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学的社会文化根源--赫森论题及其当代价值

科学的社会文化根源--赫森论题及其当代价值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唐文佩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681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的典型范例"赫森论题"(HessenThesis),这一论题是由苏联理论物理学家鲍里斯.赫森(BorisHessen)1931年代表苏联参加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时提出的,被誉为科学目前的"四大经典命题"之一。针对科学史研究中流行的天才人物推动历史前进的观点,引入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分析经典科学著作的社会、经济根源问题,被誉为把《原理》拉回现实的第一次系统尝试。本书研究"赫森论题"的产生和内涵,力图阐明其对科学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唐文佩,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龚育之先生和任定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史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现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医学思想史、当代医学批判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项目。兼任中国}勺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001
第二章 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与苏联代表团 006
第一节 苏联代表团参会始末 007
第二节 苏联代表团参会的政治意义 016
第三节 赫森论文的影响 018
第四节 赫森论文在中国 023
第三章 赫森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030
第一节 赫森传略 030
第二节 赫森在苏联反德波林派斗争中的处境 034
第三节 赫森与英国科学记者的通信 042
第四章 赫森论题研究 0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尝试 046
第二节 社会经济需要在科学发展中的角色 052
第三节 上层建筑对特定科学体系的影响 058
第四节 为什么牛顿没能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062
第五节 两种制度比较下的科学发展 068
第五章 赫森论题与贝尔纳的科学与社会研究 072
第一节 贝尔纳与苏联代表团的历史际遇 074
第二节 贝尔纳关于牛顿的论述 075
第三节 贝尔纳对苏联科学组织模式的辩护 078
第四节 贝尔纳的科学政治学 081
第六章 赫森论题与默顿早期科学社会学研究 084
第一节 关于默顿与赫森关系的争论 086
第二节 默顿对赫森观点的引用 087
第三节 默顿对科学外部因素的与赫森的“经济决定论” 090
第四节 默顿的有限结论与赫森的普适性科学发展动力学 094
第五节 自然科学,社会结构中普通一员还是一项特殊的事业 096
第七章 赫森论题与李约瑟的科学史研究纲领 100
第一节 李约瑟与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102
第二节 李约瑟与《十字路口的科学》 107
第三节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 112
第八章 结语 118
参考文献 121
附录1 赫森参会论文文本译校 129
附录2 赫森在苏联发表的作品列表 188
人名索引 193
主题索引 19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