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说郁达夫

说郁达夫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陈子善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530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喧闹欲望下纯远的沉思。 2.陈子善先生四十年来研究郁达夫的文字结集
内容简介
郁达夫是20世纪中国文学目前极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新文学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旧体诗人。陈子善先生自1980年代末开始研究郁达夫,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郁达夫文集》的两位编者之一。《说郁达夫》则是作者四十年来关于郁达夫的文字结集,侧重于郁达夫创作和生平的发掘,既有对郁达夫集外文的考证,也有对郁达夫朋友圈的梳理;既有较长的评论,也有短小的随笔;既有过往的旧文,也有近年的新作,力求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丰富的郁达夫。
作者简介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代中文学刊》主编。著有《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周作人》《张爱玲丛考》《签名本丛考》《浙江籍》等,编有《郁达夫研究资料》《回忆郁达夫》《周作人集外文》《比亚兹莱在中国》等百余种。
目录
代序 陨落星辰中最耀眼的——在郁达夫遇害6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第一辑 集外文查考
郁达夫:东瀛十年与“私小说”
研究《沉沦》的珍贵史料
《银灰色的死》的发表经过
邓脱路、日新里和《春风沉醉的晚上》
《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
杂谈新发现的郁达夫集外文
《Huala!Huala!》的发现
达夫的“志摩全集序”
《战地归鸿》重现人间
《回忆鲁迅》补遗
《孔夫子博览会开幕致词》及其他
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通情书
从郁达夫致蔡元培的佚简说起
郁达夫致郑子瑜佚简
重见天日的一册郁达夫日记
郁达夫的德文诗
新发现的《钓台题壁》诗幅
郁达夫的笔名
“达夫”何其多——郁达夫小识
第二辑 文坛交游追索
郁达夫与鲁迅交往年表
鲁迅郁达夫的第二次见面
郁达夫与鲁迅的《故乡》
曹禺·《玄背》·郁达夫
一件终于搞清的史实
也谈《诉诸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界同志》
湮没不彰的史实:郁达夫与共产党人
郁达夫参加了左联成立大会吗?
左联·郁达夫·《北斗》
柳亚子与郁达夫
林语堂、郁达夫友谊的新见证
郁达夫译《瞬息京华》
语堂故居与达夫译文
郁达夫在新加坡活动考略
第三辑 研究史回顾
刘延陵忆郁达夫
刘大杰四咏郁达夫
《郁达夫全集》出版种种
再说《达夫全集》
郑子瑜编《达夫诗词集》
冯雪峰编《郁达夫选集》
陆丹林与《郁达夫诗词钞》
墙里开花墙外红——郁达夫作品在香港
纪念郁达夫百岁诞辰的书
第四辑 前言后语
《郁达夫忆鲁迅》编后记
《回忆郁达夫》编辑前言
《卖文买书——郁达夫和书》编后缀言
没有“创造气”的郁达夫——《逃避沉沦》编者序
写在《沉沦》新编本前面
说新编《郁达夫游记》
《全集补》出版说明
第五辑 附录
你知道鲁迅先生是怎样抽烟的吗?——郁风老师琐忆
一位普通的郁达夫研究者——纪念达夫长子郁天民
郁黎民先生的《我这一生》

摘要
     郁达夫:东瀛十年与“私小说” 谁都难以否认,郁达夫是20世纪中国作家中风格独特的一位,同时也是最易遭人误解的一位。我说‘‘20世纪中国作家”,而不按以往的习惯说“中国现代作家”,是因为郁达夫不但在新文学,即“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领域里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在旧体诗词创作上也卓然成家,是吴梅村、黄仲则一派的传人。这样穿梭于新与旧、博古又通今的作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其实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即使名气比郁达夫大的郭沫若,人们拿他的“诗人气质”来为他的一些实在有悖知识分子良知的言行辩护,但他后来的旧体诗词写到了“顺口溜”的地步,我们也只能摇头而无话可说了。我承认郭沫若才气横溢,我也承认郭沫若在新文学运动初期的杰出贡献,但在这两位创造社拥有代表性的作家,所谓“孤竹君之二子”中,我一直认为郁达夫真率可爱。 留学东瀛十年,在郁达夫的生命目前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他的新文学创作就是在日本起步的。他那部新文学目前第一本,同时也是惊世骇俗的短篇小说集《沉沦》,所写的全是留学生涯的悲欢离合,《沉沦》和《银灰色的死》中的“他”,《南迁》中的“伊人”,其实都是郁达夫的夫子自道,正如他一再申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当时我国青年学子在日本所经受的中西、中日之间的政治激荡和文化冲突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些小说中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使人感到强烈的震撼。相比之下,近年出现的一些“留学生文学”,反而逊色多了。 人们在谈论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时,经常引用郁达夫那篇有名的《五六年创作生活的回顾》中回忆他留学初期,即1914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之后读书经历的一段话: 这一年的功课虽则很紧,但我在课余之暇,也居然读了两本俄国杜儿葛纳夫(今译屠格涅夫——笔者注)的英译小说,一本是《初恋》,一本是《春潮》。和西洋文学的接触开始了,以后就急转直下,从杜儿葛纳夫到托尔斯泰,从托尔斯泰到独思托以夫斯基(今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笔者注)、高尔基、契诃夫,更从俄国作家,转到德国各作家的作品上去。 证之以《沉沦》一书三篇小说中所提到或引用的欧美作家,就有歌德、尼采、叔本华、海涅、彭斯、华兹华斯、拜伦、济慈、斯蒂文森、道生、吉辛、J·汤姆逊、卢梭、雨果、威廉-亨利、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邓南遮、爱默森、梭罗等,甚至还有《圣经》,还有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确实够惊人的。其中有些人直至今日,国内还未认真介绍过,足见郁达夫回忆不虚。但郁达夫接着所说的“在高等学校里住了四年,共计所读的俄德英日法的小说,总有一千部内外”,未免有些夸大。若以一千部小说计,4年之中每年要读250部,平均3天至少读2部,郁达夫英文和日文造诣再高,再囫囵吞枣,恐怕也是来不及的。 当然,郁达夫的“读小说之癖”在留学日本时养成,创作小说的冲动在留学日本时萌芽,这都是毫无疑义的。郁达夫的小说,特别是早期作品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现在也已成为郁达夫研究者的共识,早已有论者把郁达夫与佐藤春夫作过比较,现在又有论者把郁达夫与永井荷风进行比较的,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只是差不多所有的研究者至今未曾注意到郁达夫在《五六年创作生活的回顾》中紧接着上录引文之后所说的两句话: 后来甚至于弄得把学校的功课丢开,专在旅馆里读当时流行的所谓软文学作品。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