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基础分析与转型逻辑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基础分析与转型逻辑

  • 字数: 41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张国彪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468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是优选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我们崇尚和平崛起,我们也将依照这样的路径规划一幅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发展更加充分均衡的国土空间蓝图。为此,我们要树立新思维、拥抱新知识、挖掘新模式、理顺新路径,让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蓝图成为与世界对话的官方语言之一,让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故事更加直观地向世人讲述。
作者简介
张国彪,广西桂林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现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与投融资。
目录
上篇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基础分析
第一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思想基础
一、现代化规划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理想主义
(二)理性主义
(三)人本主义
(四)生态思想
(五)实用主义
二、中国传统规划思想
(一)体现礼乐制度
(二)鲜明治国导向
(三)统筹城乡发展
(四)道法自然思维
(五)功能分区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规划观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思想
(二)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城市思想与规划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空间规划观的理论特点
四、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空间绘画的科学基础
一、学科的概念与分类
(一)学科是联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我国学科设置制度与现状
(三)“空间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梳理空间规划学科基础的重点与难点
三、空间与空间规划的本质
四、空间规划的“空间类”学科群
五、空间规划的“规划类”学科群
六、小结: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
第三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制度基础
一、“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横向体系结构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文化制度
(四)社会制度
(五)生态制度
二、“央地互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纵向运行结构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公共政策过程
第四章 中国特色空间规划的价值基础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
(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合理配置空间要素
(二)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治理体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