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及其影响机理

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及其影响机理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杨文越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44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城市和社区三个研究尺度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机理进行实证研究。在国家尺度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30个省(直辖市)交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城市形态、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城市尺度上,以广州为例,构建社区出行低碳指数(CTLCI)模型,分析广州市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的空间格局与差异特征,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其影响因素与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同时,构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指数(MAG),对广州社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空间常系数回归模型和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在社区尺度上,基于广州市15个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碳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通过构建树模型、逻辑斯特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最后,考虑和控制居住自选择效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建成环境和态度偏好对四种类型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本书试图从多地理尺度揭示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指导未来的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研究区域与尺度
第四节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综述
第一节概念辨析与界定
第二节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交通出行碳排放研究进展
第三节国家交通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
第四节城市空间形态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
第五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
第六节小结
第三章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区域差异
第三节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
第四节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四章广州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广州社区出行低碳指数空间格局与差异
第三节广州社区出行低碳指数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
第四节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五章广州城市公共中心与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空间特征模拟
第一节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CELAGPCPSS)的设计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三节基于CELAGPCPSS的广州城市公共中心选址与小汽车出行碳排放
第四节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六章广州市社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广州社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特征
第三节广州社区出行方式可达性差异影响因素
第四节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七章社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碳排放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与差异
第三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与差异
第八章社区居民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
第一节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经济和建成环境对出行高碳排放居民的交互作用——基于树分类模型
第三节出行高碳排放居民的影响因素——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第四节建成环境与态度偏好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元回归模型
第五节小结
第九章居住自选择视角下的居民出行碳排放影响机理
第一节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通勤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第三节社交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第四节休闲娱乐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第五节日常购物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第六节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不足与展望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