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经济与国民收入
(一)总体经济与个体经济
在《经济学的世界(上)》里,我们以个别消费者和个别厂商为对象,分别讨论了消费者面对不同商品及价格时的消费行为,以及生产者在面对生产要素价格及产品价格时的生产行为,然后再讨论了由消费者的需求与生产者的供给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与数量的行为。在上述分析中,我们讨论的是个人的行为、个别生产者的决策,以及个别市场的均衡。由于这些讨论对象是以经济个体为主,故我们称其为个体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当我们每天翻开报纸的经济版时,经常看到的新闻是“今年第一季的经济增长率是6.2%”,或者是“为控制通货膨胀,台湾‘央行’决定采取松中带紧的货币政策”。这些内容讨论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变化、商品的价格问题以及流通货币的多少等等。这些是属于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内的问题,而不只是个别消费者、个别生产者,或个别市场的问题。当以整个经济体系为分析对象时,我们将其内容归纳于总体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大致来说,个体经济行为的加总就是总体经济。比方说,全体经济体系中个人收入的加总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全体经济体系内所有商品价格平均就是全国的物价指数;当各种商品价格都上升,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若我们要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的变化,就必须要先明确每个个体行为的基础。
但我们也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总体经济是个体经济行为的总和,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加总关系。事实上,很多时候若只将个体行为以简单加总的方式来计算总体经济,就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错误。比方说,在国民收入账中,我们最常强调的问题之一就是重复计算(double counting)的问题。譬如南港轮胎公司把轮胎卖给裕隆汽车公司时,就会先计算一次轮胎的价格,而裕隆汽车公司在出售汽车后,计算汽车的价值时,也把轮胎的价值计算在内。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南港轮胎公司的产值与裕隆汽车公司的产值加总来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值时,轮胎的价值就被重复计算了。再举例来说,当政府支付退休公务人员每月退休金时,这些退休人员每月都有收入。但从全体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只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不能计算在全国的国民收入之中。
除了个体经济变量加总成为总体经济变量会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以外,另外有些观念在个体经济中可能是正确的,但在总体经济中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比方说,在个体经济行为中,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应该多节俭、多储蓄,以期增加未来的财富。但从总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当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消费时,全社会厂商生产的商品要卖到哪里去?没有消费者的消费来刺激经济,整个产业可能很快就会陷入萧条的阶段。此处就显示出个体行为与总体经济之间的矛盾。
此外,个体经济强调的变量是价格、选择、分配与市场,故也有人将个体经济理论称为价格理论(price theory),而总体经济强调的则是收入、物价、就业、利率、货币等变量。所以,个体经济与总体经济之间的差异不但在于分析对象的不同,而且在于讨论的内容也截然不同。以下我们就针对一些重要的总体经济变量先来略加说明。
(二)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的收入水平高低,说它是总体经济中最重要的变量也不为过。国民收入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性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有不少人对于如何计算国民收入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认同国民收入所代表的重要意义。
就今天来看,我们可以在联合国或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中,很快找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数据,所以我们也很快就可以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之中做一些比较。比方说,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国家或地区属于发达国家或地区(developed country or region),哪些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developing country or region)。但是,其实早在20世纪之初,全世界都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或学者有办法去详细计算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及人民收入的高低。事实上,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俄罗斯或巴西等国,想要全面了解该国的国力或国民收入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即使对于只有数百万人的小国而言,想要全面了解该国国民收入的总和也同样是不容易的事。
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解全国经济体系到底有多大,跟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委托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去估计美国的国民收入。在政府授命之下,库兹涅茨教授于1934年提出了全球第一套国民收入账,其中仔细分析了当时全美国的国民收入情况。这种估计方式后来被世界各国所沿用,借以估计各国的国民收入。库兹涅茨教授也因为创设国民收入账,被人尊称为国民收入之父,并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消费与投资
当我们把每一个人的支出加总,就可以得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