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捷达·记忆 百名汽车人口述捷达往事录(1991-2012)

捷达·记忆 百名汽车人口述捷达往事录(1991-2012)

  • 字数: 1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汽车有文化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6077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捷达曾作为一个符号、一种情结定格在几代人心中。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市场上的“常青树”,是因为捷达品牌的领导者们没有犯一些曾经成功品牌的共同错误,那就是认为“整个世界讲的只是一个故事”。其实,捷达不缺乏故事,尤其不缺乏有故事的故事。什么是捷达品牌有故事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要义是什么?这些故事来自何处,又要去往何方?
作者简介
汽车有文化,中国最早的汽车自媒体,有文汽车传播机构旗下平台,擅长于汽车的跨界传播,深度挖掘汽车产业与财经、文化、旅行、艺术等产业的融合与对话。 汽车有文化荣获2014年搜狐旅游汽车联盟拥有贡献自媒体;2017新浪汽车&新浪微博“年度专业创作者”;2018年一点资讯“拥有传播力一号红人”。阅读量长期位居各大榜单前茅,其在一点资讯影响力排行榜上长期位居TOP3。 汽车有文化出品人是第22届、第24届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2009、2011);是汽车文化之旅系列图书出版人(2014—2017)。其专栏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涌动的汽车梦
第一章中国汽车的寻梦轨迹003
第一辆进口车003
艰难的造车005
一汽登场009
第二章从德国到中国012
汽车是奢侈品013
哈恩现身大众016
“轿车可以合资”020
耿昭杰:“我国轿车工业的春天来到了!”022
大众的机会026
轿车梦启幕031
第二部分一汽-大众时间
第三章为中国汽车未来而谈判037
大众的判断037
“戏剧性”交易042
差距悬殊的谈判044
餐巾纸上的承诺048
第四章生产线大拆迁051
“你们将拆回一堆废铁”051
拆迁“筑梦”057
第五章逐梦之路061
合资时代062
“部门太少了,能管得起来吗”066
理念的摩擦069
“设计费”纠纷073
找总书记要钱075
第六章许可证“生下”捷达080
第一辆捷达CKD下线081
高尔夫A3改为捷达A3084
第三部分捷达引领汽车生活
第七章汽车国产梦090
捷达“长征”091
国产化“野蛮生长”092
捷达“心脏”097
捷达并不“捷达”的国产化099
第八章私人购车时代102
“捷达家族”103
“中国人的轿车梦”105
从华西村的订单开始107
柴油捷达109
百万个“汽车梦”家庭110
第四部分车轮上的营销
第九章“红色旋风”116
“逢城必有街,有街必有捷达车”117
“一箱油穿越千里无人区”121
“一匹披着羊皮的狼”124
发酵的事件营销126
“公路王”127
赛车战场129
“常胜将军”133
第十章营销的一汽-大众模式139
如何发现经销商140
“轿车品牌营销”发轫144
“市场导向”是一场观念革命145
商战风云:品牌保卫战149
营销方阵154
第五部分“捷达时代”
第十一章“老虎来了”168
捷达现象168
延续梦想传奇172
第十二章轿车梦的“热力量”177
捷达“中国梦”的战略眼光177
一汽-大众企业文化“奇迹”180
第十三章“传奇”拥抱“未来”184
缩影车轮上的“中国梦”185
捷达车主——梦想开拓者188
奥运“传奇”195
“GOWEST”197
第六部分捷达人
第十四章捷达亲历者群像204
林敢为:一汽-大众拓荒者204
陆林奎:一汽-大众扭转乾坤者210
秦焕明:捷达遭遇冷冬的护卫者219
胡咏:怀揣营销梦想的改革者222
安铁成:一汽-大众未来的勾勒者227
附录234
附录A:捷达在华车型变迁234
附录B:捷达中国简史237
附录C:捷达的全球之旅244
摘要
     第一章 中国汽车的寻梦轨迹 120多年前,当汽车第一次成为商品,这个商品的创造者和销售者们恐怕没有想到。一个汽车风靡的时代会被他们拉开序幕。 虽然此后的近30年中.汽车只是贵族生活的附属品,但是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美国人在20世纪初开始了汽车流水线生产,汽车真正在开创着它的时代。 第一辆进口车 1901年,这是中国汽车史值得关注的一年。这年,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牌汽车经香港运到了上海。而在15年前,装有内燃机的现代汽车才刚在公路上驰骋。 中国人优选看到的这两辆汽车,都是黑色木制车身,一辆是折叠式软篷车顶,一辆是凉篷式车顶。车上有两排座位,前排为驾驶席,后排为乘客席。木制车轮辐条,实心轮胎,还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1902年1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向李恩时的汽车颁发I临时牌照,准许上街行驶,次年发正式牌照。同时,每月缴税金两银元。 中国真正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是慈禧的座驾。1902年,袁世凯从德国杜尔依汽车公司进口了一辆汽车送给慈禧。这辆车约于1896年生产,是一辆黑色木质车厢、黄色木质车轮与辐条、铜质车灯、实心轮胎、两轴四轮的敞开式古典汽车。从外观上看,与其说它是一辆汽车,倒不如说更像四轮马车。在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前排驾驶席只能乘坐一人,后排乘客席可以乘坐两人。在车厢的上方撑有一顶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车篷,车篷的四周围缀有黄色的丝穗。至于“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则被巧妙地装置在了乘客席座位的下面。经专家考证:这辆汽车拥有一台横置式气缸、1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发动机旁的齿轮变速器将动力传递给后轴,优选速度为19千米/时。前悬架是一横置钢板弹簧,后悬架是两个普通钢板弹簧。车厢两侧的翼子板由三合板制成。从外形上看,这辆汽车虽与现代汽车相差很远,但其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与今日汽车非常接近。 当时的大臣知晓此事后感到非常震惊,他们视汽车为“邪物”,怕慈禧坐后“中邪”。但是,慈禧在兴奋之余还是亲自乘坐汽车去颐和园游览。当汽车驶出紫禁城后,她突然感觉事有不妙,马车夫孙富龄成了驾驶员坐在前面,而自己有点尾随他而来的感觉。据说,慈禧对车夫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行为颇为不爽,于是她责令孙富龄跪着开车。 然而,跪在方向盘前的孙富龄险些酿成交通事故。受到惊吓的慈禧对汽车失去了兴趣,这辆车就被弃置一旁。后来作为皇宫遗物在紫禁城闲置起来。据说,慈禧乘坐的第一辆汽车比现在10辆奔驰车还要贵。 公路的兴建为汽车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自1907年后,中国少数沿海城市陆续出现汽车客运和汽车货运。191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督导公路建设,拨款地方修路,鼓励民办汽车运输,将公路列为政府要务之一。1917年,当时中国第一条汽车运输线路张家口一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公路通车。到1927年,全国公路总长已达29170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由1912年的294辆增长到18677辆,但全部都是进口汽车。1934年,国民政府成立公路委员会,统一路政,开展省际联运。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段时期的中国汽车运输业日趋繁荣,每年平均进口汽车5500辆,全国公路总长延伸到117296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8917辆,出现了一批官办的和民营的出租汽车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