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培养未来创造家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教育方法

培养未来创造家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教育方法

  • 字数: 15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王作冰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635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少儿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知名企业家,为有前瞻性的中国家长,打造与众不同的家教书。    一本书告诉你 未来社会的主角,是个体智能型创造家、群体智能型创造家和人工智能型创造家。    一本书教会你 培养孩子成为未来创造家的N种实用教育方法    一本书带你进入 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育儿新时代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老龄化社会的巨大抚养压力,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带给中国的自主创新动力,都决定了中国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决定中国孩子未来的,不是分数,而是创造力!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理论经验,把未来社会的创造家分为三类:个体智能型创造家,团体智能型创造家、人工智能型创造家。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这3种创造家分别具备哪些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相应培养方法。在论述教育理念与方法时,本书旁征博引,力求打通古今中外,兼顾人文与科技,以打开教育者的思路。
作者简介
王作冰,贝尔科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全球AIQ研究课题组联合发起人兼中国组组长、黑马会教育分会秘书长、儿童成长联盟发起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作者。
目录
Part 1 培养个体智能型创造家/1
一、个体智能型创造家:旧要素的新组合/2
天才科学家——特斯拉的传奇人生/2
温故商业史:不同的生意有着共同的创新本质/6
温故技术史:创新者必须重视“旧要素”/8
温故科学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创造/9
温故文艺史:大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10
个体智能型创造家的素质模型/11
相关理论:创造教育/17
STEAM教育:从小培养个体智能型创造家/18
二、学习力:激发脑力与同辈学习/20
方法一: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开发智力/20
方法二:“额外对话”提升思考力/23
方法三:文科熟读,理科精思/27
方法四:精英圈子+社会活动/29
三、想象力:新鲜经历与提问启发/32
方法一:读万卷书/32
方法二:行万里路/33
方法三:假装游戏/34
方法四:艺术素养/36
方法五:启发式提问/37
四、兴趣力:自由实践与迭代成长/38
方法一:不说教/39
方法二:参加兴趣班/40
方法三:提升自由度/41
方法四:迭代式学习/42
方法五:教、学、做一体/44
方法六:引导孩子定志业/46
五、批判思维:心智成熟的关键一步/50
方法一:要启发,不填鸭/50
方法二:多讨论,要平等/51
方法三:逻辑训练/53
方法四:逆向思维/55
Part 2 培养团体智能型创造家/59
一、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组织人才共同创造/60
企业领袖任正非的创新故事/60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的领导力:方向感和驱动力/65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素质之一:系统思维/67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素质之二:分享力/68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素质之三:表达力/70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素质之四:意志力/71
团体智能型创造家素质之五:自省力/72
相关理论:人本主义教育/74
团体竞赛:培养少儿领导力的重要途径/75
二、系统思维:通识教育打破思维里的墙/76
通识教育的方法:学习四种知识/77
通识教育的运用:洞察人性/78
通识教育的成效:精英辈出/81
三、分享力:培育内在的光与热/85
方法一:给婴幼儿足够的安全感/85
方法二:从小培养社会兴趣/88
方法三:以家风校风熏陶孩子/92
方法四:以孝顺养成付出的习惯/96
方法五:礼仪教育培养人际交往中的自控力/100
四、表达力:同理心与技巧并重/106
方法一:参加演讲课、写作与故事课/106
方法二:父母平等沟通而不是单方面说教/110
方法三:养成非暴力沟通的习惯/115
五、意志力:强烈的求生欲与自控力/119
方法一:自控意志的开源节流/119
方法二:勤俭养娃提升求生意志/125
六、自省力:明确准则与静心觉察/130
方法一:以身作则,改过自新/130
方法二:锻炼觉察力,提升自省力/132
Part 3 培养人工智能型创造家/137
一、人工智能型创造家:以智能技术替代脑力劳动/138
让机器看懂世界的女科学家李飞飞/138
正在开创未来的人工智能型创造家/143
今天需要“网感”,明天需要AIQ/146
相关理论:结构主义教育/147
从小培养AIQ的方法:少儿编程+智能玩具+智能教室/148
摘录:华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149
二、编程:技能教育+素质教育/152
编程是未来最实用的技能教育/153
编程是第一流的素质教育/156
三、千年中国史视角下的编程教育/158
中华文明融合西方文明:培养四大科学素质/158
方法一:训练工程思维/162
方法二:训练设计思维/166
方法三:训练计算思维/170
方法四:训练相关思维/173
四、万年人类史视角下的编程教育/179
信息社会的人类分化/179
1万年以来的人类大分化/181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184
人工智能是第一个能够自己思考的强大工具/186
新智人=人类智能+人工智能/188
摘要
     一、个体智能型创造家:旧要素的新组合 ◎天才科学家——特斯拉的传奇人生 世界各国的不少科学迷认为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天才科学家,他们把特斯拉称为“最接近于神的男人”。乔布斯之后最出名的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向来桀骜不驯,自视甚高,却将自己创建的电动车公司用“特斯拉”来命名,以此向这位伟大创造家致敬。有名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男主角——天才科学家谢尔顿,这个角色的性格塑造很多都来自特斯拉。 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精通八国语言,在音乐和诗歌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有1000多项专利发明,其中独自发明的有700多项。特斯拉的梦想是给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他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供世人免费使用,否则他会成为世界首富。 世界上第一个交流电水力发电站,是1895年特斯拉在尼亚加拉瀑布设计完成的。在当时这是一个比我们的三峡大坝还要震惊世界的建筑,它每天所生产的电力足以供应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总需求的四分之一,100多年过去了,这个发电站至今仍在使用。 人们如此评价特斯拉:“他开创了一个璀璨的电气时代。”因为他在电磁领域的贡献,磁场强度单位以他的名字“特斯拉”命名。 特斯拉的母亲,是一位具有超高智力的女性,她没上过学,却自主研究制造出多种非常实用的做家务的小工具,给年幼的特斯拉很大的启发。得益于这样的家庭教育,在所有杰出物理学家中,特斯拉的动手能力是不错的。而特斯拉成为富于仁爱之心的科学家,则是受作为东正教(基督教分支)牧师的父亲的影响。 1884年,28岁的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他带着前雇主查尔斯·巴切罗写给托马斯·爱迪生的推荐信:“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 特斯拉认真完成老板爱迪生交给他的各种发明工作,比如他独立负责了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同时他还取得了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据说特斯拉常年保持每天只睡不到4小时的习惯,有时候只有两小时,其余时问全都用在看书学习上。这样超常的旺盛精力,吓到了他的教授,教授写信给他父亲,让他禁止特斯拉再这样学习,以免猝死。 由于爱迪生没有给予特斯拉应得的奖励和尊重,特斯拉选择自立门户。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研发多项交流电机。 8年的奋斗之后,特斯拉在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示了交流电照明,战胜了爱迪生的直流电照明。因为直流电不利于长途传输,每隔1千米就要增设一座发电站,但交流电却可利用变压器变压而长途输电。1893年,在位于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览会开幕礼中,特斯拉用交流电同时点亮了90000盏灯泡,这个展示震惊了全场,因为这是直流电根本不能达到的。此后交流电被广泛采用,逐步取代了传统直流电的位置。 热爱发明创造的特斯拉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选择了继续前行。特斯拉发明的新设备可以将电流的频率和电压提升到一个靠前的水平。这个新设备很神奇,它可以放出l米多长的电弧,可以不用导线隔空点亮灯管。此外,人们还可以直接触碰它,任由几百万伏的高压电通过人体而不受到伤害。特斯拉称为“振荡变压器”,它带来了电力无线传输的曙光,被人们称为“特斯拉线圈”。 接下来特斯拉愈战愈勇,火力全开,同时进行共振、无线照明、无线输电、无线通信等方向的研究。 特斯拉曾9次人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他发现了x光,但没有深入研究其应用,最后是深入研究X光的伦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奖。他进行了无线电通信研究,但大洋彼岸的马可尼率先将无线电信号传递过了大西洋,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43年,美国优选法院承认特斯拉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因为兴趣广泛而与两个重大发现失之交臂的特斯拉,没有吃一堑长一智,而是继续在各领域漫游。比如,他61岁时,提出了用短波脉冲的反射波来侦测远方船只的想法,这启发了后来雷达的发明。特斯拉还被认为对机械技术、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物理和理论物理等各种领域有贡献。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