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

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吴晓波频道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50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过去,我们通常只以财富来定义一个阶层,现在我们发现,人群中正崛起一股新的力量,他们除了家庭收入可观,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更现代、更新潮——2016年,吴晓波频道率先提出“新中产”概念。经过吴晓波频道多年调研,新中产的画像逐渐丰满,他们具备现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征:个人权利意识、理性化生活观念,以及全球视野和本土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来自高等教育、职业工作、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合作经历、家庭资产与收入的富足。本书将从消费、财富、职业、家庭和社会关系、价值观、产业、未来商业7个方面,解析新中产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当下职场白领及精英人群的发现和洞察,帮助新中产人群更好地自我定位、规划未来,同时帮助企业借助新中产崛起的东风,在市场中占尽先机。
作者简介
总策划/吴晓波 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吴晓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他还是每年“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评委会主席(2015至今)。 吴晓波创作出版的《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作品均跻身畅销书行列,他的作品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创作团队/吴晓波频道 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泛财经、泛商业”领域,是由微信公众号矩阵、视频媒体矩阵、强势KOL资源、高端社群组成的融媒体平台。目前已聚合8000万+新中产用户,形成了“图文+音频+视频+会员体系+线下活动”全渠道覆盖的内容链。
目录
01 谁是新中产:悬浮中行进的一代
中国新中产的崛起之路
谁是新中产
从价值观、经济、职业和教育来定义
从消费、财富、职业、家庭和社交来定义
新中产的自定义
新中产的50条主要特征
消费
财富
职业
家庭和社交
02 消费篇:全方位消费升级和本土认同崛起
消费升级or消费降级
3次消费升级:满足自我需求的升级
消费构成:必需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美好型消费
消费类别: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花钱
消费结构升级:买没有买过的东西,买更好的东西
知识付费:收割“60后”至“90后”的新中产
健康经济:医疗服务是优选支出项
宠物经济:把宠物作为家庭的重要一员
消费观念升级:理性消费成主流,新审美崛起
消费信心:新中产消费信心保持着强劲的水平
理性消费:消费升级,其实都是在购买品质和时间
感性精神内核:精致生活消费的审美化倾向
消费方式:微信和支付宝,把“60后”接人新消费
新国货崛起:本土创新+核心技术+品牌重塑,告别“崇洋媚外”
市场增量:本土品牌挤占外资品牌份额
国货之光:中国品牌的量价齐超开始出现
品牌国别观:相比品牌国别,更在意产品品质
03 财富篇:听得到财富存量时代的脚步声
财富观:爱钱,但钱只是工具而非目标
财富概况:56%是房产,负债率低,投资意识强
资产情况:新中产家庭净资产中位数为371万元
家庭负债:平均负债率18.4%
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支配结构
财务信心:整体收入增速下降,马太效应明显
投资行为风格:自称“不懂理财”,但投资结构合理
投资决策和理财能力
资产配置:三、四线城市有更高的股权配置
房产投资: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购买
股票投资:2/3的人购买了股票
基金投资:偏股型基金成优选
家庭保障:1/4会为家庭所有成员买保险
04 职业篇:新中产,一种新身份的城市化扩散
职业观:努力工作是其识,晋升、薪酬回报满意度不高
职业满意度:对同事关系最满意,对晋升慢最不满
激辩“996”:是过程,不是目的
职业竞争力与规划:重视领导力,希望职业转型
职业焦虑: “欲求不满”的加薪和晋升
职业结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业选择
行业分布:IT/互联网是分布最多的行业/12l
岗位级别:中层管理者居多
职业选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选择
就业城市:集中于一线城市
新中产的出现过程=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职业新趋势:想做多元、兴趣主义的斜杠青年
“斜杠”人生:做程序员里最会写小说的
小众新兴职业:新中产崛起的外溢作用
创业即生活:自我实现大于成就事业
05 家庭与社会关系篇:变化中的双层社会关系结构
婚恋观:对未婚者而言,婚姻是可选项
恋爱观:可以同居,但不能未婚生育
择偶观:要找到那个对的人
相亲观:不打算轻易将就
结婚观:“闪婚”和“裸婚”都0K
家庭观:既要培养下一代,也要教会上一代新生活
家庭结构:小家庭化
子女:以科学方式培养下一代/16l
父母:教父母“新生活方式”
宠物:一个新的家庭成员
社会关系:半熟人关系的量优选
熟人圈层:中学同学质量优选
半熟人圈层:轻社交和弱关系越来越重要
06 价值观篇: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现代性
个人的现代化:独立、理性
“现代人”与“传统人”
新中产的梦想:成为自己的英雄
“高”而不“冷”:泛文化与泛审美的回归
不安全感、不公平感和焦虑感
安全感:“90后”新中产比“80后”更有安全感
公平感:除了教育,其他不公平感较强
焦虑感:5年提升一个社会层级的烦恼
新中产价值观漫谈
对社会流动性的看法:崇尚自我奋斗
对利己主义的看法:利己才能利他/20l
对逃离北上广深的看法:能者居之
对“鄙视链”的看法:一种不成熟的炫耀
对奢侈品的看法:追求美好生活vs炫耀式消费
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看法:艰苦,谨慎/苦逼/互联网原住民
07 产业篇:围绕在新中产周围的机会
左侧升级:研发和设计要价格脱敏
新行业:技术创新带来新市场
成熟行业:核心技术研发和面向本土的快速迭代
右侧升级:从新品牌和新渠道走出价格竞争
新品牌模式:圈层、小众和本土审美
新渠道:私域流量、直播电商和垂直生态
08 未来商业篇:抓住3.5亿新中产,等于抓住大未来
新中产时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新中产人群画像
未来81%的消费由新中产贡献
重塑价值链:品牌、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知情链下的供应链:与消费者相关的一切都该被感知
技术化体验:新基建下,让新中产实现“所见即所得”
品牌年轻化:俘获新中产用户的五大入口
满足感:从功能式消费到体验式消费
摘要
     中国新中产的崛起之路 2019年2月19日,吴晓波频道发布了一份长达114页的《2019新中产白皮书》,这份白皮书从多个维度定义和解读了中国新中产群体。事实上,吴晓波频道对新中产群体的观察和研究已经持续了5个年头。 “新中产”这一概念诞生于2015年,关于它的故事要从一只马桶盖说起。 2015年1月25日,吴晓波发表了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晓波在文中写道: 很多人买了吹风机,据说采用了纳米水离子技术,有女生当场做吹头发试验,“吹过的半边头发果然蓬松顺滑,与往常不一样”; 很多人买了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切肉切菜那叫一个爽,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气,轻松就可以把东西切得整整齐齐了”; 很多人买了保温杯,不锈钢真空双层保温,杯胆超镜面电解加工,不容易附着污垢,杯盖有安全锁扣,使密封效果更佳,这家企业做保温杯快有100年的历史了; 很多人买了电动牙刷,近期新的一款采用了LED超声波技术,重量比德国的品牌轻一半,刷毛更柔顺,适合亚洲人口腔使用…… 最让我吃惊的是,居然还有3个人买回了5只马桶盖。 这款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售价在人民币2000元左右,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能解决的优选“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日本马桶盖的热销引发了吴晓波的好奇,回国后,他带领团队继续研究马桶盖的销售情况,发现松下、惠达和海尔等公司的智能马桶盖销量在2015年分别增长了300%~500%。智能马桶盖的销量为何如此惊人?是谁在为这些价格不低的智能马桶盖埋单?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有别于传统中产阶级的高消费群体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具备较高的经济水平和高消费能力,但很难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广告打动,他们是“理性消费观”的坚定拥护者;他们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更愿意为新技术和新体验埋单,是典型的“性能偏好者”。 吴晓波频道将这个新兴的高消费群体称为“新中产”,“新中产”的概念就此诞生了。巧合的是,“新中产”概念提出之际,恰逢中国传统产业艰难转型、寻找出路的当口,新中产的消费观和消费偏好,给中国企业家们提了一个醒:这是一条出路。 自此,吴晓波频道团队开始研究新中产人群,从消费升级切人,不断从财富、职场、家庭、价值观等维度描绘丰富细腻的新中产画像(见图1—1)。 5年的时间里,吴晓波频道看到并记录着新中产在职场、财富、家庭等方面的变迁——他们所经历的2015年的股灾、2016年的“逃离北上广”、2017年的保温杯与中年危机、2018年的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爆雷”…… 2016年,吴晓波频道邀请两万人参与线上调研,根据调研归纳出了新中产人群的特征,并将新中产特征可视化,首次清晰地描绘出了新中产人群画像。 这一研究结果让许多传统企业找到了新的方向:与其求助于外,到陌生的战场上乱碰运气,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业里咬碎牙根,力求技术上的锐度创新,由量的扩展转为质的突围,赢得新中产群体的青睐。 2017年,十余万新中产参与了吴晓波频道发起的线上调研,为新中产研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数据。同时,吴晓波频道团队在北、上、深三地深度访谈了100位新中产,深人挖掘新中产群体背后的故事。 同年12月,吴晓波频道正式发布了第一份对新中产人群的全景式深入调查——《2017新中产白皮书》。这本白皮书从消费、职场、投资等方面描绘了新中产群体的全貌。 随着吴晓波频道对新中产群体的深入研究,其他研究机构和媒体也开始关注新中产、研究新中产。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联合优衣库开展了“中国城市新中产品质生活方式与消费趋势”调查,并出具了《2017中国城市新中产品质生活报告》,对中国新中产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进行了探讨。 ……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