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春风已度玉门关

春风已度玉门关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觉罗康林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09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脱贫攻坚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开花结果,它们像雪莲,它们像石榴,它们像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它们像吐鲁番盆地的葡萄,坚韧、团结、美好、甜蜜,我希望能够用文字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而且将它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只有这样,我才觉得问心无愧。——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客观、立体、全面讲述新疆扶贫脱贫的故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尼勒克作为国家*县,因地制宜,向贫困农牧民发放扶贫牛扶贫羊的方式,建立长效“造血式”扶贫模式。至2019年,全县七千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同一片土地,不同时代,不同故事,一个夺走,一个送上。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
作者简介
觉罗康林:本名赵康林。锡伯族,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二期高研班学员,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写作与电影翻译,精通多种民族语言。长篇小说:《喀纳斯湖咒》(荣获第四届新疆“天山文艺奖”)、《霍列霍列:罗布泊秘境》。中短篇小说集:《霍列霍列:狼髀石》。短篇小说《巴图尔布库》被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l世纪年度小说选2014短篇小说卷中。电影译作:《哈利波特》(6、7)、《国家要案》等。作为一名长期深入田野的少数民族作家,觉罗康林文思不羁,笔法细腻、优美、谐趣。
目录
前言001
伊犁篇
第一章沧海苍天003
第二章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008
第三章冬日暖阳011
第四章幸福小区016
第五章山村巨变021
第六章察布查尔生态扶贫蓝图031
第七章断了翅膀的鹰042
第八章佟付和他的三个异族兄弟049
喀什篇
第一章总书记来过我们村061
第二章阿亚格曼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065
第三章阳光照耀库那巴扎村076
第四章水流走了石头还在114
第五章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120
第六章红旗飘飘124
第七章帕米尔高原的春天128
和田篇
第一章壮心不已141
第二章尼雅黑鸡助力脱贫攻坚145
第三章医院“皮山模式”助力脱贫攻坚151
后语154
摘要
     第一章 沧海苍天 民国九年,即1920年,距今刚好一个世纪,华北大饥荒,山东、河南、河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区的三百多个县遭受严重旱灾,农作物颗粒无收。据当时北洋政府内务府赈务处统计,受灾人口多达3000万,有50万人死于饥饿。由于当时北洋政府救灾不力,造成社会秩序大乱,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这一年,山东灾情严重。史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山东“有发现疫疠之处,死亡枕藉,逃生无所”。 就在灾情肆虐、饿殍遍野之时,北洋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又启战端。1920年7月,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军阀,与执政中央政权的皖系军阀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直皖战争,使山东、河北、河南等灾区又遭战祸。老百姓的生活陷入绝境。 彼时,山东济南府桃园村关帝庙来了五个年轻人,他们在关公雕像前跪成一排,每人手里端一碗水,以水为酒,举杯结义,对天盟誓。他们当中年龄优选的25岁,最小的只有15岁。 他们当中或许有人读过《三国演义》,或听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他们的结拜仪式虽然简单,但有模有样。 他们此举,是为结伴离乡,为一次生死未卜的远行。远行的目的地——遥远的新疆伊犁。 那个时候资讯很不发达,也没有相关资料,包括地图什么的,所有对新疆对伊犁的了解都是听说和猜想。 新疆伊犁,对那时候的济南府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个传说。 当时在济南府老百姓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在遥远的西天边上,有一个叫伊犁的地方,那里有两条河流,一条河流里都是黄金,一条河流里都是白银。 不管是不是因为饥荒、战乱所迫,还是受黄金白银诱惑,济南府桃园村这五个年轻人,决定与命运抗争。 关帝庙结义后的第三天,天不亮,五兄弟就出发了。他们身上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村子一路向西。 他们出山东、过河北、经山西、陕西,进入甘肃。他们所经之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情形悲惨之极,只能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到了甘肃境内,他们面临的是靠前恶劣的自然环境,满目寸草不生的荒凉戈壁,伴随他们的只有酷日、风沙,还有饥饿和绝望。 一路走来,他们吃的最饱的一餐,居然是在环境最恶劣的甘肃。那一天,他们路过一个小村庄,从一户人家买到一大筐土豆,价钱还不贵。当天下午他们就煮了满满一锅,都吃得饱饱的。打那以后,他们每天都能吃到两顿饭,一早一晚,不过只有土豆。连着两个多月,他们天天吃土豆,一直吃到新疆。他们五个都吃胖了,脸上身上都鼓鼓的,就是走路不得劲,全身乏力。后来才知道,那是虚胖,是浮肿。 庆幸的是,他们五个都完好无损地走到了新疆,走到了伊犁。 五兄弟中年龄最小的那个,离开济南府时才满15岁,他就是我姥爷。我姥爷到伊犁已经16岁了,他们在路上走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母亲告诉我,她爸爸,也就是我姥爷,到伊犁之后就再也不吃土豆了。一见土豆就反胃吐酸水。土旦吃伤了。 到了伊犁,他们发现,传说中的黄金河和白银河,压根儿就不存在,在济南府流传的那个故事,接近是瞎编的。 不管怎么样,这里没有饥荒和战乱,至少眼下是这样。 最初,他们落脚伊犁汉人街,在那儿打工、做些小买卖。当时伊犁汉人街上很多天津杨柳青人,开店办厂做什么的都有。五兄弟中的大哥,母亲叫他张伯伯,带着姥爷一起做小百货零售,从汉人街天津人那儿批发,再拿到周边县乡去卖。 过了几年,五个兄弟都各自找到自己的生计,也就各奔东西了。姥爷一个人去了尼勒克,在那儿开了一间杂货铺,以此为生。 那时候从伊宁到尼勒克赶马车都要走两天,路况很差,夏天还好些,冬天下了大雪,山路就封掉了,进不去也出不来。 后来,姥爷认识了姥姥,姥姥是当地一户锡伯族人家的独生女,两人结婚以后就有了母亲。 母亲出生那年是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 新疆解放那年,张伯伯一家就离开伊犁搬去乌鲁木齐住了。当然,这是后话。 母亲15岁那年,也就是1944年,尼勒克掀起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武装斗争。起因就是盛世才的“献马运动”。听母亲说,好像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儿,整个伊犁地区陷入战乱当中,到处喊打喊杀。尼勒克农牧民组成的游击队牵制了大批国民党军警,尼勒克自然也就成了战乱中心,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盗贼横行。母亲一家只得逃往相对安全的伊宁。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