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香港昆曲人物志

香港昆曲人物志

  • 字数: 32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974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五十年代中叶昆曲在香港播种算起,至今已逾一甲子。
《香港昆曲人物志》是走访十八位在香港昆曲传承目前之重要人物的访谈录。采访对象包括昆曲表演艺术家、学者文人、教育工作者、剧场导演、企业家和政府公务员等不同背景人士。
借由这批历史亲历者与推动者的口述,《香港昆曲人物志》回顾香港昆曲一甲子的发展,并展望未来。
《香港昆曲人物志》中配合访谈文字,插配演出剧照、宣传资料、活动照片等珍贵一手历史资料,可与口述内容互证。
同时,《香港昆曲人物志》亦根据演出海报、场刊、报纸、杂志等文献,制作“香港昆曲史事编年”,补缺正误,以为附录,俾使读者更明晰全面地了解昆曲在香港的传播历程。
目录
序一昆曲进校园/1
序二/3
出版说明/5
人物访谈录(按姓氏笔划序)
白先勇1
古兆申16
邓宛霞37
乐漪萍50
邢金沙66
华玮79
刘国辉99
刘楚华118
李明珍129
杨葵144
吴宜修164
余志明176
张丽真187
陈化玲200
2香港昆曲人物志
郑培凯217
荣念曾231
顾铁华243
雷竞璇260
附录香港昆曲史事编年271
摘要
     时间:2018年3月6日 地点:香港沙田凯悦酒店 白老师,我们知道您曾经在香港念过小学、中学。青春版《牡丹亭》也与香港颇有渊源。可否谈谈您的香港昆曲缘? 的确,我的香港昆曲缘很深。青春版《牡丹亭》的由来,要追源头的话,是从香港开始的。2002年,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以下简称为“康文署”)邀请我来演讲昆曲。那是古兆申在后面安排。之前我已经来过香港,郑培凯邀请我到城市大学讲文学创作,讲座对象原本是大学生,但却来了许多中学老师和他们的学生。那次轰动得不得了,开了好几个房间。古兆申看到这个情形,认为我在香港有号召力,就想到让我来讲昆曲。他本来就在推动昆曲,所以要我来讲。一讲讲四天。头一天是在香港大学陆佑堂,第二、第三次是在香港沙田大会堂,讲给中学生听。香港沙田大会堂有一千多个座位,蛮可怕。第四天蛮有意思的,面向一般公众,而且卖票,凭票入场。 我当时想,光是这么讲,尤其是第二、第三天,一千多个中学生,吓死我了。那些“香港仔,点算”(广东话,“这些香港小孩子,怎么办”)?要他们坐一两个钟头不动,还得了?我教了二十九年大学,没试过这阵仗。我就开始动脑筋,想要一边讲,一边示范。刚好古兆申知道苏昆。他跑到苏州参加昆曲节,看了之后发觉,有一波青年演员小兰花。他说长相很好,功夫也不错。他就跟我讲:那就把他们弄来吧。好了,就把他们弄来。哪几个呢?俞玖林、吕佳、俞红梅。由老生杨晓勇带团来了,他是苏州昆剧院的副院长。本来邀请的闺门旦是沈丰英,当时她生病了,就由俞红梅代替。那次是上妆的。乐队好像只有一个主笛,不是大乐队。 所以这是您第一次接触到这批年轻演员? 这是第一次接触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前没看过他们演出,只是听古兆申讲。最关键的是,居然俞玖林就唱《惊梦》。一看,诶,就是我要的柳梦梅。然后我们就开始示范了。第一场在港大,由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地点在港大陆佑堂。相当轰动,陆佑堂七百多个座位挤得满满的。除了港大师生,好多外面的人也来,我记得导演杨凡也来了。那天的题目很好玩,“昆剧里的‘男欢女爱’——以《佳期》及《惊梦》为例”。这个题目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可以吸引多一点人来。讲爱情,大家看得开心。而且昆曲以爱情戏为主,这是它的特征。我把这一套讲给中学生听。他们觉得,哇,从前这样子的!很有触动。你不要看那些小鬼,有些小孩子很敏感的。 后面三场都是康文署主办的,三场讲座都在沙田大会堂。那个场地就大很多,一千四百个座位,但观众都坐满了。其中最后一场还是公开售票,票价50元港币。示范的剧目有《游园惊梦》、《下山》、《琴挑》、《秋江》。 这是不是很多香港人第一次看昆曲? 我看很多人是。以前俞振飞来过,有些香港人听过,但那是老一辈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第一次。 您就是在这次讲座结束之后,开始萌发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念头的吗? 那时候我就跟古兆申讲,要不要考虑制作青春版?之前浙江昆剧团跑到台湾演《牡丹亭》,浙江昆剧团、上海昆剧团都去演过。我总觉得老演员当然功夫好,但青春气息、爱情这种东西没出来,觉得不对,形象不对。我想,我们去哪里找年纪轻的柳梦梅、杜丽娘?我不说别的,我心中的直觉很准。不光是戏曲,我的电影、舞台剧主角,都是我挑的,一挑就中。《游园惊梦》的卢燕,她演得一级棒。胡锦,她就是天辣椒。 其实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不是偶然的。因为1982~,我制作了《游园惊梦》的舞台剧,轰动得不得了。这舞台剧里面就有一段昆曲,卢燕唱。那次话剧我们把整个昆曲文武场乐队搬到台上去。我们还有两个乐队,一个是京戏,一个是昆曲,好大的场面。胡锦唱京剧,卢燕唱昆曲。那是我第一次制作舞台剧,里面有昆曲,在台北演出很轰动。这样子,很多台湾人第一次结识昆曲是看我的舞台剧。1988年,又排了另一个版本的《游园惊梦》,这次我请了华文漪饰演剧中女主角蓝田玉。这个剧后来还到香港高山剧场演出,一连演了四场。 所以,在制作青春版之前,您已经累积了一些舞台制作经验? 制作舞台剧《游园惊梦》后的第二年,1983年,合作的台北新象公司干脆让我制作《牡丹亭》。作了两折,一个是《春香闹学》,一个是《游园惊梦》,由台湾大鹏京剧队的徐露跟高蕙兰、王风云搭配演出。徐露是苏州人,虽然以唱京戏出名,但昆曲也会。她唱《春香闹学》与《游园惊梦》,两个角她都演,在《春香闹学》演春香,在《游园惊梦》演杜丽娘。那次演出在国父纪念馆,有两千个座位,两天都满座,也是轰动得不得了。 这个之后,1992年,我又去搞了一次,做一天版的昆曲《牡丹亭》,华文漪主演。当时华文漪在美国,我想这是我们的国宝,就把她弄到台湾演出。这是第一个到台湾演出的大陆演员。跟她配戏的是高蕙兰,那时台湾还没有昆曲剧团,这个戏算是白手起家。在此之前,台湾还没有演过全本戏昆曲,只有一折、两折的折子戏。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