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文学史(修订版) 第3卷

德国文学史(修订版) 第3卷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任卫东,刘慧儒,范大灿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38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日耳曼学研究的扛鼎之作,全书共分五卷出版。本卷包括浪漫文学,介于古典文学与浪漫文学之间的作家,比德迈耶文学,政治化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德国文坛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我们认为,古典文学是启蒙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把启蒙精神推向很好,达到了完美程度,它是启蒙文学的顶点,同时也是启蒙文学的终点,它属于18世纪,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了第二卷。与古典文学不同,浪漫文学虽然也与启蒙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沿着启蒙文学的道路前进,而是另辟蹊径。它要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基础上发展德意志文学,要将德意志文学扎根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土壤中。因此,浪漫文学不是启蒙文学的继续,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属于19世纪。19世纪的德国与18世纪的德国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震荡和剧变,后者是平静和停滞。拿破仑的入侵激发了德国人的爱国热情,德国人维护民族尊严的情绪空前高涨;受法国影响要求民主自由的革命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使人们更关心眼前的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家们追求的目标不再是把德意志建成一个文化民族,而是要建立民族文化;他们不再热衷于对人性,精神,理念等形而上的追求,而是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不论是比德迈耶文学对个人和家庭的关注,还是青年德意志要求社会变革的激情,抑或现实主义对市民生活的反映,它们尽管出发点不同,目标和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让社会现实和具体生活占据文学的主导地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浪漫文学(1798-1830)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背景
(一)拿破仑与德国
(二)复辟阶段
(三)文化民族
(四)从文化民族到民族文化
二浪漫文学的时代思想背景
(一)哲学
(二)历史
(三)国家
(四)自然
(五)神话与宗教
三浪漫文学的历史关联
(一)“浪漫”的概念
(二)浪漫文学与启蒙运动
(三)浪漫文学与古典文学
(四)浪漫文学接受史
第二节浪漫文学作家和作品
第三节浪漫文学时期的其他作家
第二章介于古典文学与浪漫文学之间的作家)(1793-181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荷尔德林
第三节克莱斯特
第四节让·保尔
第三章从1815年到1848年的文学
第四章现实主义(1850-1890)
附录
主要作家作品中外文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