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颈椎疾病的外科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对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以及伴有多节段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等疾病,其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给脊柱外科医生和脊柱疾病患者造成了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
笔者团队在长期治疗颈椎OPLL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并反复实验论证,提出了颈椎外科“前路可控前移融合(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技术”。ACAF技术为解决位于椎体后方、脊髓前方的压迫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手术方法,尤其擅长治疗以颈椎OPLL、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为代表的一系列椎体后方压迫性疾病,目前已经在许多脊柱中心得到开展。本书是一部从原理、技术、适应证、并发症及病例演示等方面全面介绍ACAF技术的专著,详细阐释了ACAF技术的各项操作步骤和技巧细节,旨在与同道深入交流并对技术进行推广,进而为更多的脊柱疾病患者谋求福祉。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ACAF技术的治疗理念和手术原理,并从历史角度回顾了颈椎外科的发展;针对OPLL和CSM,通过分析疾病特点、回顾既往手术方法,对ACAF技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了论述。第二章重点介绍了ACAF技术的操作方法,并从手术程序、手术技术、关键技巧及手术器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成功地完成一台ACAF手术。第三章则收入了大量运用ACAF技术的病例,根据每个病例的特点对手术细节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使其更为个性化和精细化。
作者简介
史建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简称“新百人计划”),是治疗严重脊柱OPLL的ACAF技术和治疗严重脊髓栓系综合征的capsule技术的创始人、自然高度颈椎钢板(NH钢板)的发明人。史建刚教授原创性地提出了“脊髓原位减压”“腰骶神经弓弦病”“椎间盘神经根反射弧控制椎间盘退变”的理论,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脊柱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SCI 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7部,其中,英文版的脊柱外科综合专著——Anatomy Atla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pine Surgery由Springer出版发行。获得国家、军队及省部级奖项10余项;获得国家、军队、上海市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立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