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传记系列 杜甫传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传记系列 杜甫传

  • 字数: 4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孙微,张学芬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434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心系苍生。鲁迅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诗品如人品,杜甫不愧为一代“诗圣“。2.比其他版本的《杜甫传》更全面。该书全面记录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将诗人与诗、社会、时代相糅合,一本书能读懂唐诗、读懂诗人、读懂唐朝。3.比其他版本的《杜甫传》更通俗。该书语言深入浅出,文笔优美流畅,将学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的生动可读完美结合,兼具通俗性和趣味性。4.每章的最后,作者都用四言韵语的赞体对杜甫的生平事迹加以深情咏叹。这是一个独到之处。5.作者在充分吸收学界近期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甫生平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修正了此前的一些错误认识。这是又一个独到之处。6.该书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读来令人感动、感慨、感伤。7.杜甫的人生经历, 比他的诗还要催人泪下。如果你没有读过杜甫的诗, 不了解他的一生, 你不会明白,家国情怀对杜甫来说有多重,民族命运对杜甫来说有多重。
内容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有名的大诗人。杜甫在人格境界和诗歌造诣两方面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程度,被誉为“诗圣”。杜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被誉为“诗史”。现存杜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再现了杜甫坎坷流离的一生。从中不难看出,杜甫倔傲的性格造成其仕途的不顺,加之当时战乱,民不聊生,使其长期处于颠沛状态,这或许也是成就杜甫伟大诗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记录杜甫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通俗传记,而且作者还在充分吸收学界近期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甫生平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孙微,男,1971年生,河北唐山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出版专著《清代杜诗学史》《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杜诗学研究论稿》《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等,参编著作有《杜甫全集校注》《杜集叙录》《杜甫大辞典》《杜诗学史》《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80馀篇。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出身
父系——文武传家的骄傲传统
母系——血腥的隐秘与不咏海棠
出生传说:葱市中的富贵迷失
说说先天元年
童年的记忆碎片

第二章 裘马清狂的快意漫游
郇瑕之游
漫游吴越
漫游齐赵
漫游梁宋
再游齐赵

第三章 旅食京华春
“野无遗贤”——中国考试目前的奇闻
投赠干谒之路
献《三大礼赋》与入仕
晚婚原因
穷年忧黎元

第四章 天柱折:安史之乱初期的行踪
避地羌村
陷贼长安
潜达凤翔

第五章 疏救房琯
疏救房琯与三司推问
墨制放还
贬谪前夕

第六章 近侍归京邑: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华州任上
洛阳省亲
“三吏”“三别”
弃官原因

东柯谷与西枝村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心折此淹留:秦州的遣兴与反思

第八章 辛苦赴蜀门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从秦州到同谷
同谷悲歌
一次远道而来的精神救赎:访吴郁江上宅
入蜀图经:从同谷到成都

第九章 卜居成都草堂
暂止栖乌:营建浣花溪草堂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奉济驿之别

第十章 梓阆游踪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阆州足迹
重归草堂
离蜀原因

第十一章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
天地一沙鸥:从成都到云安
形胜有余风土恶:夔州生活的整体感受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国平居有所思

第十二章 漂泊湖湘岁月
由江陵到岳阳
南征衡岳
臧玠之乱与耒阳阻水
涕尽湘江岸

第十三章 杜甫死因及丧葬之谜
死因之谜
魂归何处

第十四章 千秋万岁名
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父系——文武传家的骄傲传统 杜甫的父系一支,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名人物。晋代的杜预是杜甫的十三世祖,由于其名气大,因此大部分杜氏族谱都从杜预算起,将他列为第一代。为清晰起见,特绘制下表来说明: 杜预(222-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人,西晋有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因富于军事谋略,人称“杜武库”。在灭东吴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杜预立下了很好功勋,被封为当阳侯。杜甫对远祖杜预非常景仰,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从齐赵归洛阳,筑室于洛阳之东的首阳山下,在寒食日祭祀了杜预,并写了一篇祭文——《祭远祖当阳君文》,在祭文中他表明自己“不敢忘本,不敢违仁”,力争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光耀杜氏门庭。后来杜甫次子出生,起名字叫作“宗武”,就是要继承远祖杜预赫赫武功的意思。杜甫的长子名叫“宗文”,意思是继承家族中的文学传统。这个文学传统,主要是指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审言是初唐有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官至膳部员外郎。他为人高傲自负,目空一切,经常贬低、挖苦他人。当时苏味道与杜审言同列于“文章四友”之中,二人又是同事,但是杜审言却瞧不起苏味道,有一次他读了苏味道的一篇文章之后便对人说:“苏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原因,杜审言说:“看他那文章写得实在差劲,我就狠狠地在上面写了几句批评他的话,要是他看到我的批语,当即就得羞愧而死!”有人觉得杜审言这么说有点过分了,就替苏味道争辩道:“苏味道和您齐名,还写出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那样的名句,怎么会像您说的那么差劲呢?”杜审言反驳道:“他怎能和我相比?我的诗文可以让屈原、宋玉当奴仆,我的书法就是王羲之看了也得甘拜下风!”一开始人们对杜审言的大言不惭感到瞠目结舌,慢慢地也就见怪不怪了。杜审言直到临死前仍狂傲不已,在他病重垂危的时候,大诗人宋之问、武平一等人到病床前慰问他,他说:“我现在为造物小儿所苦,看来活不长了。我活着的时候压了你们那么久,我死了你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只是遗憾看不见能够接替我的人呀!”其自高自大的个性,可谓至死不变。杜审言虽然爱说大话,但是在“文章四友”中,其诗歌成就确实超出侪辈。杜甫曾经骄傲地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可见他对祖父的诗歌极为推崇。 除了文学和武功的骄傲传统,在杜氏家族的血管里,还流着侠烈不羁的热血,杜甫的七世祖杜叔毗就是这样的侠义人物。杜叔毗,字子弼,他“早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慷慨有志节。励精好学,尤善《左氏春秋》”,后来在梁朝做了宜丰侯萧修府中的直兵参军。大统十七年(551年),周太祖令大将达奚武攻打汉川。第二年,达奚武率大军把萧修包围在南郑,萧修忙命杜叔毗前去请和。当时杜叔毗的哥哥杜君锡和侄子杜映、杜晰正担任参军等职,手中握有兵权,南郑城中的直兵参军曹策和参军刘晓想要投降,又怕杜君锡和杜映、杜晰等人不同意,于是就诬陷他们谋反,将他们杀害。萧修知道以后,迅速派兵平息了叛乱,处死了刘晓,但赦免了曹策。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