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全2册)

欧丽娟品读古诗词(全2册)

  • 字数: 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欧丽娟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13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余光中、蒙曼、方文山一致推荐的台大人气名师欧丽娟献给大家的经典人文可 2,一本书收获人生推荐诗词修养 3,封面折页设计,裸脊装帧,呈现中国文学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扶桑国”?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窈窕淑女”,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自2012年在台大开放式课程陆续开设《红楼梦》《中国文学史》以来,广受海内外华人欢迎,让读者重新认识古典文学的精髓。2015年荣获全球开放教育联盟“杰出开放教育奖”(The Open Education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教学者奖”(Education Award)。著有《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唐诗选注》《历代诗选注》《诗论红楼梦》《红楼梦人物立体论》《大观红楼》等。
目录
第一章神话
第一节诗歌为什么要从神话讲起
第二节创世神话
第三节自然神话
第四节变形神话
第五节其他神话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历与分类
第二节《诗经》的形式风格
第三节《诗经》中的美人
第四节《诗经》中的相思(一)
第五节《诗经》中的相思(二)
第六节《诗经》中的恋爱与道德
第七节《诗经》中的婚姻与爱情
第八节《诗经》中的婚姻与道德
第九节《诗经》中的离别
第三章《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诞生
第二节屈原和《离骚》
第三节屈原之死和《渔父》
第四节《招魂》
第五节宋玉《九辩》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李延年《李夫人歌》:倾城倾国的美人颂歌
第二节《薤露》《蒿里》:生死的感慨
第三节《上邪》:爱到世界末日
第四节《有所思》:决绝的告别
第五节《羽林郎》:婚姻的坚贞
第六节《咏史》:刚强女性的颂歌
第七节《古诗十九首》(一):死生新故
第八节《古诗十九首》(二):远距离别
第五章六朝文学
第一节曹操《短歌行》:霸王诗人
第二节潘岳《悼亡诗》:复杂深情的感伤诗人
第三节顾恺之《神情诗》:四季的讴歌
第四节陶渊明(一):田园诗中的田园生活
第五节陶渊明(二):挣扎的智慧
第六节谢灵运:宏伟而寂寞的山水
第七节鲍照:边缘者的悲愤
第八节谢跳:精致的自然
第九节吴歌、西曲:谐音双关的爱情表达
第六章隋唐诗歌
第一节隋炀帝《诗》:寂寞狂乱的灵魂
第二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永恒的叩问
第三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孤独的坚强
第四节王梵志《诗偈》:冷眼旁观的警钟
第五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第六节王维(一):深水静流的深情
第七节王维(二):发现桃花源
第八节李白(一):永恒的哀愁
第九节李白(二):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桃花源
第十节杜甫(一):齐物的胸怀
第十一节杜甫(二):面对困境的良方
第十二节杜甫(三):生活小确幸
第十三节杜甫(四):天鹅的挽歌
第十四节杜甫(五):学习、成长的态度
第十五节王昌龄《闺怨》:一个女性的成长
第十六节自居易《放言五首》之三:观人术的秘诀
第十七节元稹《遣悲怀三首》:悼亡诗的巅峰
第十八节李贺《苏小小墓》:鬼仙的悲歌
第十九节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不可自拔的情痴
第二十节杜牧《题乌江亭》:包羞忍耻的大丈夫
第二十一节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暴政与德政的辩证
第七章宋诗
第一节苏轼:豪放的智慧
第二节程颢《秋日偶成》:理学家的从容自在
第三节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求知的快乐
第四节朱淑真《自责》:最早的女性主义者
摘要
     第一节 诗歌为什么要从神话讲起 我想从神话开始进入诗歌。你一定很好奇,我们明明是在讲诗歌,为什么要从神话开始谈起? 神话与诗歌的关系 从一般的理解来说,神话并不属于诗歌的范畴,而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叙事文学。但是神话和诗歌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神话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最早的创作,虽然当时还没有发明文字,只是在口头上传播,口耳相传之下,流传到了后世,才被文字记录下来,但从内容来说,其中还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原始的历史或传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感受,属于整个社会的精神产物,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民族记忆,也隐含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这个意义来说,神话都应该是文学史的开端,我们必须涉猎一下。 第二,从本质上来说,神话也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态,因为神话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和诗很接近,二者都充满了想象力,让人离开现实世界开展宇宙的翱翔。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曾经引用一位同行的话说:一涉及神话,“我们首先得到的印象就是它与诗歌的近亲关系……‘神话创作者的心灵是原型;而诗人的心灵……在本质上仍然是神话时代的心灵。’” 因此,神话思维也可以称作诗性思维,以浓缩的、触发的、跳跃式的、象征性的方式感应这个世界,带有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力。 民国初年,有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了一本古典研究的书,书名就叫作《神话与诗》。他把研究中国神话与中国诗歌的文章收在一起,因为他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就如同研究诗一样,都是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灵史”。这也间接说明了“神话”与“诗歌”的密切关系,甚至被当作同一个主题。 神话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因为神话飞跃的想象力,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时空,表面上看起来那个超现实的世界似乎天马行空,突发奇想,却又有着某种特殊的内在思路。神话虽然看起来不合乎现实的逻辑,但其实一点也不荒诞。经常会有一些人说,神话都是胡编乱造的,读起来一点用都没有,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到神话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中的象征寓意。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庄子》里面有一位中央之帝“浑沌”。《山海经·西山经》对浑沌的描写是: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hóng)也。 在天山汤谷这个地方,有一只神鸟,浑身火红,有六只脚、四张翅膀,它懂得歌舞,叫作“浑敦”,也就是“浑沌”,最主要的特征是“无面目”,没有脸孔五官。到了《庄子》这本书里,保留“无面目”的这一个特征再加以变化运用,进一步改装成寓言,也就是寄托着教训或道理的故事,于是形成了“七孔凿而浑沌死”的寓言。在《应帝王》这一篇中说: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