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君秋

张君秋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张学玲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49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做人人格好,演戏戏德高,张君秋先生的一生是中国京剧目前辉煌的篇章。在纪念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推出的本书,由其家人描述回忆大师生平,大量第一手资料,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舞台风采,世间情缘,精彩纷呈。
内容简介
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1920-1997)是继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后,京剧旦角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2020年正值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其女张学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历时五年有余,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张君秋人生经历曲折丰富,其人生历程既体现时代变迁,又彰显着鲜明的个性。其中的波澜壮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从一个贫苦之家的孩子成长为独树一派的巨匠,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京剧目前的辉煌篇章,对今天的读者仍富有启迪意义。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和京剧发展史资料。
作者简介
张学玲,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次女。生于1945年,自幼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成长。后拜京剧名家李多奎先生为师学习老旦艺术,又拜有名画家孙菊生先生为师学习中国水墨工笔花鸟画。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老旦行当,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京剧院二团任主要演员。1984 年,排演新编京剧《金龟记》,参与唱腔改编设计,获得北京市中青年优秀表演奖。现为“梨园书画社”法人和社长。策划、举办了多场大型京剧表演活动并参与演出;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画展。本书是张学玲第一部作品,写作历时五年有余。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1920-1932
京剧大师的诞生
惊变
张秀琴急返回娘家
张秀琴挑起养家重担
家鸿的新生活
演戏的乐趣
化险为夷
决心学戏替娘养家
传说中的富连成科班
第二章1932-1940
改姓更名投师学艺
签“关书”立字据
跟随王瑶卿深造
首次登台初露锋芒
勤学苦练的成果
挑起养家重担
干爹尚小云
“四小名旦”出炉
还有债务
置办行头
夯实基础成好角
阵容强大的荣春社
搭名角儿班社津门走红
名师出高徒
马老板做“星探”张君秋入
“扶风”
初临上海滩
震惊黄金戏院大舞台
拜师梅兰芳
张君秋病倒惊动梅兰芳
走红
置办第一份不动产
结识程砚秋
签约不断何顺信加盟
王家大院京剧沙龙
第三章1940-1951
张君秋成家
张君秋挑班
吴曾愈接触张君秋
应邀拜访吴宅
吴励箴恋上张君秋
滕联芳去世
吴励箴一往情深张君秋感到
困惑
真情流露难以割舍
吴曾愈训女
顷刻间父女决裂
吴励箴毅然北上
添置兵马司后街房产
吴励箴奔后街张秀琴不容留
吴励箴义无反顾张君秋坚定
不移
吴励箴的嫁妆
张君秋与吴励箴终成眷属
舆论关注
解散谦和社成立秋社
在王宅回忆上海打擂台
戏剧界“地震”
吴励箴首秀英语解围
秋社1945-1948
上海演出的意外收获
赴香港拍电影
吴励箴解开税务误会
吴氏父女重逢
下山定居
欢庆新中国诞生
……
第四章1951-1965
第五章1965-1997
后记
附录
摘要
     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好看好的时节,艳阳高照,不冷不热。1920年农历九月初三这天,青年河北梆子艺人张秀琴为滕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滕家鸿,也就是未来的京剧大师张君秋。伴着“啊……啊……”银铃般的声音,这个小生命好像在歌唱中呱呱落地,只见他一头浓浓的乌发,大大的眼睛,高鼻梁,小嘴儿,真是爱煞个人。 张秀琴和滕联芳夫妻二人乐得合不拢嘴,这是他们结婚以后的第二个宝贝儿子。哥俩相差三岁,弟弟比哥哥家鸣还要漂亮,一家四口沉浸在幸福之中。 家鸿他爹是江苏丹徒人氏,大学毕业后来北平(北京旧称),在铁路局任工程技术员,初出茅庐,意气风发。业余时间,年轻的滕先生常到附近的茶馆、戏园听说书、看京剧及河北梆子。在看演出的过程中,他认识并迷恋上河北梆子青衣主演、十七八岁的张秀琴,二人终于发展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北京铁路局位于前门大街,滕家住在不远的东珠市口鞭子巷头条,工作和生活在前门鲜鱼口、大栅栏方圆不到十公里的地方。这一带是老北京非常繁华的地区,是各具特色的商铺门面房、大小剧场集中的地方。 张秀琴近一米七的个子,浓眉大眼,年轻漂亮,有一条好嗓子。在河北梆子有名鼓师、哥哥张云台的指引下,她拜师学艺。比她大十岁的姐夫何福泉(张君秋琴师何顺信先生的父亲)是响当当的河北梆子弦师。有哥哥和姐夫的鼎力相助,张秀琴很快就唱红,在河北梆子界名列前茅。她当初在娘家唱戏,是养家糊口的主力,如今在滕家演出,也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个少妇不一般,不仅戏唱得好,针线活也特棒,一家人要穿戴的四季服装全由张秀琴一个人缝制,心灵手巧的她所做的服装合体美观又大方。 夫妇二人租住在鞭子巷头条小四合院内的三间大北房。房东刘先生五十岁出头,他住院内四间东西厢房,院内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刘先生没事时喜欢下几盘象棋。 家鸿四岁了,天真无邪招人疼爱。张秀琴给他打扮得漂漂亮亮,头上用红绳扎着抓鬏,在红扑扑小脸蛋儿额前点了个红点儿,一身花裤子花袄,街坊们看到这孩子都轮着抱抱。 房东刘先生单身住在北京,做点小生意。刘、滕两家相处将近十年,非常和睦。刘先生衣服上掉下个扣子、剐开个口子,一般都是请秀琴帮忙给缝缝补补。 秀琴家中常传出唱盘的声音,滕联芳一有闲空就播放她的《六月雪》《大登殿》等唱段。他还买了不少梅兰芳、谭鑫培、余叔岩的唱盘。小家鸿喜欢听唱,全神贯注守在唱机旁,就好像能听出什么似的,妈妈叫他吃饭,他都要听完那段唱才去。秀琴对联芳说:“这孩子这么小就成戏迷啦!” 一天,秀琴带着儿子到有名的百代唱片公司在北京饭店的录音室去灌唱片。北京饭店在当时算是京城非常豪华的酒店,门前车水马龙,出入皆达官贵人。看到高高的大楼和宽敞的厅堂,小家鸿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切都那么新奇。 录音现场不能带孩子进去,是怕孩子憋不住说话把工作给搅了。张秀琴就把家鸿关在录音室旁的洗手间内,嘱咐道:“就在这儿等我,哪里也不许去啊!”小家鸿非常懂事,连连点头。秀琴出去后,这孩子环顾一下四周,香喷喷的洗手间很大,柔和的灯光透着点神秘。他看到镜子里自己像个小姑娘的模样时不觉咯咯大笑起来,“啊,今天娘给我打扮得太好玩了!”这笑声惊动了隔壁的录音室,“嘘!”门开了,“别出声!”小家鸿缩了一下脖子做了个怪相,娘胡噜一下他的头把门关上。这孩子闲不住,东看看西看看,这里的水龙头和家里的不大一样,于是踮着脚拧开,惊奇地发现流出的不是冰凉的而是温和的热水。洗洗手,真的很舒服。拿起肥皂一闻,好香啊!不禁在手里揉搓起大堆的泡泡往脸上涂抹,直把一大块香皂揉成小球球,再看那小脸蛋洗得白里透粉。接着拿起一个放面霜的精致小盒子,还有一小瓶香水,打开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娘平时用的雪花膏,香水可没有这个香。”家鸿不假思索地往小脸上擦起来,好开心! 张秀琴录制了两遍慢板的大长唱腔近半个小时,川页利完成。她惦记着小家鸿,心想:“一点声音都没出,难道是睡着了?”打开洗手间门不由得尖叫一声:“啊,不得了啦!”录音房间的乐队和管事的都跑了出来,问:“怎么啦?”只见这孩子大眼圆睁,脸上油光滑亮,走近孩子身边香气扑鼻,看那衣服裤子都湿了,地下一摊水。众人哈哈大笑起来:“您这是唱的哪一出?你要《闹龙宫》呀f” 日子过得真快,十来年间秀琴和滕联芳生了两个男孩,小日子和和美美。滕先生工作之余,经常带两个儿子出入戏园子看秀琴演出,看名角儿唱戏。太太漂亮能干,孩子机灵健康,好不逍遥自在。两个人有了点积蓄,打算买房。 1925年初春的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按秀琴的说法是“乐极生悲”。滕联芳因工作疏忽把施工图画错,造成损失,被关在铁路局检讨反省20天。单位决定要滕联芳赔偿经济损失,扣除了他的薪金也不够,还得到家里查抄一些值钱的物件用来弥补损失。 对张秀琴来说这犹如晴天霹雳大难临头。铁路局的人讲明来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