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刚质健拔 明代文明一本通

刚质健拔 明代文明一本通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9238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朝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明朝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姜越,女,笔名西江月、水墨清浅,江苏省沭阳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心灵医生”系列、“红颜才女”系列图书,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作品。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 律彰制明——皇权人治的制度文明
重"典"明"礼"治国002
优选中央机构:"六部"004
丞相制度的终结006
皇帝的贴身"秘书":内阁010
疏而不漏的"监察网络"012
能监察辅政的"六科给事中"015
明代的"八府巡按"019
财政管理机构:"十三清吏司"019
明代优选学府:国子监021
明代的"高考":八股取士023
扩展阅读 秘密"警察"机构:"锦衣卫"026
第二章 资本新兴——华夏经济文明的重要篇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030
引进粮食新品种032
农业巨著:《农政全书》035
丘濬与他的物价管理思想038
丝织业与丝织品贸易041
……
摘要
     重“典”明“礼”治国 明王朝建立后,以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代表的优选统治集团,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在吸取元朝亡国的历史教训后,形成了一套具有封建社会后期时代特点的立法思想,“明刑弼教”和“重典治国”原则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重典治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自民间,他目睹了元朝政治腐败、法度废弛以致亡国的整个过程。因此,当明朝建立以后,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当以“重典’’治之,并且进一步总结了重典治国的内涵,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希望通过重典治吏和治民实现重典治国。 朱元璋深知治吏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因此,他在治吏上坚言“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洪武年间,朱元璋屡兴大狱惩治贪官污吏,其凌厉作风无人能及。 推行重典治吏的同时,朱元璋也强调重典治民。亲历了反元政治风暴的朱元璋深知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巨大威力。因此,为了巩固新政权,他强调对于不服从治理的顽民要以严刑酷罚加以惩治,以达到“民畏而不犯”的目的。 明初统治阶级推行重典治国的主张,对于改良吏治、安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但是,重典治国造成法制的畸形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其一,重典治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问题。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不仅如此,重典治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其二,重典治世思想的推行,把中国封建社会刑罚由轻(唐代)入重(宋代)推向很好,逐渐形成封建社会后期的苛刑峻罚形态。明代君主特别专权、特务恣意横行,不能不说是受这一思想影响的结果。其重典治世的结果,不仅不能“警省愚顽”,反而激起“顽民不服”,使“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农民奋起反抗朝廷的起义连绵不断。 2.礼法结合 朱元璋虽然重视重典治国的重要性,但他毕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者,同样深知礼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早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明确地说:“礼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治国重礼、礼法结合也是朱元璋一以贯之的立法指导思想。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继承了先帝朱元璋的“明礼导民”思想。明朝初期无论是太祖朱元璋还是建文帝朱允炆都是礼、法两手并用。因此,《明史·刑法志》曰:“盖太祖用重典以惩一时,而酌中制以垂后世,故猛烈之诏,宽仁之治,相辅而行,未尝偏废也。建文继体守文,专欲以仁义化民。” 优选中央机构:“六部” 在明代,六部之职权仍沿唐宋而未变。兹据《明史·卷七十二·职官志》记载分述如下: 1.吏部 吏部是六部中最重要的一个部,“视五部为特重”,具有“赞天子之治”的特殊地位。吏部也叫铨曹或铨部,总管官吏选任、升降及调动等人事工作。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文选、验封、稽勋、考工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以及其他属官。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吏部选人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好坏,故吏部尚书的品秩虽与其他各部尚书一样,然而其地位是“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与并者”。 2.户部 户部也叫计部。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由于户部是掌国家经济命脉之司,司务繁重且杂,故下设十三清吏司,计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以及其他属官。尚书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侍郎贰之。稽版籍、岁会、赋役实征之数,以下所司。每司各管一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俸饷、边镇粮饷和仓场、盐课、钞差等。如山东司带管盐课、贵州司带管钞关等。 3.礼部 礼部,也叫祠部、礼曹,掌管礼乐教化。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以及其他属官。 4.兵部 兵部是以武装力量保卫封建国家政权的机构,故其地位在六部中仅次于吏部,也叫枢部、枢曹。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各司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以及其他属官。 5.刑部 刑部也叫比部、刑曹,掌管刑名。设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