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网民到公民 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民文化

从网民到公民 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民文化

  • 字数: 2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作者: 邵春霞 等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3231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网络民粹主义为何泛滥成灾? 网络公共话题讨论为何“争”有余而“论”不足? 网络时代,理性为何成为一种稀缺品质? 同济大学专业团队历时五年多的研究,为您一一解答当代网络公共舆论的迷思。
内容简介
在一个易于诉说,却难以被听到的时代;在一个众声喧哗,却鲜有高论的时代;什么才是网络舆论应该有的样子?通过调查统计,本书描绘了对中国网民参与公共讨论的“群像”,指出当前网络舆论环境正处在情绪化、非理性的公众舆论向批判、理性的公共舆论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政治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阿尔蒙德等学者所界定的“臣民一参与者”的弱参与模式,并受到非理性色彩浓厚的网络民粹主义影响。而从中体现出的中国网民的无力感、无存在感和疏离感等困境,必须得到解决。
作者简介
邵春霞,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博士,上海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理事。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基本思路
二、理论视角: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民文化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第一章 局部性网络公共领域及其交往结构
一、公共领域与交往结构的概念界定
二、网络时代局部性公共领域的扩展
三、网络公共领域的“准交往结构”
四、网络公共领域交往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 网络公民与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
一、网络公民:网络公共舆论的生产主体
二、网络讨论中网民意见表达的阶段性演变
三、充分讨论:网络公共舆论生成机制
四、在讨论中培养网络公民
第三章 网络公共领域民粹主义话语挑战
一、网络民粹主义研究脉络及概念界定
二、网络民粹主义发展现状分析
三、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形成机制
四、以理性参与消解网络民粹主义负面功能
第四章 网络政治文化的弱参与形态
一、政治文化研究及概念界定
二、网民政治取向模式
三、网络政治文化的弱参与形态
第五章 非均衡的网民政治效能感
一、政治效能感概念界定与研究脉络
二、中国网民政治效能感的非均衡结构分析
三、政治参与和公民满意度:网民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参与、主观能力与网民政治认同
一、我国网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结构
二、政治认同的文化分析路径与研究假设
三、网民政治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在公共领域培育网络公民
附录:网民政治心理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