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哲思与海 一部诗意的哲学随笔

哲思与海 一部诗意的哲学随笔

  • 字数: 25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 (美)戴维·法雷尔·克雷尔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02576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解读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开创性角度:为什么我们自羊水中诞生?为什么说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一段海洋史?你真的明白“海洋是万物的本源”意味着什么吗?跟随作者,揭露一段逐渐失落的人类与海洋的历史。剖析人类灵魂深处对海洋的向往。 ★数十年逐浪沉思的大师作品:有哲学家以数学入道,有哲学家以物理学入道,有哲学家以伦理入道。中国人说上善若水,而本书作者则以象征着生存与死亡的海洋入道。其所思之深之广,令人战栗。 ★在诗意的包围中了解“性与死亡”: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说:“我们在屎尿中做爱”。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是:“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惠特曼写道:“自茫茫人海中,有一滴水珠向我温柔靠近。”海洋是情爱、是生死、是人类的乡愁,是我们需要了解却逐渐忘记的故乡。
内容简介
由于偏爱内陆的安全感和思维方式,哲学家日益放弃了对海洋的探寻,转而将它交给了海洋生物学家、探险家和诗人。但是,诗人偶尔会连同精神分析学家一起,将我们带回万物的本源——海洋。人性、神性、悲剧性、无边的灾难之海与有限的生命,伴随这些主题,读者可以跟随作者在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荷尔德林、梅尔维尔、伍尔夫、惠特曼、尼采、海德格尔、谢林、费伦齐、弗洛伊德的论述中探寻人类与海洋的复杂关系,揭示我们的冲动、焦虑、死亡和爱。
作者简介
戴维·法雷尔·克雷尔(David Farrell Krell),1944 年生,美国哲学家,杜肯大学哲学博士,布朗大学德国研究客座教授,德保罗大学荣休教授,曾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任教,专攻欧陆哲学。曾编辑海德格尔著作《基础写作》(Basic Writings),译有海德格尔的《尼采》(Nietzsche),共著有16 本专著和3 本小说,如《海德格尔与生命哲学》(Daimon Life: Heidegger and Life-Philosophy)、《德里达与动物他者》(Derrida and Our Animal Others)、《棍棒和爱抚》(The Cudgel and the Caress)、《传染:德国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中的性、疾病与死亡》(Contagion: Sexuality, Disease, and Death in German Idealism and Romanticism)、《回忆、怀旧和写作》(Of Memory, Reminiscence, and Writing)等,在哲学、文学、诗歌等领域均有作品。
目录
作者自序
引言
第一章 任由自己沉溺在摇篮中
第二章 羊膜
第三章 灾难:向前还是向后?
第四章 万物充满了神
第五章 克洛诺斯之泪
第六章 那些溺水的人终究溺水而亡
第七章 拍岸的浪与时间水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我们一心渴求 翱翔于浩瀚无垠 却总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需要忠贞不渝 无论前途后路,不必去看 任由自己沉溺在摇篮中 如同摇曳在海上的扁舟 ——荷尔德林:《谟涅摩叙涅》 请原谅我摘录自己日记中的一段话,这是最近我停留在古锡拉岛南部时写下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本书的主题: 仰浮在巴洛斯海湾的水面上,我能感到波浪泛起的涟漪抚过我的头部、背部以及四肢。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在游泳或下沉,而是漂浮着,仿佛从水面升起,浮到了空中。我闭上眼睛,这种感觉越发强烈。身体逐渐失重,仿佛荷尔德林笔下“摆动的帆船”或“摇曳的扁舟”变成了一艘太空飞船。在陆地行走时,我们的脚、脚踝、膝盖和臀部会受到磨损,关节会因颠簸发出刺耳的响声,但此时,失重感取代了一切。我们俯仰在海上,风平浪静时,有点像在梦中飞行,不必瞻前顾后地琢磨精神分析师为何会露出满意的笑容——诊室的沙发此时也成了摆动的帆船、摇曳的扁舟。 这段话并不出彩,但因为谈到了触觉,虽说不够壮丽,却成了我整个冥想的灵感依托。我承认,这种说法有点儿难为情。仰卧在海面上或者浸泡在海水中?听上去太缺乏冒险精神,胆子太小,根本就是随波逐流。难为情?这个词在西班牙语里却是怀孕的意思。[。’ 在歌德“浮士德))的第二部中,爱琴海的地位可以说举足轻重,歌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创作这部诗剧。该剧的第二幕高潮场景,设在“爱琴海的岩湾”,特里同㈦和涅瑞伊得斯㈤为证实自己并不只是鱼,游到了萨莫色雷斯岛捕获卡柏洛㈥的神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希望这些在萨莫色雷斯岛被称为“大神”的上古神明,能够帮助荷蒙库路斯成为健全的人类。荷蒙库路斯是该剧第二幕中的一个中心人物,也被唤作“侏儒人”“人类的种子”。荷蒙库路斯只有灵魂,没有肉体,只得在炼金术士的曲颈瓶中徘徊,但是他想要获得一具肉身,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人说现代西方的人文学科——不管是科学和哲学,还是科技成就和惊人力量——与荷蒙库路斯的情况如出一辙,像是被封装在玻璃器皿中不安躁动的灵魂。 自萨莫色雷斯岛归来后,特里同和涅瑞伊得斯宣布他们将岛上的神明带到了岩湾,不仅要帮助荷蒙库路斯得到肉身,还要在和平的节日为大海举行庆典。仿佛古爱琴海上乘风破浪的所有战舰都消失殆尽,而和平才是深海的更深层含义。 与此同时,荷蒙库路斯见到卡柏洛诸神后很失望,正如哲学家谢林笔下描述的那样,卡柏洛诸神是代表渴望和哀痛、长得像侏儒的神。而萨莫色雷斯岛这些怠惰懒散、形容憔悴的神明,他们自己尚且沉迷在渴望当中:试想,若他们自身难保,又如何能为荷蒙库路斯获得肉体呢?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