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倒退的帝国 朱元璋的成与败

倒退的帝国 朱元璋的成与败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张宏杰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489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张宏杰代表作,一部兼具可读性和思想性的“朱元璋传” ☆全球史和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与非,成与败 ☆增加了超有料的附录,包括朱元璋大事记、明太祖分封诸王表、洪武朝功臣世表和朱元璋追赠封爵功臣表 张宏杰写朱元璋,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柴静 张宏杰是一个书写历史的高手,看他的书感觉“历史比小说好看”。但是,“好看的历史”从来不是张宏杰书写的出发点,而是关照过去的王侯将相如何影响当时和后来的历史发展。 有人说,从文化的角度看,张宏杰迄今只写了三个人:朱元璋、乾隆和曾国藩。在这个书写过程中,张宏杰始终没变的是对文化和人性的关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这部作品中。 张宏杰将明初的历史放在全球史和中国文化两个向度上纵横对比,深入剖析了朱元璋的成与败。 对朱元璋个人来说,从赤贫到天子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对中国历史来说,从流氓到开国天子,却几乎是一个规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除了秦始皇和北魏隋唐等少数开国皇帝外,几乎都是江湖出身。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一样,饥饿的威胁和黑暗的社会已经把他们打造成敢想敢干的“造反派”,但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却多了一份“谨慎”,这促使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审时度势,能够采取缓称王、善待知识分子等措施。正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最终帮助朱元璋削平群雄,登上帝位。 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明朝正处于世界历史的地平线上,西方开始摆脱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经济破壳而生。朱元璋的统治却是自唐宋以后最为严厉的集权统治,废丞相,屠功臣,设锦衣卫,诛文臣,行里甲制,对外贸易,等等。朱元璋所建立的这一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笼罩中国社会五百多年。明朝最终被朱元璋打造成了一个“内向的、反竞争的、缺乏想象力的”帝国,这开启了宋以后中国历史的全面倒退,究其原因,不得不说和朱元璋本人及其奠定的“祖制”有莫大的关系。 本书增加了超有料的附录,主要是根据《明史》整理出来的资料,如朱元璋大事记、明太祖分封诸王表、洪武朝功臣世表和朱元璋追赠封爵功臣表。特别是“洪武朝功臣世表”,系统的整理了洪武朝几十位功臣的爵位封袭情况,以及籍贯和结局,是理解明初政治的重要资料。
内容简介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专享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不错、有决断力,朱元璋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强的“圣贤”之质,助他登上大位。当朱元璋削平群雄,登上帝位,他则露出青面獠牙,以残酷恐怖的统治将专制政治发挥到很好,废丞相,肆意屠杀功臣,设立锦衣卫,贱视文臣,推行严密的里甲制度,强制民众迁徙,干预民众从业自由,严格对外贸易,等等。朱元璋还加强思想控制从根本上扼杀每个人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他们驯化成专门提供粮食的顺民。
作者简介
张宏杰 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特聘签约作家。
目录
上从流氓到天子
一、什么叫赤贫/2
二、初生鳞甲/23
三、崭露头角/35
四、成功的三个原因/56
五、问鼎天下/72
下历史的惯性
一、构建农民乌托邦/90
二、结网的蜘蛛/118
三、统一思想,禁止奇装异服/143
四、“化民成俗”/154
五、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173
六、洪武朝的知识分子政策/187
七、学习《大诰》运动/198
八、屠杀功臣始末/214
九、对老乡深情重义/245
十、朱元璋之死/265
尾声从“黄册库”看明代“祖制”的命运
附录
朱元璋大事记/288
明太祖分封诸王表/296
洪武朝功臣世表/298
朱元璋追赠封爵功臣表/302
摘要
     一、什么叫赤贫 (一) 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出生大概是最草率的了。 元帝国的糟糕统治使贫农朱五四对生育已经不感兴趣。四十七岁的他已经被生活折磨得接近像个老头了。他和四十二岁的陈二娘此时已经有了三男二女,在这个年岁,再怀孩子,会被人笑话,说明他们俩做那件事的劲头太大。然而一不小心,还是怀上了。 朱五四夫妇已经习惯了听天由命。笑话只好由人笑话了,既然怀上了,那就揣着,就好比兜里揣个南瓜。反正装在肚子里,比揣在衣袋里还安稳,并不妨碍陈二娘伺弄鸡猪,插秧锄草。 问题是朱家的房子对这个即将问世的新生儿来说太局促了点。一家七口,挤在濠州钟离东乡三间低矮的茅草房里,房顶有一处已经塌了,一直没来得及修理。粮囤里也没有多余的口粮。一家人一年辛苦到头,粮食还总是不够吃,每年总有一两个月靠野菜度日,吃得全家大小面色发青。不过五四脸上并没有愁容,他一辈子经过的大灾大难太多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上天既然又把一条小命派发到这个世上来,就总有养活他的办法。 蒙古人征服中国后的第四十九年,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tA日,阳历1328年10月21日的中午,陈二娘吃过午饭,收拾好碗筷,喂完鸡鸭,挪动着小脚,匆匆往地里奔。正是秋播小麦最紧张的时候,一时一晌也耽误不得。走到村东头二郎庙旁边,肚子一阵阵疼了起来,她这才想起,肚子里还装着个孩子呢!没办法,她只好拐进破庙。刚迈进庙门,靠着墙壁大口大口喘气的工夫,孩子已经蠢蠢欲动了,不由自主地顺着墙壁滑下来。她刚躺到地上,孩子已经呱呱坠地了。 哭声十分响亮。 然而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新出生的生命。这孩子在世上就像野地里的一棵草,多他一棵不多,少他一棵也不少。他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朱五四面临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孩子生下来,连块裹身子的破布都没有。总不能让他成天这样光着啊! 幸亏二儿子到河边提水时捞了一块破绸子,解了老朱家的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困难了,连名字都不用费心,这孩子犯“重’’字辈,排行第四。不过传统社会习惯大排行,亲兄弟加堂兄弟按顺序排下来,这孩子正好排第八,就叫“重八”。 像一只小猪小狗一样,重八自生自长起来了。前途、教育、事业是些什么东西,没人费心去想。从小到大,他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新鞋。小时候大人出去干活,就拿一条索子,把他系在桌腿上,任由他在地上哭、坐、爬、吃泥土、玩自己的脚趾头。他刚刚懂事,就成天干活,早起拾粪,白天放牛,晚上还要编草席,困得打呵欠才叫去睡觉。五四在外面老实懦弱,谁都可以欺负,在家里却是凶神恶煞,看见哪个孩子偷懒,上去就是一顿拳脚,没好没歹。 (二) 二十五岁以前,朱元璋对生活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饥饿。 朱元璋一生中经常做的一个梦是一桌大鱼大肉摆在面前,可是当他伸手去抓时,却被各种各样的意外打断:饭桌突然消失,大鱼大肉忽然变成一堆土坷垃,或者是,他突然被一只大人的手拎起来,扔到屋外。从梦中惊醒,他会听到自己肚子里不断的肠鸣,饥饿感像一把刀子一遍遍地刮着他的肠胃。 未来的太祖皇帝早年优选的人生理想是能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饱饭。 一年到头,朱五四一家都是以世界上最粗粝的粮食来填充胃肠的,而且,即使是这最粗粝的粮食,也总是不够。那口破铁锅,只在过年过节时,才能见点荤腥。 这不是贫农朱五四一家的状况。这是大元帝国里多数农民的景状。不止大元如此,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一直是一只巨大的空荡荡的胃。 谓予不信,请看孟子的话。公元前300年,孟轲奔走各国,大声宣扬他的政治主张。而他自视为完美的政治目标不过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也就是说,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大家都能吃饱;在饥荒年份,也不至于饿死人。他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夸饰他的政治理想: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