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派源流/海派文化地图

海派源流/海派文化地图

  • 字数: 14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188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跟随作者笔下的名人故居、城厢楼阁、民国倩影、绅士品格……遍寻上海之根,看尽前世今生。 2. 既是一份简绘版地图,又是一部读懂上海的说明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派文化地图”之一,本书主要是写虹口地区的海派文化,上海是座海,虹口是条河。这条河,渊远流长,积淀深厚。据考,虹口沉淀于唐朝时期,是一片沙滩,其后渐渐成形,乃至“洪口涛声,奔流入海”。本书是“海派文化地图”系列丛书的虹口分卷,收有36篇文章,作者立足“导读”,分别从历史、文化、经济、商业等角度,描述虹口海派文化的成因和发展,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色彩,对于了解、熟悉虹口,不无裨益。海派文化,内涵丰富,作为“海派文化地图”的一脉,本书亦可作为一个“入口”,为读者助读上海这座“文化大码头”的精要和内在。
目录
虹口原本叫“洪口”
看不够的虹口水系
火车、电车、人力车……一路走来
虹口租界的由来和演变
虹口港上最后的渔户
都市中的千年古镇
五神共奉下海庙
老船墺与老码头
烟雨沧桑塘沽路
别了,虹镇老街
百年邮政浓缩进了博物馆
城市的“眼睛”
虹口石库门,广式的
甜爱路,上海最浪漫的马路
提篮桥监狱拾忆
景灵堂,前尘往事看烟云
林文月上学的两条路径
反战回响与红色印痕
多伦路,百年经典交响曲
鲁迅公园,历史文脉与英伦风格交融
海上名园扆虹园
左联的不朽印迹
沈尹默故居,小街深处翰墨香
宋氏家庭与宋氏老宅
虹口影院,上海影院的半壁江山
虹口足球场,追寻“最时髦”的体育文化
永远的上海方舟
海上出版业的结界
最老的菜场
“宁波帮”与“广州风”
酒的世界 世界的酒
新亚大酒店,一个有故事的酒店
司麦脱,始于亭子间工场
走进外滩最老的饭店
百老汇路,上海最早的五金街
老工业厂房的“创意+”
星汉灿烂北外滩
后记
摘要
     虹口原本叫“洪口” 虹口地名的由来,与一条河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唐朝时,虹口为一片褐黄色沙滩,滩外万顷,渔帆点点。宋元两朝,直至明初,沙滩逐渐延伸,版图扩大,海岸线外移。这块地域,多河道港汊,大小河流50余条。水网如织,桥梁纵横,舟楫往来,波光激滟,一派江南水乡旖旎风光。 明永乐年间,因吴淞江(今苏州河)淤塞,上海县人叶宗行以诸生身份,上书在江南治水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提出“通江(吴淞江)于浦(浦江)”,从开浚县东北的范家浜着手,接通黄浦,汇并经疏浚改道后的吴淞江.以增强水势,冲泻入海。史称“江浦合流”。如此,原流入吴淞江的俞泾浦(当时称芦泾浦)和沙泾港两水,在今嘉兴路桥,与在今虹口区南部的沙洪港三水汇聚后,从沙洪港沿今大名路向南流入黄浦(称黄浦为“江”始于清朝)。而沙洪港流入黄浦的河口,被称为“洪口”。洪口涛声,激起黄浦浪涛,奔流入海不回头。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开始以偏概全,改口把“沙洪”叫作“洪口”,渐渐传开,约定俗成,人们将这条河流及其两岸区域改称“洪口”。 清朝初期,“洪口”改称“虹口”,起因是顺治年间,郑成功两次从福建出发,北伐南京。第一次,率400艘战船,因遇台风折回:第二次,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率战舰3000艘,兵马17万,打着“反清复明”旗号,“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一路势如破竹,拿下定海、瓜州、镇江,登岸包围了南京城。北京震撼,顺治帝惊恐之际,想逃回东北老家,被其母孝庄皇太后呵斥,方止。可惜郑军娴熟水战,疏于陆战,加上清军的红衣(红夷)大炮发挥威力.郑军功败垂成,撤退而回。 此役之后,由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洪”字为清廷所忌讳,上海县官方文书将“洪口”改为“虹口”。栖息于河流两岸的乡民,也认为“虹口”优于“洪口”,更讨口彩。农耕社会,对洪水滔天、洪水泛滥、洪水猛兽等,视为大忌:而雨后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美轮美奂,孰不爱之?故此举与民意契合。 上海开埠前,虹口地区就有虹口镇、虹镇等集市。嘉庆年间,《上海县志》已有虹口镇之名,位置在今里虹桥东侧一带。虹口港碧水涟涟的两岸,散布着渔村。渔民在芦苇苍苍垂柳成荫的岸边,泊舟晒网,腌制鱼干:渔村外为乡村,农夫在禾苗青青水渠环绕的田畴,挥锄除草,均匀施肥。虹口港两岸,渔舟唱晚,稻花飘香。 开埠后,境内以虬(旧)江为界,南属上海县,北属宝山县。19世纪中叶,美国传教士文惠廉致书上海道台,要求将境南,苏州河黄浦江北岸的塘沽路、大名路一带划为美侨居留地,逐渐在虹口港两岸发展,如九龙路上的发电厂、驳岸建设等。后美租界和英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范围为今虹口区南部(包括现嘉兴街道),北部仍分属上海、宝山两县。抗日战争期间,虹口沦陷于日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建区时,以虹口港之名,取名为“虹口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四川路区和提篮桥区先后并入虹口区:1984年,宝山县江湾镇和大柏树一带划归虹口区,形成现境。 说罢了虹口地名从沙洪——洪口——虹口的演变的来龙去脉,是不是可以这样讲,现长1800米、宽20米、深2.5米,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的虹口港,是哺育虹口区的母亲河。 (王坚忍)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