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戒定慧福 禅宗的佛家智慧

戒定慧福 禅宗的佛家智慧

  • 字数: 1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作者: 翟江月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6157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智慧丛书”系统梳理各家思想精华并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将儒释道兵各家的哲学、智慧与中国故事融合起来,同时配以生动活泼的插图,介绍中华民族很优秀、拥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阐发中华民族的经典哲学智慧和核心价值观,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努力让“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另外,书中有大量形象兼备、表现力极强的漫画插图,重现情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享受阅读的乐趣。
内容简介
《戒定慧福——禅宗的佛家智慧》是“中华传统智慧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对中国佛学的历史、主要宗派做了简要的介绍。佛家的理念,在很多方面,实质上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不谋而合。本书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梳理分析佛家文化的相关问题,抓住佛家文化的精神主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探讨了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家修习的误区和正道,从文化的视角对佛教做了全面的诠释,作者在大量阅读佛教经典和古今中外相关学术著作的基础上,对佛家文化做了较为精准的解读,阐释了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家思想,引发读者从中吸取人生的智慧。
作者简介
翟江月,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国际汉学中心特聘教授。十多年来一直参加列入国家规划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的翻译出版工作。已出书目有《吕氏春秋》《管子》《战国策》《淮南子》《朱子语类选译》等。
目录
第一章 了解佛教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现实基础
(一)你快乐吗
(二)王子出家
第二节 佛教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八苦和四谛、五蕴、三法印
(二)十二因缘、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
(三)五戒和八戒
第三节 六度
第二章 中国佛教
第一节 中国佛教传入概况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契机
(二)早期的佛经翻译
(三)中国佛教早期发展概况
第二节 儒释道之争与三教融合趋势
(一)释儒之争与调和
(二)道家思辨与佛家哲理的联姻
第三节 中国佛教主要宗派
(一)天台宗
(二)三论宗
(三)法相宗
(四)律宗
(五)净土宗
(六)华严宗
(七)禅宗
(八)密宗
(九)格鲁派
第三章 防非止恶
第一节 止恶行善
(一)善良,是一种选择
(二)不善之心,是获得般若智慧的优选障碍
第二节 戒除贪欲
(一)戒贪吃
(二)戒贪财
(三)戒贪色
(四)戒贪睡
第三节 戒骄戒躁
第四节 戒弄虚作假
第五节 戒一知半解
第四章 一心向善
第一节 奉行孝道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二)尊老敬老是美德
第二节 慈悲
(一)杜绝假慈伪善
(二)爱人胜己
(三)素食
第三节 喜舍
(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二)断离舍得大自在
(三)舍得之间
第四节 谦逊
(一)常行普敬
(二)此心果谦,天必相之
(三)态度改变了,命运就改变了 
第五章 修习定慧
第一节 修习禅定,开发智慧
(一)定慧本是一体
(二)修习定慧的意义
第二节 如何获得禅定智慧
(一)从迷到悟有多远?
(二)智慧,向自心求
第三节 获得智慧的路径——顿悟与渐修
(一)天赋异禀的大师
(二)渐修的意义
第四节 修习禅定智慧的误区
(一)口念心不行
(二)外迷着相,内迷着空
(三)着法相,存执念
(四)若诤先后,即同迷人
(五)执著于文字知见
第五节 修习禅定智慧的正道
(一)放下解脱
(二)恒心毅力
(三)真到极处即为定
(四)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五)内心笃定,相信自己
(六)功夫到了一点通
第六节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道——佛法无处不在
(二)道贯穿生活
(三)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第六章 福报善果
第一节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善行能使相貌端庄
(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我拿什么改变你,命运?
第二节 善行创造生命的奇迹
(一)增长智慧
(二)家族兴旺
(三)可得善终
第七章 终极哲思
第一节 “空”与“无”
(一)瓶子与鹅的故事
(二)如何理解“空”与“无”?
(三)“空”之于终极哲思
第二节“中观”与终极智慧
(一)何为“中观”?
(二)“中观”之与“中庸”
摘要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现实基础 (一)你快乐吗 你快乐吗?这是在本书的开头,我们最想问你的一个问题。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如此说来,漫漫人生路上,快乐之事不过一分二分。正因为如此,人生优选的使命,便是寻找快乐、获得幸福。当代有一位伟人,他是出色的数学家,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很小就会做乘法除法运算。他说,他小的时候觉得生命特别无趣,以至于他每天都处在自杀的边缘,琢磨着如何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那时候,他才五岁!他做了一道数学题: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岁,漫长无趣的生命,他才只忍受了十四分之一!想想前面即将铺展开的是他人生历程的十三倍的人生,简直难以忍受。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我们这么说的根据,是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诺奖是衡量文学成就的一个标杆的话。他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世人瞩目。一个在五岁时曾经有过强烈自杀念头的孩子,他在哲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就在于为人类指明了通往自由与幸福之路。他实际的寿命远远超过了他五岁时对于自己寿命的预期,并且他活得越来越幸福。只有幸福的人,才能带领别人找到幸福,不是吗?这个人,就是罗素。罗素写过一本书,书名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有的中文书名翻译成《罗素论幸福人生》,我们认为可以翻译成《征服幸福》。罗素认为快乐与幸福,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可是,快乐,总是那么短暂;幸福,又总是那么遥远。烦恼和痛苦,似乎成了普通人的人生常态。罗素认为,获得幸福的本质就是舍弃,舍弃那些折磨自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欲望,追求并实现自己真正能够达到的目标。罗素从哲学的立场解读人生,指明“舍”与幸福的关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老子也说过:“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话,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损”就是“舍”。 (二)王子出家 人类历史上,大致与孔子和老子同时,还有一位伟人,他倡导“断离舍”,从另一个角度和立场,为人类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愉悦指明了方向。 生而为人,如果投胎在皇族,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的后宫佳丽,这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吧。可是有一位王子,也就是这位伟人,却为自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他叫乔达摩·悉达多,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释迦牟尼。 乔达摩从出生直到青年时期,一直过着养尊处优、放荡不羁的生活。一天,他乘马车出游,来到王城东门,看见一个须发全白、弯腰驼背、一边艰难行走一边不停呻吟的老人。这样的情景令他震惊,让他蓦然惊醒。于是,他心中涌起一个念头:人人都逃避不了衰老的命运。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少年时期受到父母宠爱无忧无虑,青年时英俊潇洒,壮年时精力充沛,但到了晚年,就要在痛苦中度日。他悲伤难耐,于是掉转马车,向王城南门驶去。刚到南门,又看到一个满身生疮流着血水的人,那人同样是一边走一边痛苦地呻吟。这样的情景同样令他心碎,让他认识到了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的一生要遭受多少疾病和痛苦折磨,想来真是恐怖。于是他又掉转马头来到西门,正好看到两人抬着一具尸体迎面走来,随行的死者亲属悲痛地号哭着。他内心充满感慨:死亡是可怕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是多么难以忍受。一个人的死给至亲至爱的人带来无限悲痛。这些痛苦永无休止,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想到这里,他感到深深的苦闷和烦恼。于是他又来到王城北门,这时,他看到一个出家修行的人,正从对面走来。这人身穿黄色法衣,袒露着右肩,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神态庄严而安详。他心想:这出家人肯定不会有世俗之人那么多的痛苦和烦恼。于是,这位二十九岁的王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王宫,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漫漫修行生涯。 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