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徵明传 苏州的风雅传奇

文徵明传 苏州的风雅传奇

  • 字数: 22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文翰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524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这里走入明代的苏州,一起见证一个艺术家的传奇故事,一座城市的光辉岁月。 文徵明:一位伟大艺术家在成名路上的痛与乐。 苏州城:16世纪的苏州就是今天的上海。 "
内容简介
《文徵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将追溯文徵明的成长经历,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贞等名流雅士前后辉映的时代成为艺术巨人,同时也关注文徵明和苏州这座城市、城中各阶层民众的关系,探讨15世纪、16世纪的苏州带给文徵明的影响,文徵明又给16世纪乃至之后的苏州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作者简介
周文翰,艺术和建筑评论家、作家。曾先后担任《财经时报》《新京报》文化记者,后赴印度、西班牙、东南亚等地旅行兼从事文化考察。2011年至今从事文化研究和写作,同时为《金融时报中文版》《新京报》《人民文学》《经济观察报》《艺术家》《亚洲眼》《TAZ》等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收藏、博物学方面的专栏文章和评论。曾先后在北京、深圳、佛罗伦萨等地策划多个跨界艺术展览。已出版《中国艺术收藏史》《艺术家的永恒花园》《时光的倒影:艺术史中的伟大园林》《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不止美食:餐桌上的文化史》《废墟之美:亚欧大陆上的建筑奇观》等著作。
目录
引子苏州的“日常传奇”001
第一章家族中的“二儿子”009
第二章沈周:苏州第一个名流画家023
第三章成长路上的“先生”031
第四章科考失败者的独白043
第五章唐寅:作为朋友和竞争者065
第六章北京官场边缘人083
第七章社交的文人:艺坛、官场和商场107
第八章园林中的咏叹者121
第九章城市的传奇137
第十章身后事:苏州的“文艺复兴”世纪155
参考文献173
后记175
摘要
     第一章家族中的“二儿子” 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1470年11月28日),苏州城东部长洲县管辖的曹家巷的一所房子中,儒士文林和夫人祁氏的二儿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文徵明”。此时,文徵明的父母同为26岁,哥哥文奎2岁,一同居住在这里的还有45岁的祖父文洪以及继祖母吕氏、7岁的叔父文森和3岁的叔父文彬。祖父文洪之前娶的夫人陈氏、顾氏分别只活了29岁、31岁就早逝,陈氏生了文林和女儿文玉清,顾氏生了文森,吕氏生了文彬。文家是苏州的小康家庭,薄有资产,文洪考中举人已经五年,他的大儿子文林还是生员1,时常指点一下年幼的弟弟文森功课。 这一年,苏州人沈周44岁,李应祯40岁,吴宽36岁,王鏊21岁,祝允明11岁,而唐寅还是个10个月大正在牙牙学语的婴儿,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都将和文家的这个新生儿发生密切的关系。 1470年以后的十年正是苏州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吴宽、王鏊先后成为天下闻名的状元、榜眼,在北京翰林院中任官,他们对于吴地文化、人才的推举不遗余力,沈周将在他们的宣扬下名满江南。日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也将得到他们的提携。 明清时期,文家后人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周文王的儿孙、春秋时期越国大臣文种、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文翁等古代名人,这或许只是编写家谱时“假托名人”的惯常做法而已。他们家族真正可靠的渊源应该从南朝的吉州教授文求算起,五代末期文求的第十三代后人文时在成都的后蜀军队中任职,投降北宋后参与征伐南唐,于是就从成都迁徙到江西庐陵为官,此后繁衍成有数个分支的大家族,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就出自庐陵文氏的一支。文天祥在明代极受官方和民间推崇,让苏州的文氏家族也以与他同族为荣。 元代,文时的第十一代后人文宝因为到湖南衡州府(今衡阳)担任儒学“教授”,从此定居衡州,遂称“衡山文氏”。元末,衡山文氏的一支从军,文俊卿任镇守武昌的“湖广管军都元帅”,在战乱中他可能在武昌或家乡衡州投降了明太祖朱元璋,被朱元璋任命为衡州卫千户,但不久就“坐事,卒于长沙铁佛寺前”1,文家族谱如此语焉不详可能意味着他因某种原因被处死或在囚禁中亡故。 文俊卿生有六个儿子,大儿子文定开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攻打陈友谅有功,封为飞骑都尉、荆州左护尉,官职优选。三儿子文定聪是朱元璋的亲兵,被朱元璋的老部下蔡本看中,招赘为婿。蔡本在明朝建立后就成为高级武官,自洪武七年(1374年)起先后担任正三品的苏州卫指挥、宁国卫指挥,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升任正二品的浙江都指挥使,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年)死于任上。蔡本担任苏州卫指挥时,与时任苏州知府魏观不合,上奏检举魏观心有异图,把苏州知府的府治迁移到张士诚当年的王宫旧址并大兴土木,长洲县有名文人高启为此所作的《郡治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似乎在歌颂张士诚或魏观为“龙”,导致朱元璋诛杀了魏观、高启等人。 文定聪跟着蔡本一起在苏州、杭州等地迁徙,估计也是在军中任职,但是职务不高,所以后人没有提及他的详细经历和官职。文定聪生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在杭州安家,二儿子文惠则入赘苏州府长洲县的张生远家,从此定居长洲县德庆桥西北的曹家巷。文惠一度是“教授里中”1的私塾教师,也有记载说他以经营酒馆为业,可能当时小商人维生不易,他不得不干多种活计赚钱养家。 受到苏州重视文教的风气熏染,文惠重视两个儿子文洪、文济的教育。大儿子文洪(1426-1479)小时候比较顽皮,年龄大了才发奋读书,一边在店铺卖酒,一边自学诗文,后在苏州的私塾教书,经历了多次科考失败,到成化元年(1465年)40岁时才考中举人,之后两次到京城参加会试不中。成化十一年(1475年),50岁的文洪第三次参加会试仍然没有考中,但是因为在落榜之人中名次比较靠前,被吏部选派为涞水县儒学教谕,这是正八品的小官,他干了四年后就辞职回家养老了。 文洪生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从小都接受儒学启蒙和科举应试训练,幸运的是,他的大儿子文林在成化四年(1468年)乡试中考上举人,成化八年(1472年)27岁时考上进士,可谓一帆风顺,是苏州文家第一个科举成功的士人。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