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中国人类学的视角

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 中国人类学的视角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67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本以人类学为主题的论文集,是“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丛书”的一本,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高丙中教授主编。全书所收录的11篇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论文,来自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先生委托本书主编高丙中老师组织的两次工作坊的论文合集。钱乘旦先生亲自参与了两个工作坊的议题设置和现场交流。北京大学人类学倡导的海外民族志,看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社会的一体性,强调人类学的“人类”情怀和“世界”视野,着眼于让我们有表述世界的能力,重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内容简介
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深,交流更加活跃,一个新的文明观和世界社会正在生成中。中国正是在这样一种地球村的时代背景中逐渐强大的。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中国是在世界之中,而不是在其之外,与其相对。北京大学人类学倡导的海外民族志,着眼于让我们有表述世界的能力,重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本书收录11篇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论文,收录文章的主题涉及地域从印度到菲律宾,从俄罗斯到德国、美国,正是近年来北京大学人类学倡导的海外民族志的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
作者简介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组织、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术代表作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主编“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走进世界·海外民族志大系”、“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写文化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和《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
目录
一、自我的构成
佛、他者与文明化:当代泰国宗教与社会变迁研究/龚浩群
多样的“魑魅魍魉”:菲律宾阿拉安人精神世界中的恶灵/史阳
不自由的身体——从马来社会看权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康敏
二、社会的联接
从印度出发理解印度“民族问题”:官方范畴与制度框架的历史形成/吴晓黎
巴以冲突的日常叙事——基于东耶路撒冷领土/土地争夺的人类学研究/赵萱
乌兹别克斯坦“马哈拉”的研究综述/阿依努尔·艾尼瓦尔
三、公共的文化
东正教堂与文化宫:俄罗斯乡村公共空间的嬗变/马强
多元主体参与与公共生活的生成:美国新奥尔良非裔狂欢的人类学观察/李家驹
资源或精神认同:瑞典萨米人与主流社会在山川观念上的冲突/[瑞典]鲁丁(Lars Rhodin)
四、私人的生活
非营利组织的道德经济与市场经济——美国中镇仁人舍的个案/梁文静
居住与“有尊严的生活”——有关德国“工人住宅区”的一项人类学研究/周歆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