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 2010-2014 第2卷

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 2010-2014 第2卷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48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2010-2014).第二卷》能与《且忆且述》卷相呼应,为舞蹈学人提供第一手研究材料,也期待更多后学将这些珍贵而有生命力的史料,置入近现代中国百年社会历史中去做多维度阅读。这里所记录的这批舞蹈人,有的见证了20世纪发展历史,有的跨入新的21世纪,成为了两个世纪的见证人。他们人生书写的不仅仅是舞蹈人和舞蹈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从屈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繁荣复兴的社会发展大历史,使我们的研究和记录获得舞蹈之外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邓佑玲,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本卷主编:毛毳,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目录
王曼力
隆荫培
王世琦
徐尔充
赵宛华
斯琴·塔日哈
舒巧
黄济世
蒋祖慧
崔美善
摘要
     王曼力访谈录 王曼力老师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辈,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编导,曾经编过很多非常出色的作品,还曾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杂志主编。今天我们来到了王曼力老师的家,跟王老师一块聊聊。 问:您是哪年出生在哪个城市的呢? 答:我是1932年出生在哈尔滨。 问:您是哈尔滨人啊!您能跟我们说说您的家庭吗? 答:好的,我的家庭很传奇,个人的经历也很传奇。先说我祖父吧,祖父当年赤手空拳闯关东,我出生的时候,他已拥有三艘大型轮船,往返浦口、营口和汉口。 问:是做运输生意的? 答:不,是载客的轮船。他自幼学过武功,据说刚到哈尔滨的时候,为了谋生,他还当过中学的武术教师。幼年的我亲眼见过他那蹿房越脊的功夫:只见他瞄准一间库房,朝前跑了几步,“嗖”的一声就能蹿上房顶。 据说有一天,祖父突然被日本人带走了,从宪兵队回来后,他紧锁眉峰,不声不响地在房间里盘膝打坐。第三天子夜时分,他忽然站起来,在走廊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手指掐算着,最后落在中指上。果然就是在凌晨三点整,他以打坐的姿态去世的。 第二天上午八点几名宪兵准时到达,见祖父已经去世,无可奈何地走了。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解开其中缘由:他曾帮助过一名东北抗联志士,借给他一间铺面作掩护。一天,此人失踪了,为此,宪兵找到祖父,限期说明该志士的去向。祖父一不做,二不休,为了保全这位抗联朋友,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毅然地离开了。据说,他的辞世,正是运用武功中一种自伤的内功。 我的父亲和二叔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才生。父亲大学毕业后刚工作两年,就不幸病逝,那一年才24岁。二叔在读大学时,一天在操场上,有人问他某某同学在哪里,他不假思索地指明地点,不料来人是便衣宪兵,把同学抓走了。他立刻回家央求祖父出钱赎他的同学,否则跟同学一起坐牢。二叔后来去德国留学,带回一些马克思的书籍,少年的我就从书的首页见过马克思的照片。二叔不幸于27岁时也去世了。 问:那您出生的时候家里情况怎么样? 答:当时是家庭的全盛时期。遗憾的是我两岁时没有父亲,3岁时母亲独自去北平读大学,我和5岁的哥哥留在祖父母家。 问:还是在哈尔滨吗?您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一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答:是的,小姑姑只大我3岁,她读书,我就在旁边跟着背诵,还给她提词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早期教育。因此,我5岁上学,10岁小学毕业,当时中学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必须13周岁才准予报考。家里只好为我联系了一个两年制的私立商业中学,我直接跳到初中二年级,结果11岁又毕业了。 问:就是属于具有学习天赋的学生。 答:那时不能继续读书怎么办哪?我先给几个小学应届毕业生补习功课,取得了实践经验,便驾轻就熟地去当小学教员。 问:您多大年纪就当小学教员啊? 答:我只有13岁,报的是18岁,连户口本全改了。那时是被日本占领的年代,为了安全起见,我家又为我恢复了真实年龄,并考进一家私立银行。我边工作、边补习功课,中学主要的数理化课程基本学了一遍。继父于1945年年底调入中苏合办的东北中长铁路局任中方局长。他从西北赴沈阳就职时,特地到哈尔滨找我和哥哥,我们才知道了妈妈的准确消息。继父和父亲同是哈工大的,他是父亲的学兄,毕业后曾留美、留德、留苏。他十分爱国,为了抗日义无反顾地归国参加铁路建设,在北平与正在读大学的妈妈组成了家庭。 问:这么长时间,一直到十四五岁您都在哈尔滨吗? 答:是的,后来继父派人到哈尔滨接我和哥哥,我们同母亲分别了12年,终于重逢了!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又开始读书了。其实我读书属于跳跃式的,只读过一个初二,一下就跳到高二了。 问:到北平读高二,功课不觉得脱节吗?都能跟上吗? 答:不但跟得上,而且在班里成绩优异,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 问:您在读书方面还是有家庭的渊源啊? 答:正因为如此,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提出参军,父母坚决不同意。继父认为我文理科成绩如此优秀,期望我报考清华、北大或出国留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而母亲与我一别就是12年,她说,不管今后的人生事态如何变化,我们母女绝不再分开。 一天,我从报纸上读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人民革命大学、华北大学联合招生广告,我倾心于南下工作团,因为它旗帜鲜明地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字样。我自幼就喜欢部队,忘不了在哈尔滨见到的男女军人们那副追求光明的神色,于是,一天夜里,我给妈妈留下一封信,就跑去参军了。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