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我之歌

自我之歌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作者: (美)沃尔特·惠特曼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5121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美国诗歌里程碑《草叶集》压卷之作 ◎BBC评选“100部影响世界的经典”之一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中英双语 对照阅读更能领略原著精髓 ◎惠特曼骨灰级粉丝倾心新译 ◎摄影师李印白追寻惠特曼“人生路”,拍摄珍秘美图35幅 ◎收藏级品质 锁线裸脊装订,书页180度摊平,阅读体验更佳;双封面设计,兼具美感与实用;内文四色印刷,图文并茂 ◎护眼模式 优选护眼纸张,版式疏朗有致,轻松阅读不伤眼
内容简介
《自我之歌》是美国诗歌里程碑《草叶集》的压卷之作,也是《草叶集》中zui长的一首诗。全诗分52节,共1336行,篇幅浩大,气势磅礴,激情澎湃,荡气回肠。这首诗全面反映了作者沃尔特·惠特曼的精神气质和民主思想,是他最重要的诗歌之一,也是《草叶集》的“草种”。
本书由惠特曼骨灰级粉丝、有名摄影师李银白倾心新译,并重走惠特曼“人生路”,拍摄珍秘美图35幅,图文并茂,双语对照,艺术呈现惠特曼恢弘大气、波澜壮阔的诗歌境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伟大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纽约长岛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年辍学后进入印刷厂做学徒,后来分别做过排字工人、乡村教师、记者、报纸编辑、木工和泥水匠。1838年主编《长岛人》,传播民主思想,与此同时开始诗歌创作。他创造了一种新型诗体——“自由体”(Free Verse),这种新诗不受格律、韵脚的和束缚,思想和语言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惠特曼的诗有着丰富的哲思和澎湃的激情,对美国乃至世界诗歌艺术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草叶集》是他专享的一部诗集,经历几度增删修订,被尊为地道美国诗歌的诞生标志。《自我之歌》是《草叶集》中最长的一首诗,也是惠特曼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译/摄者简介 李印白,有名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纽约摄影学院、费城艺术学院。先后担任美国大通银行新亚网、长城宽带网络服务公司设计总监,北京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优圣美地品牌顾问公司设计总监。留美回国后多次举办摄影、设计、美育等方面的讲座,撰写大量关于设计、摄影的专业文章,刊登于《大众摄影》《环球企业家》等杂志,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影展。出版有摄影集《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目录
译者的话
《草叶集》卷首诗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摘要
     一 2019年值得纪念的大事件似乎特别多。但是对我来说,5月31日尤为重要,因为它是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诞辰200周年。 我早就决定了,作为一名摄影师,2019年,我必须以我的方式为他做点什么。 于是我于2019年4月,特意携大量摄影器材去了惠特曼生前主要的生活区域,包括美国纽约的长岛、布鲁克林、曼哈顿,以及新泽西州的卡姆登,拍摄了诗人诞生、生活、去世的几个关键地点。 然后我又去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国家公园,拍摄了大量的北美自然风光。 我的目的,是用我拍摄的这些片子作为插图,为诗人在中国重印一本他的中文版《草叶集》。 我的这个想法并非原创,因为早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我所敬仰的另一位美国艺术家,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就受一家出版社之托,为惠特曼的英文版《草叶集》拍摄过插图。 似乎是万事俱备了的时候,才发现诗集的中文译稿还没有着落。 联系译稿版权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 思来想去,我把心一横,决定还是赤膊上阵自己翻译,这也更加符合我一定要为诗人做点什么的初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选择了《草叶集》中最重要也拥有代表性的一首长诗《自我之歌》来翻译。 虽然曾经在美国求学生活有五六年的时间,以前也翻译过一些介绍国外摄影技巧及器材方面的文章,但是正儿八经地搞文学翻译,对我还是头一回,而且一上手,翻译的竟然就是诗歌。 开始翻译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件苦差事:一开始让我乐此不疲,过一阵子让我叫苦不迭,再往后让我如履薄冰,到最后让我甘之如饴…… 我真的体会了诗人弗罗斯特说的那句话:诗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被遗失的那个东西。 二 惠特曼对于我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 我和惠特曼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一次文艺晚会。记得那是一个清凉的夏日的晚上,我父亲给了我一张入场券,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位于酒仙桥的家中直奔工人体育馆。 在这场文艺晚会上,14岁的我第一次与诗人惠特曼相遇。 一位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在会上用黄钟大吕般的嗓音朗诵了一首名为《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的诗,一下子让青涩懵懂的我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这种兴奋是如此深刻,以至于它在我的心中一直持续到40多年后的今天。 那天晚上回家以后,父亲问我有哪些节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诗朗诵《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于是父亲从书橱里为我找出了一本《草叶集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绿色封皮,大32开,楚图南先生翻译。 从此沃尔特·惠特曼像洪水一样将我淹没,仿佛我生命的状态也由此改变了。多年以后,我的同龄人们回忆自己的人生,大家一致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最值得活的日子,而我的80年代就发轫于惠特曼的诗歌。 还记得 1986年一个初春的下午,作为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读最后一个学期的学生,我不务正业地坐在了西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听赵罗蕤先生讲惠特曼。赵先生对楚图南先生不遗余力地向中国读者介绍惠特曼的《草叶集》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对楚先生的翻译功力赞不绝口,同时也指出了楚译当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惠特曼有一首诗叫做“I Saw in Louisiana a Live-Oak Growing”,楚先生的翻译是“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赵先生认为,这里的 Live_x0002_Oak,因为后面还有 Growing 一词,所以不能翻译成“活着的橡树”,否则就成了前后重复了。 这里的 Live 应该是“生机勃勃”的意思,整个句子应该翻译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生机勃勃的橡树正在成长”。 赵先生的课,听得我如醉如痴。 后来我去美国求学,觉得从美国得到的一切(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透过惠特曼的诗才进入我的身体与心灵的。 就像惠特曼说过的那样: 我听说你们正在寻找什么东西来打破新世界这个谜, 并为美国,为她的强有力的民主制度下着定义, 因此我把我的诗篇送给你们,使你们在其中看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 ——《给外邦》 惠特曼的诗包罗万象,丰富得让现实在它面前都显得有些单调。 因此对我来说,在美国见到的任何东西,都只不过是惠特曼诗歌的一个注脚: 我十分清楚地知道我的唯我独尊, 知道我的包罗万象的诗行并不能写得更简洁一些, 而且不管你是谁,我也要用你来充满我自己。 ——《自我之歌》 1995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当天,我登上一艘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来回游弋的私家游艇,结识了一位研究中美比较文学的犹太裔学者。我谈到惠特曼以及他对许多中国现代诗人的影响,包括郭沫若、艾青、蔡其矫、屠岸等。那位学者随声附和,并说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惠特曼似乎在海外(美国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在美国国内的影响。听他的口气,似乎是说,惠特曼在美国文学的图谱上根本不值一提。这让我有些惊愕:难道在我看来如此伟大的诗人,在他的故乡竟面临如此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