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异彩纷呈 魏晋南北朝文明一本通

异彩纷呈 魏晋南北朝文明一本通

  • 字数: 1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49238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混乱的时代,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富有智慧、热情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作者简介
姜越,女,笔名西江月、水墨清浅,江苏省沭阳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心灵医生”系列、“红颜才女”系列图书,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作品。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目录
第一章五胡汉化——影响深达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胡汉服饰的融合
胡姓汉化
音乐舞蹈艺术的融合
扩展阅读西域音乐的传入
第二章木牛流马——文通运输文明新开拓
造车技术的发展
畜力运用的变化
车船制作的革新
晋代开通的运河
扩展阅读诸葛亮与木牛流马
第三章兴衰际遇——群雄逐鹿下的经济文明
两晋时期经济概况
南北朝时期经济概况
获得长足发展的南朝农业
……
摘要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融合使中原地区的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民族是指由共同通用语言、共同生活区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联系起来的群体。经过三百多年,原来的民族布局在人口迁徙中接近被打破,各民族相互间不再地域隔绝;一些游牧民族也逐渐过着定居农耕生活;汉语言文字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优选文化成为大家接受的文化,而它又吸纳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到北朝末年,原有的民族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1.“五胡”的内迁 东汉末年,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使中国西北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以匈奴、鲜卑、羯、氐、羌族为主,中国古代把当时这几个民族统称为“五胡”。他们越过农牧分界线同汉族杂居。这些民族本来就与内地汉族有频繁的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加之各族的杂居,使其与汉族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更加直接。到西晋时期,“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他们成为我国北部、西北部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官僚、地主奴役与剥削这些少数民族,强迫他们当兵;西晋八王之乱中,诸王也都利用少数民族参加内战。一些少数民族的人还被掠卖,充当官僚、地主的佃客、奴婢。这样,许多少数民族人口因动乱、饥荒而成为生活无着的流民,这些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贫苦农民一样,生活上陷人十分悲惨的境地。西晋末年政治黑暗,统治者自相残杀,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中原人口或死于战乱饥荒,或大批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步伐。 2.“十六国”的民族融合趋势 由于西晋的黑暗统治及对各民族的剥削压迫,少数民族参与进行了反晋斗争,西晋王朝轰然倒塌。西晋灭亡以后,进人中原的北方、西北各族对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虎视眈眈。各少数民族,及一部分汉族,先后在此建立了十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这个时期,自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政权,至北魏统一北方地区的一百多年里,黄河流域纷纷扰扰,战祸不休,终无宁日。其间,氐族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后来与东晋大战于淝水。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仍处于各族政权林立、相互混战的状态。十六国的纷扰战乱,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中原文化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另一方面,由于相互征战、百姓流亡,民族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接触更密切,各民族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在混战中,一些弱小民族势力被削弱;有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汉族知识分子。民族关系由交往、交流朝着民族融合的方向发展。 3.北方的民族融合 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游牧民族南下入居汉族农耕文明区,逐渐改革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也把他们的优秀文化与物质文明带到了中原,后来,这也成了汉族文化、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实质上是促进了他们的封建化。十六国与北朝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崇尚儒学,任用汉人中的“先贤世胄”制定礼仪与政治、法律制度,“均田令”使北魏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成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 由于北方民族融合加速发展,也由于大批中原农民、士人在动乱中南渡,南北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目前占有重要地位。 4.南方的民族融合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抚”的政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出现“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 三国时期,吴国境内还散居着一些越族人,他们在南方山区过着农耕生活,孙吴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让他们和汉族人共同开发南方。由于长期民族融合,他们与汉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已很少有差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尤其是今天江浙地区接纳南渡移民最多,四川、湖北等地也有很多中原人口南下定居,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