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伦敦的25封来信 英国现场观察
字数: 105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杨猛
出版日期: 2020-10-01
商品条码: 978753278400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2016年杨猛搬到英国,本书收入的25篇文章,是杨猛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他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25篇文章发表于腾讯大家等国内媒体。作者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
作者简介
杨猛,记者,非虚构作家。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以中朝边境的地下贸易报道荣获日本颁发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颁发的“很好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专注非虚构写作,曾深入新闻现场,报道中朝边境走私、中国在缅甸大规模投资、四川大地震等。
目录
第1封 龙潜欧洲
第2封 在剑桥追寻诗和远方
第3封 宁愿受苦也沉默
第4封 辱华片和玻璃心
第5封 免税店的歧视风波
第6封 何处是我家
第7封 拼爹记
第8封 择校大战
第9封 虎妈育儿经
第10封 天才儿童是怎么炼成的?
第11封 他为库尔德而战
第12封 人妻先生的故事
第13封 罢课女孩
第14封 消失的唐人街毒枭
第15封 正义运动尚未终结
第16封 少女之死与社交媒体管制风波
第17封 一桩难以忘怀的谋杀案
第18封 追捕杀手的键盘侠
第19封 辛普森一家的战斗
第20封 高街书店悲歌
第21封 拜见蓉儿
第22封 寻找周峰
第23封 中国通、老人头、广场舞
第24封 马克思墓前的中国人
第25封 手艺人的最后荣光
摘要
第1封龙潜欧洲 7月中旬的一天,我去伦敦摄政大学参加一个老照片讲座。去了才发现,包括我只有寥寥七名听众。 主讲人约翰·德·吕西是一位身形胖大的英国绅士,他倒不介意现场的冷清,逐一展示了家传的数十张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照片主角是中国劳工。随着那些微笑的中国劳工的黑白影像出现在幻灯上,揭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十四万中国劳工加入了英法部队,赴欧洲参战。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大事件被忽视了,直至最近十年才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其真正的历史意义等待一次重估。 这些照片由约翰·德·吕西的外祖父W.J.霍金斯拍摄。霍金斯是一个商人,1883年1月出生在英国萨默赛特,1908年来到中国,供职于英美烟草公司。后来在英国驻九江领事馆工作。“外祖父对于中国是很热爱的。”吕西强调说。这在外祖父拍摄并保存的照片上足以得到印证,对那些质朴的中国人形象没有歧视、没有嘲弄,而是显示了拍摄者的善意。像早期那些闯荡中国的西方人一样,霍金斯有很强的考察和记录意识,他有一部相机,随时随地将在华见闻记录下来。 1916年英军在山东威海招募华工赴欧洲参战,1917年年初,汉语流利的霍金斯前往位于山东威海的劳工招募中心,获任华工旅第四班督管。英国人招募华工的背景是:1916年英法联军对入侵法国的德军发动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急缺人力,于是考虑在中国招募合同劳工。英国和法国分别招募了约十万和四万华工,百分之八十来自山东。山东的沿海城市烟台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威海隶属于烟台。英国人以威海作为招募培训和运送劳工的出发港口。英国人青睐此地,他们认为“威海人身材高大、强壮,适应欧洲的寒冷气候”。 1917年8月,霍金斯抵达法国,随华工旅第十二连被分配到加来,在各个繁忙的码头开展工作。他的相机记录下华工部队从成立到奔赴战场最后又归国的全过程。一张照片上,一名表情严肃的华工正在一张合约上摁手印。此去关山千万重。对于以农民和贫穷人为主的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是一场冒险,然而相对于生活的压力,这也是一份诱人的差事,何况又是跟一帮信得过的同乡在一起。因此记录在相纸上的华工大都神态坦然,流露着兴奋。 威海寄出的一份署名“高彩云”的家书显示,自从被招募为华工的弟弟“四月初一上船”之后,家中领到了“安家银月工银毫无差误”,他告诉弟弟“身体无恙在外不必挂念”。 3月份回中国的时候,我淘到了一本民国出版的日记影印本《欧战工作回忆录》。日记主人正是当年在英军华工营担任翻译的上海人顾杏卿。日记记录了华工赴英法参战的过程。 1916年,首批来自山东与河北的劳工从海上先到达英国的利物浦,8月穿越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前线。华工主要参与修挖战壕、搬运军火、修筑道路、清理战场等诸如此类的工兵后勤工作,他们长期生活在军事环境中,由英国人管理,穿制服,领军俸,虽然不直接参战,但是同样遵守军纪,形同不扛枪的军人。 照片记录了华工营的日常生活。一些照片显示:一名体型彪悍的大汉神色轻松地举起石担,另一个汉子在单杠上展示发达肌肉。山东大汉被认为吃苦耐劳,具有很高的忠诚度。这赢得了英方的信任。霍金斯也配有一名威海仆从,英文名“Jimmy”,看上去敦实质朴,不苟言笑。 春节,一名华工男扮女装扮成丑角,和另一名华工表演小戏,博老乡观众一笑;春天,华工营举行了胶东特色的放风筝比赛。从照片上可以发现,华工营配有医疗、厨房、洗浴设施,具备基本生活条件。从华工的精神状态和反映的生活细节可知,华工并不是作为奴隶贩运到欧洲,而是得到了相对人道的战时待遇。 一张照片上,有个细节能说明英国人对于华工的态度:一名华工去世了,数名华工抬着的棺材上,覆盖着一面英国国旗。这体现了英国人对死者的重视。而葬礼则是中西结合的。虽然在坟头竖立起了十字架,但是刻着中国字,朝向山东故乡的方向。身亡而魂归。 1918年进入一战尾声,英国开始遣送华工回国。到了1920年9月,最后一批英国人招募的华工抵达青岛,而法国人招募的华工晚两年才回国。有记录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华工留在了法国,构成了法国最早的华人社区。 华工在战场上的死亡人数,有两干到两万等不同的说法,至今都没有明确的统计结果。这个细节又叫人唏嘘:他们仍然只是廉价的劳工!根据不接近的记录,他们中间有些人死于德军的轰炸和战争惊吓,有些人则是因为疾病和气候。 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把当时的中国拖入动荡的世界时局之中。1917年2月24日,一艘运送九百名华工的法国船被德国潜艇鱼雷击中,五百四十三名中国人丧生。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宣战。从帝制中瓦解的年轻国家就这样偶然加入到一场正义战争当中。 P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