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卢梭

卢梭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英)罗伯特·沃克勒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817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部有关卢梭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概览性读物,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是高度浓缩的,其所展示的卢梭面貌也是完整的,罗伯特•沃克勒凭借其深厚的卢梭研究底蕴和流畅的文笔,让普通读者更容易地走进卢梭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智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内容简介
让-雅克·卢梭既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人物,也是这一运动的强大批评者。他大力抨击政治、经济、神学及性的文明装饰物,并沿着这一路线激发着浪漫个人主义者和激进革命者的狂热。在这本研究卢梭生平及其著作的小书中,罗伯特·沃克勒向我们表明,卢梭的历史哲学,他的音乐和政治理论,他的小说、教育和宗教作品,甚至是他的植物学创作,如何受其有关人类在无拘无束自由状态下自我实现的空想理念所激发。作者还解释了,在回归古典共和主义、古代神话、与神直接交流及孤独状态中,卢梭如何预见到了后现代主义者对启蒙运动的某些拒斥。
作者简介
罗伯特·沃克勒,英国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有名的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先后在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校任教。他著有《卢梭的社会思想》等多部学术著作。
目录
致谢
引用书目
第一章 一位日内瓦公民的生平
第二章 文化、音乐和道德的败坏
第三章 人性及公民社会
第四章 自由、美德和公民权
第五章 宗教、教育和性
第六章 流浪者的梦想
索引
英文原文
摘要
     第一章 一位日内瓦公民的生平 在同期的思想家中,卢梭与孟德斯鸠、休谟、斯密、康德对现代欧洲思想史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而卢梭所做出的贡献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其他所有人。没有哪位18世纪的思想家能像他这样写出如此多的著作,涵盖如此广泛的主题和形式,充满如此持久的激情和强大的说服力。没人能像他一样用自己的作品及一生如此深刻地激发甚至震撼了公众的想象力。在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当中,几乎只有卢梭能让当时所处世界的主要思潮经历拥有启发性的批判,即便是在他引导思潮方向的时候也是如此。后来,当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抓住机会引发政治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时,他们首先宣布了对卢梭学说的拥戴。 和那个时代文学界的绝大多数杰出人士一样,除了政治之外,卢梭还有很多其他兴趣。他是一位广受赞誉的作曲家,他著有一部quanwei、翔实的音乐辞典。在他的一生中,音乐或许是他最感兴趣的主题。虽然他早期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关于艺术、科学和历史哲学的,但他在晚年却对植物学充满热情,他就植物学写了一系列书信,其译本成为英国深受欢迎的教科书。他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引发了浪漫自然主义思潮,他的《新爱洛伊丝》是那个时代最广为阅读的小说,他的《忏悔录》是自圣奥古斯丁以来拥有影响力的自传作品,他的《爱弥儿》是自柏拉图《理想国》之后关于教育的最重要著作。然而,他所获得的最杰出的荣誉仍然来自道德和政治思想领域。 他的出生地和早期童年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12 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加尔文主义小国,周边围绕着以信奉天主教为主的大国。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防御外敌入侵的自然屏障。最重要的是,它是共和制国家,而其周边的国家都是公爵领地制和君主制。卢梭后来在《爱弥儿》中描述萨瓦神父的时候,称他信仰的是仁慈的自然之神,而不是《圣经》。在一座鸟瞰城市的山丘上,他构思了一个人与其造物主直接沟通的景象,而他所了解的其他城市里的居民是无法对这一想法表示赞同的。在反对专制政府和腐败贵族特权的过程中,许多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将开明君主视为改革过程中的盟友。但是,卢梭和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不同,他对于开明专制的前景并不抱有太大信心。然而,出于对书刊审查制度的恐惧,狄德罗、伏尔泰等其他人在自己积极投身的事业上表现得相对缓和,他们开始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作品。而卢梭会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日内瓦公民”,直到他确信自己的同胞们已经无可救药地迷失后,他才停止这么做。启蒙运动中没有哪个重要人物能像他这样,如此敌视政治文明发展路线,而又为自己的政治身份感到如此骄傲。 卢梭的母亲生下卢梭后便撒手人寰,因此,养育卢梭的重任落在他父亲的身上。卢梭的父亲是一个富有浪漫气质但脾气暴躁的钟表匠,他激发了卢梭对自然和书籍的热爱,尤其是对经典名著和历史的热爱。卢梭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似乎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偶尔会用冗长的脚注来注释他作品中所引用的文献,而他同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作家几乎很少费心引经据典。不过,卢梭的母亲继承了大量藏书,他博览群书的父亲以颇具修养的方式鼓励少年卢梭,因而使他迷恋上了文学。后来,卢梭在《忏悔录》中提到这种修养,他认为这是日内瓦工匠区别于其他国家工匠的独特之处。卢梭对出生地的挚爱很大程度上也沿袭自他的父亲,他父亲告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及“喜悦和天堂支配一切”。至少有两本卢梭的重要作品—1758年的《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和1764年的《山中来信》主要讲述了他出生城市的文化或政治体系。他还曾经评论自己所写的《社会契约论》描述的是自己国家的崇高原则。在卢梭的所有作品中,没有哪本像《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这样详尽描绘他的政治友爱观。他在书中回忆了一个日内瓦兵团在露天举办欢庆活动,这激发了当时还是孩子的卢梭的想象力(《作品全集》第五卷,第123—124页;《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第135—136 页)。 然而,卢梭对自己的父亲以及出生地的眷恋并没能让他克服失去母亲的痛苦。在他年仅十五岁时,经介绍认识了一位瑞士男爵夫人—华伦夫人,她住在萨沃伊公爵领地的阿讷西,位于日内瓦的西边。二十九岁的年轻的华伦夫人已经从事使新教难民改宗天主教的事业。她热情地把卢梭带进了她的家以及她的怀抱,而华伦夫人的这种热情恰巧与卢梭的狂热不谋而合。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他成了她的情人,也是她的学生。他们先后住在阿讷西、尚贝里,最后住在田园诗般宁静的谢尔梅特山谷。在她的指导以及她的资助者和告解神父的帮助下,卢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尤其是他之前知之甚少的哲学和当代文学,并由此开始考虑将写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此外,卢梭在一定程度上受华伦夫人敬虔主义热情激发,对神及其创造的奇迹产生了依恋,从而导致他的宗教信仰有别于同时代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他们或者是无神论者,或者是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