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学诠释学

教学诠释学

  • 字数: 20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四耕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6003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当人的需要、价值、情感被淹没在单纯的知识目标之中,知识渊博却只拥有人类可能性的碎片,生命感在这里便荡然无存。其实,课堂教学与人的生命意义内在关联,它在本质上是理解活动,不论是在认识论意义上、方法论意义上,还是本体论意义上,都应该如此。一语中的:在一般意义上,教学即对理解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学即理解。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的领域,是理解的领域。如果我们把揭示人生的意义看作是认识论的任务,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把这个意义揭示出来,因为,这个意义在知识上永远是个问题。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请你相信,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是知识丰富的人,但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很多时候,课堂与知识无关;课堂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一种富含生命情愫的态度和生活。
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把认识论看作是检视教学的“知识眼光”,那么诠释学就可以视为检视教学的“创作眼光”。在这里,“知识眼光”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人的眼光;而“创作眼光”实际上是活动着的、生成着的人的眼光,是走向全面的人与丰富的生活的眼光。
作者简介
杨四根,笔名杨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目录
前言文化与眼光
第一章论释学方法
一、诠释学方法的转向
二、诠释学方法的要义
三、诠释学方法与教育研究
第二章一个教学论难题
一、凯洛夫教学论体系
二、一种积极的怀疑论
第三章教学的诠释学取向
一、从认识论到诠释学
二、教学的诠释学取向
三、教学理解何以可能
第四章教学的领育是理解的领域
一、教学理解观的反思与批判
二、在对话中重建教学理解
三、从实践诠释学的观点看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