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荣家企业制度变迁(1896-1937年):基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分析

荣家企业制度变迁(1896-1937年):基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分析

  • 字数: 42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柯华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42282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企业史,并选择执近代制造业牛耳的荣家企业为典型作为可长期追溯的样本。本文分为七部分,导论从企业史研究新视野的角度,以新制度经济史学方法的兴起为背景,然后讨论和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史学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并结合诺思的知识论转型重构了古典企业制度变迁模型。第一章介绍了知识、技术、资本积累及新制度的产生,基于荣家企业的实证,回答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问题:新奇制度是如何产生的。第二章从实践的角度,即“干中学”的角度说明了荣家企业的制度变迁的技术、报酬导向和适应性效率的特征,并根据报酬划分了1937年前荣家企业的三个制度生命周期。第三章到第五章,结合史料就荣家企业的案例关注企业是如何面对适应性效率挑战的,分别从制度环境、知识不接近、技术变迁、经营信念变迁和正式制度变迁的角度,对企业制度生命周期进行深入分析。第六章对荣家企业三个周期的制度环境投资、知识分立和企业家权威和正式制度等进行总结。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导论
一、文献综述
二、重构古典制度变迁模型及制度变迁要素分析
三、案例的研究方法
四、史料的处理方法
五、相关的概念和定义
六、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知识、技术、资本积累及新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新奇的制度一定会产生吗?
第二节荣氏早期的知识、技术的积累:企业家信念和实业理念
一、制度的供给:早期知识信念来源与结构
二、早期荣氏兄弟的知识(技术)结构和信念特征
三、荣氏兄弟企业家精神(信念)的生成
四、荣氏兄弟实业理念的形成
第三节荣家企业的早期资本积累
第二章实践与荣家企业制度变迁
第一节技术、报酬、适应性效率
一、技术与制度选择
二、报酬导向的制度变迁
三、荣家企业的适应性效率
第二节荣家企业制度的生命周期划分
一、宏观上的经济阶段划分(1887-1937年)
二、荣家企业的经典阶段划分及制度生命周期界定(1896-1937年)
第三章荣家企业第一个制度变迁周期(1896-1908年)
第一节制度环境
第二节适应性效率的挑战:知识不接近
一、正式企业制度的生成:广生钱庄
二、新旧制度并存时期:1900年后新式制度生成
第三节适应性效率的挑战:信念冲突及融合
一、新制度安排的外部性:旧意识形态的阻碍
二、适应性效率的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的契入
第四节第一周期的正式制度
一、正式制度的效率:从知识不接近到接近
二、正式制度的报酬递增特征:转移支付
三、正式制度的生命周期
第五节无效率的制度及其变迁
一、一般制度变迁在危机研究上的缺陷
……
第四章荣家企业第二个制度变迁周期(1909-1924年)
第五章荣家企业第三个制度变迁周期(1925-1937年)
第六章荣家企业制度变迁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