪宁铁路。除了建铁路,他本人还开发了很多矿产资源,他在湖南省有自己的煤矿,在湖北省有自己的铁矿。 盛宣怀曾被视为北京城外不错势的人物,他既懂得挣钱,又知道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