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纯真年代(英汉对照)/床头灯英语5000词读物

纯真年代(英汉对照)/床头灯英语5000词读物

  • 字数: 2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伊迪丝·华顿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828662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套读物均由美国作家执笔,以流畅的现代英语,用5500个常用的英语单词写成,语言现代、地道、标准、原汁原味,而且通俗易懂。该读物优选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而且难度适中,适用于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读者。床头灯英语5 000词系列在语言上更具有原汁原味的特色,是通向英语自由境界的阶梯。对于难以理解之处,均有注释。本套读物在书目选择上,精选了国外十多部值得你一生去读的文学作品。故事里有人,有人的七情六欲,有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走进一部英文作品,你实际上就生活在了一个“英语世界”里,这套读物真正帮你实现了英语学习的生活化。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掌握英语,而且可以积淀西方文化,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全系列图书配有高质量的音频。
内容简介
《纯真年代》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根植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中。博福特命运沉浮这一线索与主人公阿切尔爱情悲剧的主线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现实的社会意义。 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年轻女子离婚是件很不道德的事情,而从欧洲回到纽约的伯爵夫人埃伦·奥兰斯卡,恰恰是这样一个“败坏门风”的人。埃伦的表妹梅·韦兰已和律师纽兰·阿切尔订婚,纽兰虽然处事中规中矩但内心却靠前蔑视这个社会虚伪的道德准则。事实上青年时期的纽兰暗恋过埃伦,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使他的内心波澜起伏。纽兰为抑制自己的情感,向梅求婚,端庄娴静的梅内心玲珑剔透,早已察觉未婚夫情感有异,却不动声色,两人还是结了婚。纽兰很快便发现自己在婚姻的束缚下渐渐失去了自我,并深刻地明白了自己真正爱的人是埃伦。纽兰无法再欺骗自己,终于向同样备受煎熬的埃伦倾吐了心中的爱,并决意去欧洲找埃伦。但此时,妻子梅平静地告诉他:自己已怀孕,并且告诉了埃伦。世俗的道德约束终于成功地拆散了埃伦和纽兰。多年后,已经年老并已丧妻的纽兰终于有机会见到埃伦,然而他只是在楼下遥望着埃伦的窗口,埃伦年轻时代的灿烂笑容在纽兰的心中如鲜花绽放……
作者简介
伊迪丝·华顿:(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里的阵雨》《马恩河》《战地英雄》等。1862年,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在富有、势利和豪华的世界里长大。这种环境和她大部分小说的背景极为相似。1885年,她和波士顿一位银行家爱德华·华顿结为伉俪,这更加深了她对美国贵族社会的了解。年轻时她去过几次欧洲。1907年,她较为定居在法国,后于1937年去世。 毛荣贵,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英语学习(月刊)主编。拥有众多著述。近年主要专著:英语记趣(台湾版)、英语幽默语言赏析、英语写作纵横谈、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当代美国短文赏读(丛书)(7册)、科技英语学习丛书(6册)、网上英语短文(丛书)(3册)、夫妇们(John Updike)(译作)、问答美国(丛书)(2册)、21世纪英汉小词典、英译汉技巧新编、英语茶座(丛书) (6册) 、翻译茶座(丛书)(5册)、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以及英语人生等。 张大群,男,安徽芜湖人。博士(后),富布赖特学者,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MTI)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翻译协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毕业(2010)。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5)。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作为富布赖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1项江西省社科项目。在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Discourse Studies、Text & Talk、《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外语教学》、《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等SSCI、CSSC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担任过英文报刊选读、英语口笔译和英语词汇学等本科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笔译、语言学研究方法论、功能语言学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得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江西省高校第四届“外教社杯”英语专业教学大赛二等奖。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翻译研究和修辞学研究等。
目录
引言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摘要
     第一卷 第一章 在70年代初一月的一个晚上,纽约社会上流阶层人士聚集于纽约音乐学院。 保守派的人们钟情于纽约音乐学院的窄小不便,这样便可把纽约社会开始畏惧继而又被其吸引的“新人”拒之门外;多愁善感的人们流连忘返于此,皆因其勾起了无限往事;而音乐爱好者则陶醉于其精美的音响效果,毕竟,在专为欣赏音乐而修建的厅堂中,要取得精美的音响效果的确不易。 当纽兰·阿切尔打开俱乐部包厢的后门时,关于花园的那场戏的帷幕刚刚拉开。这位年轻人七点钟便和母亲与妹妹一起用了餐,随后又慢慢悠悠地抽了支雪茄。照理说他接近可以早一点到,可是,纽约是一个大都市,人们都十分清楚,在大都市听歌剧,早到是“不合适”的。而且是否“合适”在纽兰·阿切尔时代的纽约尤为重要。 纽兰·阿切尔靠在包厢后面的墙上,将目光从舞台移开,扫视着剧场对面。正对着他的是曼森·明戈特老太太的包厢。过度肥胖早已使她无缘去歌剧院,不过在有社交活动的晚上,她总是要求某些年轻一点的家庭成员代表她出席。 此时,坐在包厢前排的是她的儿媳洛弗尔·明戈特太太和她的女儿韦兰太太。在这两位夫人身后坐着一位身着白衣的年轻姑娘,她正出神地注视着舞台上的那对恋人。 “我心爱的人啊!”纽兰·阿切尔一边看着她,一边想着,“她甚至猜不出这个剧在讲什么。”他忘情地凝视着她那张全神贯注且青春洋溢的面孔,一股占有欲从心底涌起,同时还有对自己开始萌芽的男子气概的自豪,并融和了对她的纯洁无瑕的温婉敬意。 就在那天下午,梅·韦兰才让他猜出她对他有“好感”(纽约人尊崇的未婚少女暗许芳心的用语),而他早已对订婚戒指、婚礼之吻,以及他们的蜜月浮想联翩。 他压根不希望未来的阿切尔太太愚昧无知。他要让她(由于他朝夕相伴的启蒙)练就社交能力和机敏才智,能与那些“青年一代”很受欢迎的已婚女子平起平坐。在那些人中间,有一条公认的习俗,那就是既要赢得男性的敬意,同时,又要逗得他们神气不起来。假如他能对其虚荣心进行深入探究(有时他几乎已经做到),他可能早已发现在这虚荣里有一个愿望,即自己的妻子应该跟那些已婚女士一样世故圆滑,一样渴望取悦他人。那些太太们的妩媚曾使他心醉神迷,让他有些焦虑不安地度过了两个年头。当然,他没有露出任何弱点,这种弱点险些毁了他这位不幸者的生活,而且在风流韵事告终之后,搅乱了他整整一个冬天的计划。 在智力与艺术方面,纽兰·阿切尔觉得自己明显要比老纽约上流阶层这些精挑细选的典范技高一筹。大概他读的书更多,思考问题更深入,甚至对这个社会的见识更广。单个来看,他们都处于劣势,但这帮人一旦拧到一起,就代表着“纽约”,而且男性团结一致的惯例使他在所有道德问题上都接受了他们的原则。他本能地感到,在这方面他若一个人标新立异,肯定会招致麻烦,而且也很失礼。 “哎哟——我的天!”劳伦斯·莱弗茨惊叹道,突然将目光从舞台的方向移开。总的来说,劳伦斯·莱弗茨在“礼节”问题上是纽约的优选权威,他在这个既错综复杂又耐人寻味的问题上投入的研究时间或许比任何人都多。但仅凭研究还不能说明他游刃有余的能力。“我的上帝!”他说,接着轻轻地拍了拍老西勒顿·杰克逊的肩膀。 纽兰·阿切尔顺着莱弗茨的目光望去,惊讶地发现他的感叹原来是因为一个陌生的身影进入明戈特老太太的包厢而发出的。那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年轻女子,比梅·韦兰略矮一点,她棕色的头发在前额两侧汇成两缕浓密的卷发,由一条钻石窄带固定住,身上穿着一身袒胸露肩的天鹅绒衣服。她在包厢中间站了一会儿,便紧挨着洛弗尔·明戈特太太坐了下来。 西勒顿·杰克逊先生的目光不再注视着包厢。全俱乐部的人都本能地转过身,等着听这位老者说些什么。因为正如劳伦斯·莱弗茨在“礼节”问题上那样,杰克逊老先生在“家族”问题上是优选权威。他对纽约贵族家庭间所有的关系都了如指掌,包括每个家族的主要特点,以及最近五十年间家族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P7-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