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关系、结构与意义

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关系、结构与意义

  • 字数: 2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方师师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14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社会中的媒介生产主体看作一个动态的社会构建过程,在考察其历史、结构与权力关系等基础上,尝试从国家治理、社会网分析以及知识-权力生产的角度来丰富其阐释能力。传媒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被纳入“善治”框架中,政府对传媒系统的治理将兼具系统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属性;社会中多样的关系形式以传播技术为载体,构成了“动态”的媒介过程;通过信息交换,传媒组织彼此联系生产出带有权力属性的知识,主体间由自上而下明确的支配性权力演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性权力,并对以社会资本形式存在的社会信任进行再生产。
作者简介
方师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数字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兴趣包括批判算法研究、在线内容治理等。在《传播与社会学刊》《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和评论。
目录
绪论
第1节媒介过程研究的再阐释空间
一、研究缘起
二、理论述析
三、新突破口
第2节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重新审视中国语境下媒介组织的制度逻辑
二、分析作为“单位”和作为“过程”的媒介构成
三、展示媒介过程的社会权力与社会资本生产机制
四、反思国家—社会—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1章理论资源与分析方法
第1节国家治理的理念与框架
一、国家治理的理念
二、国家治理的分析框架
第2节社会网(关系与结构)分析
一、静态与动态的社会网分析
二、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
第3节知识—权力分析法
一、知识—权力关系
二、支配性权力与权力关系
第4节研究框架
第2章治理术:传媒系统的制度框架
第1节治理的配置:国家善治的媒介诉求
一、从治理到善治
二、善治的要求
三、善治与传媒系统的建设
第2节治理的脉络:媒介体制改革的意义与影响
一、改革之前的媒介管理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媒介发展
三、舆论一律与集团化经营
四、文化体制改革
五、技术全面升级与治理
第3节治理的构成:从系统整合到社会整合
一、系统整合的框架
二、社会整合的考虑
三、整合的问题
第3章结构网:单位制与动态媒介过程
第1节以“单位制”组织的内外制度环境
一、单位制:命题与起源
二、熟人连带:国家—组织层面的单位制关系
三、“去仪式化”的努力:媒介组织内部的关系结构
四、派系结构:利益不平等的调节机制
第2节动态的媒介过程
一、从组织形态到组织过程
二、动态媒介过程的过程
第4章权力场:知识—权力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1节作为“知识”的新闻
一、新闻是不是知识
二、集体性的知识
三、知识与权威
四、生产权力的知识
第2节知识—权力生产的可能性
一、知识—权力的生产机制
二、权力关系的生产条件
三、关系性权力与支配性权力
第3节社会的信任: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5章案例分析
社会化媒体上知识生产:文本与实践
——以“新浪微博禁评事件”为例
一、问题的缘起:被关闭了的“评论”功能
二、视角选择、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三、客观、表达与记录:社会化媒体的中国文本与实践定位
四、研究结论
第6章结论: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
一、国家治理的社会整合趋向
二、动态媒介过程的想象力
三、叠加内卷的社会关系网
四、“信任”的社会资本积累
五、“双行星”结构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