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共产党人(谷文昌)/中国共产党人系列

中国共产党人(谷文昌)/中国共产党人系列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 作者: 孙永明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91204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拿来做什么”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谷文昌的誓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谷文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符号。
内容简介
谷文昌是习近平总书记6次点赞的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基层县委书记。他以“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践行着“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拿来做什么”的誓言。他率领福建省东山县人民苦战十年,筑绿色长城、治风沙,为民敢扛一片天,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
作者简介
孙永明,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援藏岁月》《天山沉思录》等长篇报告文学,影视作品有《台湾行》《筑路人》《闽藏情》等,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福建省优秀电视艺术片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成长经历
一个农民的族谱
农民与领导农民
烈火炼就真金
第二章 黎明前的东山岛
黎明前的黑暗
进入东山岛
肩负重任
道路依然曲折
第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哭泣的海
和人民在一起
成立合作社
创造中国政治新名词
第四章 捍卫政权
扬帆起航
风雨欲来东山岛
东山岛保卫战
第五章 面对贫困,立志开创
震撼东山
共渡难关
人生情缘
第一个梦
第六章 东山县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家园
战天斗地
第七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信
青春和爱情
革命与发展
困惑中前进
第八章 面对
实事求是
出路在哪里
第九章 东山县
变幻之路
坚守信念之门
向理想宣誓
梦断在风中
第十章 谷文昌
无私则无畏
英明决策
永不低头
柳暗花明
第十一章 泪飞顿作倾盆雨
同舟共济
不能砍一棵树
挺直腰杆
摘要
     一个农民的族谱 谷纪活,男,农民。出身:雇农。1894年6月生,河南林县西乡坪区郭家庄南湾村人。文化程度:文盲。 桑翠则,女,农民。出身:雇农。1897年9月生,河南林县人。文化程度:文盲。 谷秀祯,男,长子,又名谷成顺,农民。出身:雇农。1912年3月生。文化程度:文盲。 谷文昌,男,次子,又名谷成栓,农民。出身:雇农。1915年5月生。文化程度:半年私塾。 谷文德,男,三子,无别名,农民。出身:雇农。1917年7月生。文化程度:文盲。 这是一个传统农民的家族族谱,而像这样的家庭结构在当时的中国占人口总数的90%。 20世纪初的中国以及中国的农民,在地球上是没有地位的。中国耻辱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还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哀号和呻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1928年,秋天。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此时在河南林县太行山下的南湾小村庄却看不到任何丰收的迹象。没有土地的农民把一年来的收成全部交给土地的拥有者,也就是地主后,再也没有其他可以维持生活的食物。农民们开始寻找生活的另一条出路。否则,开春前,地主都要上门讨债。 地主在漫长的讨债中也积累了经验,经常在秋收之后上门逼债。谷纪活根本还不起“债”。 “你还不了债,那就让你家的老二来为我放牛……”这是地主最后留下的一句话。 此时的谷文昌还在村里的学堂听着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讲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做人要以善字开头,事事与人为善……”这就是谷文昌从课本上学到的做人的准则。他为了这个读书的机会不知向父亲央求了多少回,最后父亲才咬着牙说:“顺儿,念书是有钱人的事,是好事,但爸爸只能让你先去念,啥时候让你回来,你就得回来。”谷纪活并不是不让自己的儿子读书,而是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读书的经济支持,但谷纪活深深知道读书对他谷家的后代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这一天,谷文昌回到家,看见父亲一脸的惆怅,心里就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自他懂事起,每到秋收后,来逼债的人屡见不鲜,这些人个个凶狠。机灵的谷文昌,用不着父亲告诉他什么,他已经知道自己该结束私塾学习的日子了。他悄悄地躲在麦地里哭了,第一次对世道的不公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穷人一年到头辛勤耕种却吃不饱,穿不暖,念不起书? 于是,太行山下的田野里又多了个放牛的孩子。 谷文昌的读书时间,准确地说是8个月多一点儿:原本秋收的日子里,私塾是不上课的,但这一年里,土地没有什么收成,用不着太多的劳动力,这让谷文昌多学了点字。他牢记私塾老先生的教诲,善待别人。他经常在田野里用赶牛的鞭子在土地上一笔一画地教那些放牛的孩子学写字。因此,他在放牛的孩子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谷文昌学会了所有的农活,而且他学到的任何一项农活,都要做得比别人出色,成为南湾村里的一个好把手。 在战火燃烧的中华大地上,家里仅靠6分山地是无法生存的。小小年纪的谷文昌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跟随别人上山打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减轻家庭的重担。我们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在谷文昌年轻时的那个年代,一个打石匠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不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不论是饥还是病,他都得抡起大锤,敲响太行山上的石头。他们就在荒山野岭用茅草搭盖起棚子,白天敲击着石头,搬运着石头;到了晚上,就望着暮色,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这段石匠的经历,留给了谷文昌许多值得记忆的东西,一个是吃苦耐劳;另一个是善于观察与思考。与此同时,他开始接受了共产党的救国思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他对他的儿女们说过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我这一生最恨的是两种人,一种是日本侵略者,一种是不劳而获者。一说起他们,我心中就会燃烧起仇恨的火焰。” 革命与解放,这些字眼,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被人们常用,但真正的革命与解放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要用生命作为代价的。那个年代的谷文昌想的是要摆脱贫穷,摆脱奴役,要过上好日子,要赶走日本侵略者。他听懂了这些革命的道理,而且,他还勇敢地将这些思想传播给南湾村一带的农民。 “我看到了,八路军给我们农民送水送米,还给农民打扫院子,有的还给农民看病。”谷文昌向身边的农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真实场面。 “真是这么好吗?” “我亲眼看到的。”谷文昌并没有神色飞舞,而是平平静静地跟南湾村一带农民朋友说,“你们想,八路军一到哪里,哪里的坏人就跑了,要不跑就要被抓……” “坏人自然怕好人啦……” “那谁来领导我们南湾村的人革命和抗日呢?”人们不禁要问这个问题,而谷文昌却说:“会来的,这是迟早的事,到时候我们要团结起来,参加革命……”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